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交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1571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7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交流接触器,旨在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强度高,稳定性强的新型交流接触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交流接触器本体包括上基座、弹簧和下基座,弹簧置于上基座和下基座之间,上基座和下基座通过螺母相互连接,下基座上设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气设备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气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的交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交流接触器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 电磁系统,包括吸引线圈、动铁芯和静铁芯;(2)触头系统,包括三组主触头和一至两组常开、常闭辅助触头,它和动铁芯是连在一起互相联动的;(3)灭弧装置,一般容量较大的交流接触器都设有灭弧装置,以便迅速切断电弧,免于烧坏主触头;(4)绝缘外壳及附件,各种弹簧、传动机构、短路环、接线柱等。交流接触器是一种用来接通或断开带负载的交流主电路或大容量控制电路的自动化切换器,主要控制对象是电动机。目前,市场上的交流接触器,它包括交流接触器本体。这种交流接触器本虽然能根据相应情况完成接通电源和切断电源,但是因为交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是根据线圈和触头寿命,而增加线圈和触头的寿命则需要良好的散热系统,所以拥有良好的散热系统,以及强度的提高是目前交流接触器需要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强度高,稳定性强的新型交流接触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交流接触器,所述交流接触器本体包括上基座、弹簧和下基座,弹簧置于上基座与下基座之间,所述上基座和下基座通过螺母相互连接,下基座上设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第一散热区包括第一散热块和第二散热块,第二散热区包括第三散热块和第四散热块,第一散热块和第二散热块均包括第一散热弧面,第三散热块和第四散热块均包括第一散热弧面,所述第一散热弧面包括第一导热部、流通部和第二导热部,流通部置于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之间,所述第一散热块和第三散热块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通道,第二散热块和第四散热块形成第一散热通道,上基座的两侧壁上设有与第一散热通道相导通的散热通孔,散热通孔呈长椭圆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交流接触器本体包括上基座、弹簧和下基座,弹簧置于上基座与下基座之间,上基座和下基座通过螺母相互连接,下基座上设有散热装置,在下基座上设有的散热装置能帮助交流接触器在工作的时候传导驱散线圈产生的热量,增加交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效果,为了进一步增加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第一散热区包括第一散热块和第二散热块,第二散热区包括第三散热块和第四散热块,第一散热块、第二散热块、第三散热块和第四散热块也能辅助上下基座之间的弹簧进行限位,使交流接触器达到稳定的工作效果,第一散热块和第二散热块均包括第一散热弧面,第三散热块和第四散热块均包括第一散热弧面,通过采用有弧面的散热块,因为弧面的散热效果比平面的散热效果更好,增加了散热块的散热能力,第一散热弧面包括第一导热部、流通部和第二导热部,流通部置于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之间,第一散热块和第三散热块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通道,第二散热块和第四散热块形成第一散热通道,上基座的两侧壁上设有与第一散热通道相导通的散热通孔,通过由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将热量进行传导并通过置于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之间的流通部进行流通,并通过第一散热块和第三散热块、第二散热块和第四散热块之间的第一散热通道进行流通,在上基座与下基座进行连接时,所含有的热量可以通过上基座的两侧壁上设有与第一散热通道相导通的散热通孔进行与外界空气的交换气流,使冷热空气得到进一步的交换,从而使交流接触器得到进一步的散热效果,从而增加其寿命,散热通孔呈长椭圆状,通过将散热通孔设置为长椭圆状,长椭圆状的通孔可以帮助减小周边表面应力的集中,使其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依然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基座包括若干触点,各各接触点之间均设有散热片,散热片的厚度在1mm到2mm之间,散热片上设有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基座包括若干触点,各个接触点之间均设有散热片,散热片的厚度在1mm到2mm之间,散热片上设有加强筋,为了增加对各个触点周边的散