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夏大学专利>正文

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28071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9 13:52
一种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包括蓄水罐、水泵、止水阀、电热器、温度传感器、防水绝缘导线、绝缘导线、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防水绝缘导线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电热器连接,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蓄水罐的液面下,电热器设置在蓄水罐的底部,蓄水罐的侧壁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止水阀的一端连接蓄水罐的出水口,止水阀的另一端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水泵的出水口与滴灌系统相连接,水泵还通过绝缘导线与控制装置连接,以使控制装置控制水泵的开启或关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温室灌溉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温室大棚中的灌溉用水一般来源于地下水,水泵将地下水抽至地上的蓄水装置中,然后通过滴灌、喷灌等设备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地下水的水温从几摄氏度到十几摄氏度不等,而据《农业灌溉水温研究》的文献中所述,旱作物的适宜的生长的水温一般为15~25摄氏度,并且不能大于35摄氏度。因此地下水并不适合直接作为植物的灌溉用水。为了解决灌溉用水的水温较低的问题,专利申请号为201510476108.2,专利名称为“一种增温滴灌的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涉及的增温装置是由进水管、增温阀、计时热水器、第一控水阀、增温桶、增温进水管、常温进水管、潜水泵、回水管、抽水管、计时温度计、调压阀、压力表、第二控水阀、施肥罐、水表、滴灌支管和毛管组成,在进水管的一端分别连接支管和第一控水阀,进水管的另一端与增温桶连接,在支管上固定增温阀,支管的另一端与计时热水器连接,计时热水器通过增温进水管与增温桶连接,在增温桶的顶端分别设有回水管、抽水管和计时温度计,抽水管底部与潜水泵对接,在回水管上分别设有调压阀、压力表、第二控水阀、施肥罐和水表,回水管的一端插入增温桶内,回水管的另一端滴灌支管连接,滴灌支管与毛管连接。但是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 该增温装置结构较为复杂,灌溉用水需要经过计时热水器加热并与增温桶的水进行混合,且整个装置所占空间也比较大。2. 该方案中增温桶内的水和常温水混合过程中达到预定温度时,打开潜水泵和第二控水阀进行灌溉,由于水的混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水温并不稳定,因此预定用水温度和实际用水温度会出现偏差。3. 该方案缺乏控制装置,因此所有的操作都需要人工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一种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包括蓄水罐、水泵、止水阀、电热器、温度传感器、防水绝缘导线、绝缘导线、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防水绝缘导线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电热器连接,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蓄水罐的液面下,电热器设置在蓄水罐的底部,蓄水罐的侧壁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止水阀的一端连接蓄水罐的出水口,止水阀的另一端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水泵的出水口与滴灌系统相连接,水泵还通过绝缘导线与控制装置连接,以使控制装置控制水泵的开启或关闭。优选的,所述蓄水罐为双层加厚型立式水罐,蓄水罐的罐口朝上带盖。优选的,所述电热器包括铝塑管和电阻电热丝,电阻电热丝均匀缠绕在铝塑管上,电阻电热丝的一端与控制装置连接,电阻电热丝的另一端固定在铝塑管上。优选的,所述铝塑管螺旋盘绕呈平面螺旋状,电阻电热丝均匀缠绕在平面螺旋状的铝塑管上,以使蓄水罐中的水更快的被加热。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温度控制器、液位控制器、控制柜,温度控制器和液位控制器设置在控制柜中,温度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连接,温度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热器连接,温度控制器用于控制蓄水罐的水温,液位控制器与水泵连接,以根据蓄水罐的液位情况控制水泵的开启或关闭。优选的,所述液位控制器由浮球液位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组成,交流接触器与水泵连接,以控制水泵的开启或断开,浮球液位开关与交流接触器连接,浮球液位开关设置在蓄水罐内,浮球液位开关通过控制交流接触器从而控制水泵的开启或断开。优选的,所述液位控制器还用于控制电热器的开启或关闭,以防止蓄水罐的水位降低到温度传感器以下时,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空气温度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继续控制电热器工作,导致浪费电能甚至引发火灾。优选的,所述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还包括电源控制柜,电源控制柜与控制装置连接,电源控制柜上设置有转换开关,以实现对控制装置的手动操作或自动操作的切换,电源控制柜还设置有漏电保护器、用于设定电热器开启时间的微电脑时控开关、热过载保护器、电源指示灯。