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249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包括有底板、前盖、摩擦轮组、绳索、摩擦转轮、离心机构、传动杠杆机构、制动器和后盖,其中绳索绕接于摩擦轮组和摩擦转轮,其两端分别穿伸于制动器,离心机构和摩擦转轮呈驱动连接,离心机构经传动杠杆机构和制动器的动制动闸连接,摩擦轮组的摩擦轮以摩擦转轮为中心呈对称布设于底板,制动器由绳索、动制动闸、静制动闸和导向部组成,动、静制动闸对接后构成的凹槽恰可容绳索穿伸。(*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高楼逃生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从建筑物或类似物上降人的装置,特别是一种用绳降装置。随着社会进步,城市人口增加,一些大中城市建造的高楼数量大增,但是,这些高楼一旦发生意外(如火灾),人员如何逃生脱险,是一项特别受人关注的事件,为此,业者相继提出了以绳降装置为主体的高楼逃生方案,其中要点是人员能从高楼藉绳索安全地下降至地面,以及如何消除在高处(如数十米至数百米)重力加速度对人体的有害影响。如一种手刹制动逃生装置,其结构比较简单可实现人员安全下降,但其藉逃生人员的手刹制动保证匀速下降的方法,要求逃生者具有较高的手刹操作技能,一般逃生者很少具有相应的条件,同时,在逃生的危急时刻,对受惊吓的逃生者可能情绪失控,难以控制匀速下降,因而较难适应一般逃生使用;中国专利“高空救生缓降器”专利号89216370.4,提出一种改进方案,它由绳索、离心轮、二级减速齿轮、摩擦片副和制动轮等构件组成,以无需人控制的机械自动作用限制输入的重力下降速度,并以绳索两端升降的特点可往复连续将人送达地面,实现在短时间内拯救较多遇难者的需求,但是,这种结构由于传递力的运动构件较多,如齿轮、摩擦片等,结构复杂,可靠性降低,其设备尺寸、重量也随之增加,不仅制造成本较高,相应维护费用也大。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高楼逃生装置,它既能实现在短时间内拯救较多遇难者的需求,又能简化结构,提高可靠性、缩小尺寸、-->减轻重量、降低成本和维护费用。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高楼逃生装置由绳索、前后盖、离心机构、传动机构和制动器组成,其特点是绳索绕接于摩擦轮组和摩擦转轮,其两端分别穿伸于制动器,其离心机构和摩擦转轮呈驱动连接,离心机构经传动杠杆机构和制动器的动制动闸连接。摩擦轮组呈对称布设于底板,摩擦轮组的摩擦轮可固设于底板,制动器包括有绳索、动静制动闸和导向部。本技术采用绳索穿绕摩擦轮组的结构,使该摩擦轮组对下降的绳索产生阻尼作用,而其两端穿伸于制动器的结构,则可保持传统结构具有的往复连续将人送达地面,实现短时间内救较多人的特点,其离心机构的传动连接简化,而其传动杠杆机构的设置,利用杠杆力的放大,使离心机构的组件均可设计成尺寸较小、重量较轻的结构,本技术以动静制动闸的结构代替传动摩擦片,不仅结构简化,尺寸和重量减小,制造成本降低,整个装置由于传力运动件的大量减少,使装置的可靠性大为提高。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1是本技术高楼逃生装置纵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高楼逃生装置横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1取下前盖的A向视图。参照图1、2、3,高楼逃生装置包括有底板1、前盖2、摩擦轮组3、绳索4、摩擦转轮5、离心机构6、传动杠杆机构7、制动器8和后盖9,其中:底板1呈板状体,用以支承装置的构件,其顶盖设一孔11,可用作-->伸穿固定高楼逃生装置的吊环或钢索等连接件,前盖2由薄钢板制成,可防护绳索伤及人体或其他障碍物损伤绳索。