热效果,两两触点之间设有散热片用于散热,为了进一步增加其散热效果,散热片的厚度在1mm到2mm之间,通过控制散热片的厚度来增加其散热效果,为了保证散热片的强度,散热片上设有加强筋来确保其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基座上的各各触点上设有用于增加连接效果并帮助散热的圆弧状垫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座上的各个触点上设有用于增加连接效果并帮助散热的垫片,交流接触器本体在使用过程中,若各个触点与电线的接触不好,便导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圆弧状垫片可以帮助触点与电线之间的接触良好,同时还能帮助散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基座底部上设有用于增加交流接触器本体使用稳定性的紧扣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基座底部上设有用于增加交流接触器本体使用稳定性的紧扣件,进一步辅助增加了交流接触器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减小交流接触器本体在上去使用过程中的偏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1-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紧扣件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上基座,11-散热片,12-加强筋,13-垫片,14-通孔,2-下基座,20-第一散热区,201-第一散热块,202-第二散热块,21-第二散热区,210-第三散热块,211-第四散热块,22-第一散热弧面,221-第一导热部,222-流通部,223-第二导热部,23-第一散热通道,3-紧扣件。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新型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本体包括上基座1、弹簧和下基座2,弹簧置于上基座1与下基座2之间,上基座1和下基座2通过螺母相互连接,下基座2上设有散热装置,在下基座2上设有的散热装置能帮助交流接触器在工作的时候传导驱散线圈产生的热量,增加交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效果,为了进一步增加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区20和第二散热区21,第一散热区20包括第一散热块201和第二散热块202,第二散热区21包括第三散热块210和第四散热块211,第一散热块201、第二散热块202、第三散热块210和第四散热块211也能辅助上下基座2之间的弹簧进行限位,使交流接触器达到稳定的工作效果,第一散热块201和第二散热块202均包括第一散热弧面22,第三散热块210和第四散热块211均包括第一散热弧面,通过采用有弧面的散热块,因为弧面的散热效果比平面的散热效果更好,增加了散热块的散热能力,第一散热弧面22包括第一导热部221、流通部222和第二导热部223,流通部222置于第一导热部221和第二导热部223之间,第一散热块201和第三散热块210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通道23,第二散热块202和第四散热块211形成第一散热通道23,上基座1的两侧壁上设有与第一散热通道23相导通的散热通孔14,通过由第一导热部221和第二导热部223将热量进行传导并通过置于第一导热部221和第二导热部223之间的流通部222进行流通,并通过第一散热块201和第三散热块210、第二散热块202和第四散热块211之间的第一散热通道23进行流通,在上基座1与下基座2进行连接时,所含有的热量可以通过上基座1的两侧壁上设有与第一散热通道23相导通的散热通孔14进行与外界空气的交换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交流接触器,包括交流接触器本体,其特征是:所述交流接触器本体包括上基座、弹簧和下基座,弹簧置于上基座与下基座之间,所述上基座和下基座通过螺母相互连接,下基座上设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第一散热区包括第一散热块和第二散热块,第二散热区包括第三散热块和第四散热块,第一散热块和第二散热块均包括第一散热弧面,第三散热块和第四散热块均包括第一散热弧面,所述第一散热弧面包括第一导热部、流通部和第二导热部,流通部置于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之间,所述第一散热块和第三散热块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通道,第二散热块和第四散热块形成第一散热通道,上基座的两侧壁上设有与第一散热通道相导通的散热通孔,散热通孔呈长椭圆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交流接触器,包括交流接触器本体,其特征是:所述交流接触器本体包括上基座、弹簧和下基座,弹簧置于上基座与下基座之间,所述上基座和下基座通过螺母相互连接,下基座上设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第一散热区包括第一散热块和第二散热块,第二散热区包括第三散热块和第四散热块,第一散热块和第二散热块均包括第一散热弧面,第三散热块和第四散热块均包括第一散热弧面,所述第一散热弧面包括第一导热部、流通部和第二导热部,流通部置于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之间,所述第一散热块和第三散热块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普胜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