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的电热器设置在蓄水罐内,装置更为简单,控制装置通过接收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信息从而控制电热器的开启与断开,实现了自动控制,操作更加方便,同时在加热过程中,蓄水罐中的水没有掺加的环节,因此水温更加稳定,更加符合设定温度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的电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的控制关系图。图4为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的运行流程图。图中:蓄水罐10、水泵20、止水阀30、电热器40、铝塑管401、电阻电热丝402、温度传感器50、防水绝缘导线60、绝缘导线70、控制装置80、温度控制器801、液位控制器802、浮球液位开关8021、交流接触器8022、控制柜803、电源控制柜90。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包括蓄水罐10、水泵20、止水阀30、电热器40、温度传感器50、防水绝缘导线60、绝缘导线70、控制装置80,控制装置80通过防水绝缘导线60分别与温度传感器50、电热器40连接,温度传感器50设置在蓄水罐10的液面下,电热器40设置在蓄水罐10的底部,蓄水罐10的侧壁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止水阀30的一端连接蓄水罐10的出水口,止水阀30的另一端与水泵20的进水口连接,水泵20的出水口与滴灌系统相连接,水泵20还通过绝缘导线70与控制装置80连接,以使控制装置80控制水泵20的开启或关闭。所述蓄水罐10为双层加厚型立式水罐,蓄水罐10的罐口朝上带盖。所述电热器40包括铝塑管401和电阻电热丝402,电阻电热丝402均匀缠绕在铝塑管401上,电阻电热丝402的一端与控制装置80连接,电阻电热丝402的另一端固定在铝塑管401上。所述铝塑管401螺旋盘绕呈螺旋纹状,电阻电热丝402均匀缠绕在螺旋纹状的铝塑管401上,以使蓄水罐10中的水更快的被加热。所述控制装置80包括温度控制器801、液位控制器802、控制柜803,温度控制器801和液位控制器802设置在控制柜803中,温度控制器801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50连接,温度控制器801的输出端与电热器40连接,温度控制器801用于控制蓄水罐10的水温,液位控制器802与水泵20连接,以根据蓄水罐10的液位情况控制水泵20的开启或关闭。所述液位控制器802由浮球液位开关8021和交流接触器8022组成,交流接触器8022与水泵20连接,以控制水泵20的开启或断开,浮球液位开关8021设置在蓄水罐10内,浮球液位开关8021通过控制交流接触器8022从而控制水泵20的开启或断开,浮球液位开关8021的浮球始终在液面上,当蓄水罐10的水位下降到浮球液位开关8021的设定液位时,浮球触发开关,浮球液位开关8021控制交流接触器8022断开,从而使水泵20停止运行。所述液位控制器802还用于控制电热器40的开启或关闭,以防止蓄水罐10的水位降低到温度传感器50以下时,温度传感器50将采集到的空气温度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80,控制装置80继续控制电热器40工作,导致浪费电能甚至引发火灾。所述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还包括电源控制柜803,电源控制柜803与控制装置80连接,电源控制柜803设置转换开关,以实现对控制装置80的手动操作或自动操作的切换,电源控制柜803还设置有漏电保护器、用于设定电热器开启时间的微电脑时控开关、热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罐、水泵、止水阀、电热器、温度传感器、防水绝缘导线、绝缘导线、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防水绝缘导线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电热器连接,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蓄水罐的液面下,电热器设置在蓄水罐的底部,蓄水罐的侧壁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止水阀的一端连接蓄水罐的出水口,止水阀的另一端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水泵的出水口与滴灌系统相连接,水泵还通过绝缘导线与控制装置连接,以使控制装置控制水泵的开启或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罐、水泵、止水阀、电热器、温度传感器、防水绝缘导线、绝缘导线、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防水绝缘导线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电热器连接,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蓄水罐的液面下,电热器设置在蓄水罐的底部,蓄水罐的侧壁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止水阀的一端连接蓄水罐的出水口,止水阀的另一端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水泵的出水口与滴灌系统相连接,水泵还通过绝缘导线与控制装置连接,以使控制装置控制水泵的开启或关闭。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罐为双层加厚型立式水罐,蓄水罐的罐口朝上带盖。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器包括铝塑管和电阻电热丝,电阻电热丝均匀缠绕在铝塑管上,电阻电热丝的一端与控制装置连接,电阻电热丝的另一端固定在铝塑管上。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塑管螺旋盘绕呈螺旋纹状,电阻电热丝均匀缠绕在螺旋纹状的铝塑管上,以使蓄水罐中的水更快的被加热。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室灌溉水自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力张亚红马彬涵卢纯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