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建筑式变电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封闭的建筑式变电站必须通过电气设备持续散热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有相互固定的四面墙体以及由四面墙体围成的、用于放置变电设备的矩形建筑结构,所述墙体包括有水泥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水泥层内的龙骨组件,所述龙骨组件的端部均露出所述水泥层,所述水泥层上靠近室外一端挂设有反光板,所述反光板固定于所述龙骨组件上,通过相互接触的龙骨组件在墙体内搭建冷桥结构作为散热装置,使得内部散热不再依赖于通风散热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变配电领域成套配电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式变电站。
技术介绍
在电力系统中,由电厂输送出来的高压电需要经过设置在用电集中区域附近的变电站来进行电压的转换,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在社区内,为了满足社区的美观以及变电站整体的耐用度,一般会为变电站内的高低压配电柜单独建一个建筑式变电站。这种建筑式变电站不仅外观可以与社区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并且,其整体为一个建筑,因而其对于风霜雨雪的抵抗能力较之金属板式配电柜会有所提高。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建在市区内的变电站越来越多,为了减少噪音扰民,目前变压器和电抗器室均采用封闭性设计,无通风窗或排气风扇,在高温和高负荷季节变压器和电抗器室温度可达 60℃以上,尽管现在的设备均能在 80℃以上的温度下运行,但是变电站的室内辅助装置和测量装置由于长期在高温下运行造成工作不稳定误告警和设备老化程度加快的现象。现在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的方案一般是通过安装在建筑物上的排风机进行散热,在日常使用中会产生噪声,引起周围居民的投诉。而且,运行中也会从周边环境吸入大量含有尘埃补风,致使室内富集了很多尘埃。公开号为CN 202474598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建筑式变电站结构,其通过在室内的地下埋设一个地源热泵实现对变电站内的温度调节。这种结构需要配合压缩机实现冷热交换,因而,本身这种结构是耗能的,需要保持压缩机的开启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建筑式变电站,它无需用电设备,仅通过与室外进行封闭式冷热交换来实现配电室内的温度调节。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建筑式变电站,包括有相互固定的四面墙体以及由四面墙体围成的、用于放置变电设备的矩形建筑结构,所述墙体包括有水泥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水泥层内的龙骨组件,所述龙骨组件的端部均露出所述水泥层,所述水泥层上靠近室外一端挂设有反光板,所述反光板固定于所述龙骨组件上。进一步地,所述龙骨组件包括有若干C型或者U型的轻钢龙骨,所述轻钢龙骨的侧壁与所述水泥层厚度方向平行,所述轻钢龙骨的底部朝向所述矩形建筑结构外设置,所述反光板固定于轻钢龙骨的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水泥层内的龙骨组件端部露出水泥层外,因而在四面墙体上形成若干冷桥,利用龙骨的良好的导热性能,可以实现变电站在不开设通风口、也不采用冷却用电设备的情况下,仅通过冷桥的冷热交换作用将室内用电设备产生的热量散发至室外,这样在秋冬季节,均可以保证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相近;在夏季,则通过挂设在龙骨组件上的反光板将热量反射,再配合以冷桥的冷热交换,可以保证室内温度不超过外温,也就是说在绝大部分地区不会超过40摄氏度。上述方案可以使得配电室在一年四季均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而无需引入任何电气设备进行散热。本技术还可以设置为:所述龙骨组件包括有两个C型或者U型的轻钢龙骨,所述两个轻钢龙骨之间相互抵接,所述反光板固定于室外一侧的轻钢龙骨上。进一步地,所述龙骨组件包括有两个C型且底面相互抵接固定的轻钢龙骨,所述反光板固定于室外一侧的轻钢龙骨的两个侧翼内折底上。或者,所述龙骨组件包括有两个U型的轻钢龙骨,所述两个轻钢龙骨的侧壁插于所述水泥层内且底面露出水泥层的两侧,所述反光板固定于室外一侧的轻钢龙骨的底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矩形建筑结构的顶部设置有屋顶,所述屋顶上也设置有反光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两种轻钢龙骨的区别在于有无侧翼内折底,为了方便的在外侧设置反光板,两个方案均可以提供一个用于挂接反光板的金属平面。并且,为了防止阳光的照射使室内温度升高,在屋顶上也设置反光板。