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数码笔及其充电装置,所述数码笔包括笔杆,及位于所述笔杆内的笔芯、电源组件、镜头模组、控制单元、无线传输单元及电路板,所述笔芯从所述笔杆的前端伸出,所述笔杆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电池组件充电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凸设在所述笔杆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笔杆的端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数码笔在使用时,只需将数码笔的后端插入充电器内,数码笔上的电极便自动与充电器内的充电电极连通,实现充电,并且数码笔从外形上看不到通常意义的用于充电的电极,既不影响美观,也让人更容易将数码笔理解为通常使用的钢笔,使用体验感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数码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数码笔及其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数码笔尽管已经非常接近普通钢笔,但某些方面仍然不尽人意。现有技术中的数码笔至少需要在笔身上开设穿孔来安装电源开关按键及充电插座,使其看起来和普通钢笔具有较大区别,让使用者感觉拿在手中总像是一件电器设备而不是普通的钢笔,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在笔身上开设穿孔来安装电源按键开关和充电插座的结构增加了工艺流程且影响笔身轮廓的流畅性。此外,现有数码笔采用运动传感器作为主控制器的供电端开关,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运动传感器在数码笔静止状态下其自身也耗电,影响用户的体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无线数码笔及其充电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线数码笔,包括笔杆,及位于所述笔杆内的笔芯、电源组件、镜头模组、控制单元、无线传输单元及电路板,所述笔芯从所述笔杆的前端伸出,所述笔杆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电池组件充电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凸设在所述笔杆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笔杆的端面上。在本技术所述的无线数码笔中,所述笔杆包括笔杆本体及可拆卸的
连接在所述笔杆本体上的端盖,所述第一电极嵌设在所述笔杆本体内,所述第一电极上设置有突出于所述笔杆本体的侧壁之外的凸部,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端盖的端面上。在本技术所述的无线数码笔中,所述端盖的端面上还设置有透光件。在本技术所述的无线数码笔中,所述无线传输单元设置在所述端盖内,所述端盖为塑料制件,所述笔杆上套设有笔帽,所述笔帽的中部由塑料制成。在本技术所述的无线数码笔中,所述端盖内设置有维修插座。在本技术所述的无线数码笔中,所述笔杆内还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控制单元的供电端的震动开关组件,所述震动开关组件包括金属外壳、金属弹簧、外壳引出电极、弹簧引出电极及绝缘件,所述金属弹簧通过所述绝缘件与所述金属外壳相隔离,所述外壳引出电极电连接至所述金属外壳,所述弹簧引出电极电连接至所述金属弹簧。在本技术所述的无线数码笔中,所述笔杆内还设置有压力检测单元,所述压力检测单元包括运动磁芯、连接器、静止磁芯、线圈绕组及柔性连接器;所述运动磁芯固定在所述连接器的一端,所述连接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笔芯固定连接,所述运动磁芯跟随所述笔芯一起移动,所述静止磁芯固定在所述笔杆内,所述线圈绕组缠绕在所述静止磁芯外,所述线圈绕组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柔性连接器连接在所述运动磁芯与所述静止磁芯之间,并将所述运动磁芯与所述静止磁芯隔开。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无线数码笔充电装置,包括数码笔及充电器,所述数码笔为上述所述的无线数码笔。在本技术所述的无线数码笔充电装置中,所述充电器上设置有与数码笔的后端相适配的空腔、用于插入外接电源的充电插座及用于指示数码笔的充电状态的指示灯;所述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电极对应的第一充电电极,所述空腔的底壁设置有与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二充电电极。在本技术所述的无线数码笔充电装置中,所述数码笔的后端设置有
第一磁铁,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铁磁性吸合的第二磁铁。综上所述,实施本技术的一种无线数码笔及其充电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申请通过在数码笔的后端设置用于充电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并在充电器内设置与两个电极相对应的充电电极,使用时,只需将数码笔的后端插入充电器内,数码笔上的电极便自动与充电电极连通,实现充电。并且数码笔从外形上看不到通常意义的用于充电的电极,既不影响美观,也让人更容易将数码笔理解为通常使用的钢笔,使用体验感更好。其次,本申请的震动开关在常规状态下不通电,受到震动时,震动开关内的两个电极呈震荡式断续接通,其接入电路的震荡波形经过整流、滤波、整形可用于电源开关,使得对笔杆施加震动就接通电源,数码笔即可上电工作。第三,本申请的数码笔的内部设置有压力检测单元,以便随时监测笔尖压力变化,实现书写笔锋的真实再现。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数码笔充电装置的立体图;图2a是图1所示无线数码笔充电装置的数码笔的立体图;图2b是图1所示数码笔摘下笔帽的立体图;图2c是图1所示数码笔的笔帽被套在笔杆后端的立体图;图3是图2a所示数码笔的后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无线数码笔充电装置连接在充电底座上的立体图;图5是图3所示数码笔的后端的剖视图;图6是图5所示数码笔的后端与充电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数码笔的后端的内部结构与充电器的内部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2a所示数码笔内的震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9a是图8所示震动开关的通断波形示意图;图9b是图8所示震动开关的波形在整流、滤波、整形后的通断波形示意
