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鬼笔菌棒覆土栽培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作物秸秆与松杉锯末混合物作为栽培的主料,解决了白鬼笔培养产业对资源的破坏和任意堆放和焚烧秸秆对环境带来污染;实现了菌棒脱袋覆土栽培,实现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模式,不但减少了人工数量、而且也减少了菌种使用量、并且还缩短栽培周期、同时降低病虫害、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提高生产效益。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
,尤其是一种白鬼笔菌棒覆土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又称鬼笔菌、竹菌、无裙竹荪、冬荪等,属鬼笔科(Phallaceae),鬼笔属(Phallus)真菌。此菌具有重要的食药用菌价值,入药可治风湿症,有活眦祛痛作用,还具有抗癌活性。野生白鬼笔子实体群生于腐叶层较厚,土壤为酸性的杂木林内,子实体由菌盖、菌柄、菌托等部位组成,因此也叫无裙竹荪。其中在贵州的大方县,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人进行了白鬼笔的仿野生栽培,套用贵州红托竹荪栽培技术,分离获得白鬼笔菌种,并制作成栽培种,在海拔较高的林地中进行仿野生栽培并于第二年冬季出现子实体,人工栽培在贵州大方率先取得成功,为后续的人工栽培技术的不断成熟奠定了基础。因白鬼笔为冬季出菇,为了与贵州的红托竹荪有所对应与区别,后来种植户称其为冬荪。2006年,李章对野生白鬼笔的菌蕾进行了无土和有土两种处理方式,研究了不同时期的菌蕾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及出菇特征。2010年,卢东升通过对豫南野外调查、菌种分离及室内试验观察,对白鬼笔生态、形态与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阐明了白鬼笔的发生环境,以及菌丝与子实体发育结构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鬼笔菌棒覆土栽培方法,它能实现农业废弃物的栽培,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缩短栽培周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益,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白鬼笔菌棒覆土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基质料配方:按质量份数计算,包括主料70-80份,麦麸15~20份,石灰0.8~1.2份,石膏0.8~1.2份及发酵菌剂稀释液4~6份;主料包括主料A及主料B,其中,主料A为玉米秸秆、薏仁米秸秆、甘蔗渣或火麻秆杂木屑,主料B为松杉锯末;2)前发酵:按照上述既基质料配方,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后,建成宽1.8~2.0m,高1.8~2m,长不限的垛形堆体;每天监测堆体温度,当温度达到55℃以上时进行第1次翻堆;并继续建堆,当温度达到60℃以上,开始下降时进行第2次翻堆;继续建堆,当温度又一次达到到60℃以上时,保持2~3天后,进行第3次翻堆;继续建堆,5~7天当温度降到45~55℃时,将基质料混匀摊开降温,发酵结束,获得发酵后的基质料;3)菌棒制作:将发酵后的基质料分装到菌袋中,灭菌冷却后打孔接种,在24~26℃避光培养,50~60天后菌丝长满菌袋获得白鬼笔菌棒;4)脱袋覆土:菌棒脱袋后,将菌棒首尾相接、间距10cm,平铺于菌床上,立即覆盖粒径为1~2cm粗土,厚度2~3cm,并喷洒基内水刺激菌丝向土生长;当菌丝爬出土面后,覆盖粒径≤0.5cm细土,厚度0.5~1cm,并喷洒表面水刺激形成原基;5)出菇管理:原基分化阶段,出菇棚昼闭夜开增大温差达到15~20℃刺激原基分化,床面湿度60~65%,空气湿度75~85%,光照强度为100~200lux或散射光;原基长至直径2~3cm的球形时进行出菇管理,出菇棚昼开夜闭,保持温度为18~22℃,床面湿度为60~65%,空气湿度85~95%,直到菌蕾成熟形成子实体。步骤1)中所述的主料中,主料B占20~50%,其余为主料A步骤1)中所述的发酵菌剂为乳酸菌和纤维降解菌剂,按1:1的体积比进行混合的混合液,有效活菌数≥106个/ml。所述的打孔接种采用双面打孔接种法,即先在菌棒的一面均匀打3~4个孔,孔径为2~3cm,孔深为菌棒直径的一半,再在菌棒的另一面相互错开,打3~4个孔,然后,接入与接种口大小相仿的菌种块。步骤4)中的覆土材料为深度≥10cm的菜园土,使用前添加1%的石灰粉用地膜捂3~5天。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作物秸秆与松杉锯末混合物作为栽培的主料,解决了白鬼笔培养产业对资源的破坏和任意堆放和焚烧秸秆对环境带来污染;实现了菌棒脱袋覆土栽培,实现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模式,不但减少了人工数量、而且也减少了菌种使用量、并且还缩短栽培周期、同时降低病虫害、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提高生产效益。本专利技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白鬼笔菌棒覆土栽培方法,玉米秸秆、薏仁米秆为季节性材料,需要提前准备,其余材料可以随时购买。