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铰接棚风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26003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9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铰接棚风道装置,包括连通管、开设于铰接棚本体上的内风道和出风口,所述铰接棚本体与列车前后车厢内风道相接,所述内风道与列车前后车厢内风道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接,所述出风口与内风道相连通且朝向铰接棚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安装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涉及到城市公共交通设备领域,特指一种适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铰接棚风道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连续导向能力的专线公共交通系统,其特点表现为拥有特定轨道,车辆沿轨道运行。常见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其中,地铁、轻轨大都建造于地下或者高架桥上,通过使用闭塞模式实现其在轨道专线中自由运行,它们虽然运输力强大,但前期基础设施及车辆购置成本较大,使得其在中小城市不能广泛应用。有轨电车则需要专门的电力系统和轨道配合设计,无论是设计建设成本或者维护成本相对较大、且易受制于运行环境。除了上述轨道交通之外,其它的公共交通系统常见的有传统公交车、铰接式汽车列车。传统公交车成本低、行驶灵活,当前方有障碍物时,能够很方便的躲开障碍物继续行驶,当车辆发生故障时,可以靠边,不会影响其他车辆行驶。但传统公交车运力少,通常会通过铰接多节车厢来组成汽车列车增加运力。在中小城市中发展汽车列车替代传统的公交车,在保证汽车列车通过性和转向性能等安全因素条件下,其不仅能够提高运输能力而且能降低运输成本30%左右。在上述铰接式汽车列车(如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当中,若干个车厢之间一般通过铰接棚来进行连接,该铰接棚起到连接的作用,铰接棚当中也设置有供乘客站立或乘坐的空间,这就需要为该铰接棚设计通风设备(如用来供风的风道装置)。目前,对于铰接车铰接棚处基本都是前、后部车厢的风道直接抵到铰接棚前后骨架上,完全没有考虑铰接棚处通风问题;同时,也没有为其做专门的出风口设置,而是通过前、后车厢内的风相互流通,来解决铰接棚处的通风问题。很显然,这种传统方式存在的问题就在于:铰接棚处的温度比较高,尤其是空调布置靠铰接棚比较远的情况,此问题尤为明显,车内冷热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安装方便的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铰接棚风道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铰接棚风道装置,包括连通管、开设于铰接棚本体上的内风道和出风口,所述铰接棚本体与列车前后车厢内风道相接,所述内风道与列车前后车厢内风道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接,所述出风口与内风道相连通且朝向铰接棚区域。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通管为波纹管或快速插接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在铰接棚本体内设置总风道,将所述内风道设置于总风道中,再通过连通管将前后车厢内风道的风引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列车前后车厢内风道开设于列车前后车厢上靠近并朝向铰接棚的侧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铰接棚本体上于内风道和出风口的位置处设置检修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铰接棚风道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安装方便,它是在靠近铰接棚方向增加风道装置,将前后车厢内风道中的空调风通过连接管引入内风道里面,大大减小了风的损耗,从而达到较佳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具体应用实例中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具体应用实例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在具体应用实例中出风口的布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在具体应用实例中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例说明:1、铰接棚本体;2、检修门;3、连通管;4、内风道;5、出风口;6、铰接棚区域;7、前后车厢内风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主要应用于双向行驶无轨列车(如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整个列车的车身长达35米,整车可以分为多节车厢(如三节)、两个车头,整个车辆可实现双向行驶。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的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铰接棚风道装置,包括连通管3、开设于铰接棚本体1上的内风道4和出风口5,铰接棚本体1与列车前后车厢内风道7相接,内风道4与列车前后车厢内风道7之间通过连通管3相连接,出风口5与内风道4相连通且朝向铰接棚区域6。通过上述结构,就能够使前后车厢中空调系统的送风经前后车厢内风道7送入,再经铰接棚本体1上的内风道4由出风口5送出,以保证铰接棚区域6中乘客的舒适性。在具体应用实例中,连通管3可以采用波纹管、快速插接管或其他类型的管件,以柔性管为较佳。在具体应用实例中,还可以在铰接棚本体1内设置总风道,然后将内风道4设置于总风道中,再通过连通管3将前后车厢内风道7的风引入。内风道4与总风道的配合设计,能够大大减小风的损失,以保证出风口5的风量,从而降低整体的能耗。在具体应用实例中,列车前后车厢内风道7开设于列车前后车厢上靠近并朝向铰接棚的侧面。在具体应用实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在铰接棚本体1上于内风道4和出风口5的位置处设置检修门2,便于对出风口5、连通管3以及内风道4进行维护和维修。在具体应用实例中,出风口5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以满足铰接棚区域6的实际需要为准。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例如说,本技术还能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多轴汽车列车,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铰接棚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管(3)、开设于铰接棚本体(1)上的内风道(4)和出风口(5),所述铰接棚本体(1)与列车前后车厢内风道(7)相接,所述内风道(4)与列车前后车厢内风道(7)之间通过连通管(3)相连接,所述出风口(5)与内风道(4)相连通且朝向铰接棚区域(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铰接棚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管(3)、开设于铰接棚本体(1)上的内风道(4)和出风口(5),所述铰接棚本体(1)与列车前后车厢内风道(7)相接,所述内风道(4)与列车前后车厢内风道(7)之间通过连通管(3)相连接,所述出风口(5)与内风道(4)相连通且朝向铰接棚区域(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铰接棚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3)为波纹管或快速插接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轮低地板智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黎林敏杨浩刘彪孙奕熊乐潘博彭京蒋小晴张陈林刘小聪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