图;图10是图2a所示数码笔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数码笔充电装置,包括数码笔100及充电器200,结合图10所示,数码笔100主要包括笔杆1,及位于笔杆1内的笔芯2、震动开关组件3、电源组件4、镜头模组5、控制单元6、无线传输单元7(如图5所示)、电路板8与压力检测单元9。其中,笔芯2从笔杆1的前端伸出,镜头模组5用于拍摄笔芯2书写位置处的图像以获取笔迹数据。震动开关组件3作为控制单元6的供电端开关,用于开启或关闭控制单元6,震动开关组件3分别与控制单元6及电源组件4电连接。无线传输单元7主要用于和外部数据处理设备通讯,将书写的笔迹数据传送给智能手机,以在智能手机的专用APP上再现真实笔迹。压力检测单元9主要用于对笔芯2的笔尖对纸面的书写压力进行检测。如图2a所示,笔杆1上套设有笔帽10,不使用时,将笔帽10套设在笔杆1的前端,使用时摘下笔帽10,露出笔芯2,以图2b所示的方式在数码本上书写,书写的笔迹经由内置在笔杆1内的无线传输单元7传送给智能手机。本实施例中,无线传输单元7设置在笔杆1的后端,为了不影响天线传输效率,笔杆1的后端可以由塑料或不影响天线收发效果的材质制成。进一步的,还可以将笔帽10(或笔帽10的中部)采用塑料或不影响天线收发效果的材质制成,所以可以将笔帽10套在笔杆1的后端,以如图2c的方式使用,这样更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也是书法界推荐的平衡笔杆重量的书写方式。如图3和图5所示,笔杆1的后端设置有分别与电路板8电连接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可以通过导线或金属触片
等导电元件与电路板8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凸设在笔杆1的尾部的外侧壁上,以便于与充电器200内的充电电极接触,第二电极12设置在笔杆1的后端的端面上。具体的,笔杆1包括笔杆本体(未标号)及可拆卸的连接在笔杆本体的后端外的端盖13。第一电极11大致为金属圆环状,其内嵌在笔杆本体的后端、并部分的延伸出笔杆本体,第一电极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部110,凸部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数码笔,包括笔杆(1),及位于所述笔杆(1)内的笔芯(2)、电源组件(4)、镜头模组(5)、控制单元(6)、无线传输单元(7)及电路板(8),所述笔芯(2)从所述笔杆(1)的前端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1)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电源组件(4)充电的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所述第一电极(11)凸设在所述笔杆(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电极(12)设置在所述笔杆(1)的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数码笔,包括笔杆(1),及位于所述笔杆(1)内的笔芯(2)、电源组件(4)、镜头模组(5)、控制单元(6)、无线传输单元(7)及电路板(8),所述笔芯(2)从所述笔杆(1)的前端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1)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电源组件(4)充电的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所述第一电极(11)凸设在所述笔杆(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电极(12)设置在所述笔杆(1)的端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数码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1)包括笔杆本体及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笔杆本体上的端盖(13),所述第一电极(11)嵌设在所述笔杆本体内,所述第一电极(11)上设置有突出于所述笔杆本体的侧壁之外的凸部(110),所述第二电极(12)设置在所述端盖(13)的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数码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3)的端面上还设置有透光件(1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数码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单元(7)设置在所述端盖(13)内,所述端盖(13)为塑料制件,所述笔杆(1)上套设有笔帽(10),所述笔帽(10)的中部由塑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数码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3)内设置有维修插座(8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数码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1)内还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控制单元(6)的供电端的震动开关组件(3),所述震动开关组件(3)包括金属外壳(31)、金属弹簧(32)、外壳引出电极(33)、弹簧引出电极(34)及绝缘件(35),所述金属弹簧(32)通过所述绝缘件(35)与所述金属外壳(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生,
申请(专利权)人:刘建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