附图说明图1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C型龙骨结构示意图;图3是U型龙骨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的龙骨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中的龙骨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3中的龙骨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4中的龙骨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体;2、矩形建筑结构;3、反光板;4、屋顶;11、水泥层;12、龙骨组件;121、侧壁;122、侧翼内折底;123、底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建筑式变电站,包括有固定建筑于地面之上的四面墙体1以及屋顶4,四面墙体1在屋顶4之下形成有一矩形建筑结构2,变电站的全部电气设备均设置于矩形建筑结构2内。如图3至7中所示的不同实施例的结构,墙体1包括有水泥层11和设置在水泥层11内的若干龙骨组件12,龙骨组件12的两端均露出水泥层11,如此,在墙体1上形成有若干冷桥,露出水泥层11的两端一端与室外环境做冷热交换、另一端与矩形建筑结构2的内腔做冷热交换,矩形建筑结构2的内腔的端部以冷热交换的形式将变电站内的电器设备产生的热量带出至室外一端,并通过这一端的龙骨组件12与室外的冷热交换将热量传导至室外,形成冷桥。考虑到夏季的室外温度较高,冷桥的作用难以抵御阳光直射的温升效果,在墙体1的外壁上挂设有反光板3,由于龙骨组件12本身为金属材料,因而,反光板3可以通过连接件之间固定至龙骨组件12上靠近室外一端。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防止夏季阳光直射至墙体1的外侧引起矩形建筑结构2内部温度的升高。实施例1 由C型和U型龙骨组合形成龙骨组件 如图2至4中所示如图2中所示,C型轻钢龙骨结构包括有一体成型的三个部分:两个侧壁121、侧翼内折底122以及底面123,其中,两侧壁121均与地面123,侧翼内折底122设置在两侧壁121上端并朝向两者之间弯折。如图3中所示,U型轻钢龙骨与C型轻钢龙骨结构相似,包括有两个侧壁121以及底面123。如图4中所示,当一个C型轻钢龙骨和一个U型轻钢龙骨组成一个龙骨组件12时,C型轻钢龙骨上的侧翼内折底122与U型轻钢龙骨的底面相抵接并固定,使得两者之间可以建立起冷桥,C型轻钢龙骨的底面123以及部分侧壁121露出水泥层11的外表面,以跟外界温度进行冷热交换;U型轻钢龙骨的侧壁121伸出水泥层11上靠近室内一侧,以吸收电气设备产生的热量。通过两个轻钢龙骨的相互抵接,将室内温度传递至室外,实现室内外温度的冷热交换,这种交换形式不需要在结构上设置任何通风口或者设置任何用电的散热设备即可实现室内外温度的自然交换,不仅环保节能,且可以防止室外灰尘进入电气设备内。需要指出的是,轻钢龙骨的采用不仅建立起室内外温度交换的冷桥,并且,其设置也可以使墙体1的强度提高,从而有效的防爆。实施例2 两个C型轻钢龙骨组成龙骨组件采用两个C型轻钢龙骨的形式时,如图5中所示,两个龙骨的侧翼内折底122相对设置并抵接固定,其底面123露出水泥层11外,相比于实施例1中的结构,底面123的室内一侧面积大于侧壁121的面积,因而其吸收室内温度的能力较之实施例1中的结构有所提高。实施例3 两个U型轻钢龙骨组成龙骨组件如图6中所示,采用两个U型轻钢龙骨组成龙骨组件12时,两个龙骨上的四条侧壁121相互抵接,以实现冷热传导。理论上说,其实现的技术效果与实施例2相近。实施例4 单一C型龙骨组成龙骨组件如图7中所示,由于C型轻钢龙骨带有侧翼内折底122,因而,将其直接贯穿设置在水泥层11内,其任意一端均可以挂接反光板3,并且,其吸收室内一侧的能力也与实施例2和3相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建筑式变电站,包括有相互固定的四面墙体以及由四面墙体围成的、用于放置变电设备的矩形建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墙体包括有水泥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水泥层内的龙骨组件,所述龙骨组件的端部均露出所述水泥层,所述水泥层上靠近室外一端挂设有反光板,所述反光板固定于所述龙骨组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建筑式变电站,包括有相互固定的四面墙体以及由四面墙体围成的、用于放置变电设备的矩形建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墙体包括有水泥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水泥层内的龙骨组件,所述龙骨组件的端部均露出所述水泥层,所述水泥层上靠近室外一端挂设有反光板,所述反光板固定于所述龙骨组件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建筑式变电站,其特征是:所述龙骨组件包括有若干C型或者U型的轻钢龙骨,所述轻钢龙骨的侧壁与所述水泥层厚度方向平行,所述轻钢龙骨的底部朝向所述矩形建筑结构外设置,所述反光板固定于轻钢龙骨的底部。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建筑式变电站,其特征是:所述龙骨组件包括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恒平玮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