摩擦轮组3,是由数量4~8个摩擦轮31、32、33、34(附图中以4个为例)组成,各摩擦轮31、32、33、34以摩擦转轮为中心呈对称布设在底板1上,摩擦轮31、32、33、34的周缘设弧形槽,该弧形槽包容绕接的绳索4,既可产生绳索4运动的阻力,又不致使绳索4有过度的摩损,摩擦轮31、32、33、34可固定于底板,以减少装置的运动件。绳索4,是以钢丝绳构成,其直径的大小则由设定的下降人体重量确定,绳索4穿绕于摩擦轮组3和摩擦转轮5呈对称的两端穿伸过制动器8,并可保持两端具有相同的下降匀速性能;在绳索4的两端部分别连接腰安全带,以供逃生者系缚于腰部。摩擦转轮5,是一槽轮式的摩擦轮,其周缘设可包容绕接绳索4的弧形槽,摩擦转轮5设中心孔,该中心孔中可套设离心机构6的轴65,以键或其他类似结构形成驱动连接,通常摩擦转轮5位于整个装置的中心线位置,使装置能良好的运转。离心机构6,由转动机构61、离心块62、关节连杆63、推力移动块64、轴65和弹簧66等构件组成,其推力移动块64则和传动杠杆机构7连接,其轴65一端支承于底板1,另一端支承于固设在底板1的支架上。传动杠杆机构7由推力连杆71、72、支承杆73等杆件和支承点组成,推力连杆71的一端铰接于离心机构6的推力移动块64,推力连杆72的一端铰接于制动器8的动制动闸82,支承杆73的设置位置能使离心机构6产生的作用力得到放大。-->制动器8,由静制动闸81、动制动闸82和导向部等构件组成,静制动闸81呈块状结构,以螺钉固定在底板1上,其相对动制动闸82的一侧设凹槽,该凹槽可呈V形、弧形或类似其他几何形状,动制动闸82结构和静制动闸81相似,并同样设有类似几何形状的凹槽,二凹槽合成后可容绳索4穿伸,动制动闸82可移动于导向部,该导向部可为底板1上开设的槽,也可为其他类似结构。使用时,将高楼逃生装置通过底板1的孔11吊挂在窗口或其他可逃生的出口固定物上,逃生者系上绳索4一端的腰安全带,然后脱离窗口或逃生口,藉人的体重牵引绳索4下落,初时虽然存在摩擦轮组的阻尼作用,但仍呈自由落体加速状态,当达到设定速度后,绳索4经摩擦转轮驱动离心机构转动,离心块在离心力作用下外甩,驱动关节连杆63经推力移动块64、传动杠杆机构7,将动制动闸82推向制静动闸81,制动器8对绳索4产生制动,使绳索4向下运动速度减低,当速度降至设定值时,离心机构6的弹簧产生和上述相反的作用力,制动器8又自动放松绳索,藉此,连续的制动器8的松合功能,使绳索8始终保持在设定的匀速范围内运动,即可避免过大的重力加速度运动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当一端逃生者着地松开腰安全带后,另一端恰处在高楼逃生口位置,即可进行另一次救生下降操作,从而形成往复连续地将人送达地面的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由绳索、前后盖、离心机构、传动机构和制动器组成,绳索两端设腰安全带,离心机构设离心块并经传动机构控制制动器,其特征在于:a.绳索绕接于摩擦轮组和摩擦转轮,其两端分别穿伸于制动器;b.离心机构和摩擦转轮呈驱动连接; c.离心机构经传动杠杆机构和制动器的动制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高楼逃生装置,由绳索、前后盖、离心机构、传动机构和制动器组成,绳索两端设腰安全带,离心机构设离心块并经传动机构控制制动器,其特征在于:a.绳索绕接于摩擦轮组和摩擦转轮,其两端分别穿伸于制动器;b.离心机构和摩擦转轮呈驱动连接;c.离心机构经传动杠杆机构和制动器的动制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是摩擦轮组由一组槽轮式摩擦轮组成,并以摩擦转轮为中心呈对称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建刚蒋维钢童小川王强杨顺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O四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