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充电装置及立体车库,其中,充电装置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该充电装置包括载车板及升降台,所述载车板设置有功率发射装置,所述电动汽车设置功率接收装置,所述载车板还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所述升降台设置有第二传送装置,所述电动汽车随所述升降台于所述载车板一侧升降运动,当所述升降台与所述载车板对接时,所述电动汽车通过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和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配合转移至所述载车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装置实现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设有本充电装置的立体车库在电动汽车停车过程中可实现无线自动充电,无需人工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特别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应用该充电装置的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的日趋普及,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成为电动车普及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电池技术的限制,电动汽车充电时间依然较长,使得电动汽车的停车位需要安装充电设施,以方便电动汽车充电及随时补电。立体车库具有停车数量多,占地空间小的特点。随着汽车保有量巨大和城市用地的限制,立体车库的优势在大城市中毕露无遗,使得立体车库在大城市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而因立体车库内部空间限制,车辆运动到车库中相应的位置后,操作人员无法到达车位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装置,旨在实现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充电装置,用于电动汽车充电,该充电装置包括载车板及升降台,所述载车板设置有功率发射装置,所述电动汽车设置功率接收装置,所述载车板还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所述升降台设置有第二传送装置,所述电动汽车随所述升降台于所述载车板一侧升降运动,当所述升降台与所述载车板对接时,所述电动汽车通过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和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配合转移至所述载车板。进一步地,所述载车板还设置有限位装置,当所述电动汽车的后车轮触碰所述限位装置时,所述功率发射装置无线对接所述功率接收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载车板上表面两侧的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升降台上表面两侧的第二传送带,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横跨于每一所述第一传送带的挡杆。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台还设置有位置检测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功率发射装置设于两所述第一传送带之间,所述功率发射装置包括原边线圈及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载车板,所述原边线圈装设于所述安装座。进一步地,所述功率接收装置安装支架及副边线圈,所述副边线圈通过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底盘。进一步地,所述载车板上还设置有功率柜,所述功率柜设于所述载车板的一端,所述功率柜与所述功率发射装置之间连接有供电线缆。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立体车库,包括框架,及安装于所述框架内的充电装置,所述的充电装置为上述的充电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载车板设置有功率发射装置,并于电动汽车设置功率接收装置,所述电动汽车随所述升降台于载车板一侧进行升降运动,当所述升降台与所述载车板对接时,所述电动汽车通过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和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配合转移至所述载车板。电能通过所述功率发射装置传递至电动汽车的功率接收装置进而实现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无需人工进行充电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载车板与升降台处于对接状态;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充电装置的载车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充电装置的电动汽车处于充电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充电装置的电动汽车停放于升降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载车板700功率柜200升降台710供电线缆300电动汽车800第一传送装置400功率发射装置810第一传送带500功率接收装置900第二传送装置600限位装置910第二传送带610挡杆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充电装置。参照图1至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载车板与升降台处于对接状态;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充电装置的载车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充电装置的电动汽车处于充电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充电装置的电动汽车停放于升降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充电装置用于对电动汽车300进行充电,其包括载车板100及升降台200,所述载车板100设置有功率发射装置400,所述电动汽车300设置有功率接收装置500,所述载车板100还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800(参图2),所述升降台200设置有第二传送装置900,所述电动汽车300随所述升降台200于所述载车板100一侧升降运动,当所述升降台200与所述载车板100对接时,所述电动汽车300通过所述第二传送装置900和所述第一传送装置800的配合转移至所述载车板100。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载车板100设置有功率发射装置400,并于电动汽车300设置功率接收装置500,所述电动汽车300随所述升降台200于载车板100一侧进行升降,所述升降台200与所述载车板100对接后,所述电动汽车300通过所述第二传送装置900和所述第一传送装置800的配合转移至所述载车板100并实现所述功率接收装置400与所述功率接收装置500的配对,电能通过所述功率发射装置400隔空传递至功率接收装置500进而实现电动汽车300的无线充电,无需人工进行充电操作。请参照图2,所述载车板100还设置有限位装置600,当所述电动汽车300
的后车轮触碰所述限位装置600时,所述功率发射装置400无线对接所述功率接收装置500。所述限位装置600对所述电动汽车300于所述载车板100的停放位置进行控制,以确保所述功率发射装置400能无线对接所述功率接收装置500。具体地,所述第一传送装置800包括设于所述载车板100上表面两侧的第一传送带810,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装置,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其特征在于,该充电装置包括载车板及升降台,所述载车板设置有功率发射装置,所述电动汽车设置有功率接收装置,所述载车板还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所述升降台设置有第二传送装置,所述电动汽车随所述升降台于所述载车板一侧升降运动,当所述升降台与所述载车板对接时,所述电动汽车通过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和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配合转移至所述载车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其特征在于,该充电装置包括载车板及升降台,所述载车板设置有功率发射装置,所述电动汽车设置有功率接收装置,所述载车板还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所述升降台设置有第二传送装置,所述电动汽车随所述升降台于所述载车板一侧升降运动,当所述升降台与所述载车板对接时,所述电动汽车通过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和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配合转移至所述载车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还设置有限位装置,当所述电动汽车的后车轮触碰所述限位装置时,所述功率发射装置无线对接所述功率接收装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载车板上表面两侧的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升降台上表面两侧的第二传送带,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横跨于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晓,梁明,罗勇,张为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