本实施例中基质料配方为主料(玉米秸秆50%、松杉锯末50%)75份,麦麸18份,石灰1份,石膏1份、发酵菌剂稀释液5份;制作的菌棒满足667㎡的栽种需求,采取就近原则,收集无霉变的干玉米秸秆,用切草机切成5~8cm的小段备用。1)基质料配方:2014年7月初,将上述收集准备的原料,在宽敞平整的地面上混合均匀,然后将乳酸菌与纤维降解菌剂混合溶解在500kg水中,并均匀喷洒在基料中,最后调节水分至60%(手使劲捏料,指缝间有水溢出但不会掉下)。2)前发酵:将配制好的基质料,即刻建堆发酵,建成宽约2.0m,高约1.8m,长不限的垛形堆体;每天监测堆体温度,5日后,堆体的平均温度达到55℃,此时进行第1次翻堆,继续建堆;6日后,堆体最高温度达到64℃,随后开始缓慢下降,此时进行第2次翻堆,继续建堆;5日后,堆体达到最高温度66℃,随后开始缓慢下降进行,并进行第3次翻堆;5日后,堆体温度下降到50℃左右,此时进行翻料降温,发酵结束,获得发酵后的基质料;3)菌棒制作:7月25日,堆料后21天,将前发酵的基质料分装到15㎝×55㎝×0.004㎝聚乙烯菌袋中,95~105℃,常压,灭菌8~12h,冷却至30℃左右,采用双面打孔接种法,即先在菌棒的一面均匀打3~4个孔,孔径为2~3cm,孔深为菌棒直径的一半,再在菌棒的另一面相互错开,打3~4个孔,然后,接入与接种口大小相仿的菌种块;24~26℃避光培养,9月10日菌丝长满获得白鬼笔(冬荪)菌棒;4)脱袋覆土:9月11日,菌棒脱袋首尾相接、间距10cm,平铺于菌床上,6棒/㎡,立即覆盖粒径为1~2cm粗土,厚度2~3cm,并喷洒基内水刺激菌丝向土生长;9月20日,菌丝爬出土面,此时覆盖粒径≤0.5cm细土,厚度0.5~1cm,并喷洒表面水刺激形成原基;5)出菇管理:细土覆盖后,进行原基分化管理,大棚昼闭夜开增大温差刺激原基分化,使棚内温差达到15℃以上,并向空气中、地面上或菌床上喷雾状水,使床面湿度60~65%,空气湿度75~85%,两周后,10月2日左右,菌床表面开始出现原基,原基量如芝麻大小,平铺于菌床表面。原基发生后停止直接向床面喷水,此时开窗透光,使散射光进入棚内;1周后,大约40~50%的原基长大成直径2~3cm球形竹蛋,此时进行出菇管理,昼闭夜关,保持棚内温度为18~22℃,让菌蕾持续快速生长,床面湿度60~65%,空气湿度90%左右,大约35天左右,菌蕾逐渐成熟形成子实体。自11月初旬开始采收鲜菇,陆陆续续采收到次年3月初第一茬结束,(后期出菇较第一批少,此处只统计第一茬出菇量),其中1~2月采菇达到高峰期,最高1天的鲜菇采集量为256kg,采摘时间一般为上午,采摘时一手捏住菌托,另一手用小刀从菌托的基部割下。共采集3个多月,共采集到鲜冬荪2085kg,烘干获得干冬荪206kg。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白鬼笔菌棒覆土栽培方法,本实施例以甘蔗渣为主料进行了发酵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白鬼笔(冬荪),其工艺流程,试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鬼笔菌棒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基质料配方:按质量份数计算,包括主料70‑80份,麦麸15~20份,石灰0.8~1.2份,石膏0.8~1.2份及发酵菌剂稀释液4~6份;主料包括主料A及主料B,其中,主料A为玉米秸秆、薏仁米秸秆、甘蔗渣或火麻秆杂木屑,主料B为松杉锯末;2)前发酵:按照上述既基质料配方,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后,建成宽1.8~2.0m,高1.8~2m,长不限的垛形堆体;每天监测堆体温度,当温度达到55℃以上时进行第1次翻堆;并继续建堆,当温度达到60℃以上,开始下降时进行第2次翻堆;继续建堆,当温度又一次达到到60℃以上时,保持2~3天后,进行第3次翻堆;继续建堆,5~7天当温度降到45~55℃时,将基质料混匀摊开降温,发酵结束,获得发酵后的基质料;3)菌棒制作:将发酵后的基质料分装到菌袋中,灭菌冷却后打孔接种,在24~26℃避光培养,50~60天后菌丝长满菌袋获得白鬼笔菌棒;4)脱袋覆土:菌棒脱袋后,将菌棒首尾相接、间距10cm,平铺于菌床上,立即覆盖粒径为1~2cm粗土,厚度2~3cm,并喷洒基内水刺激菌丝向土生长;当菌丝爬出土面后,覆盖粒径≤0.5cm细土,厚度0.5~1cm,并喷洒表面水刺激形成原基;5)出菇管理:原基分化阶段,出菇棚昼闭夜开增大温差达到15~20℃刺激原基分化,床面湿度60~65%,空气湿度75~85%,光照强度为100~200lux或散射光;原基长至直径2~3cm的球形时进行出菇管理,出菇棚昼开夜闭,保持温度为18~22℃,床面湿度为60~65%,空气湿度85~95%,直到菌蕾成熟形成子实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鬼笔菌棒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基质料配方:按质量份数计算,包括主料70-80份,麦麸15~20份,石灰0.8~1.2份,石膏0.8~1.2份及发酵菌剂稀释液4~6份;主料包括主料A及主料B,其中,主料A为玉米秸秆、薏仁米秸秆、甘蔗渣或火麻秆杂木屑,主料B为松杉锯末;2)前发酵:按照上述既基质料配方,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后,建成宽1.8~2.0m,高1.8~2m,长不限的垛形堆体;每天监测堆体温度,当温度达到55℃以上时进行第1次翻堆;并继续建堆,当温度达到60℃以上,开始下降时进行第2次翻堆;继续建堆,当温度又一次达到到60℃以上时,保持2~3天后,进行第3次翻堆;继续建堆,5~7天当温度降到45~55℃时,将基质料混匀摊开降温,发酵结束,获得发酵后的基质料;3)菌棒制作:将发酵后的基质料分装到菌袋中,灭菌冷却后打孔接种,在24~26℃避光培养,50~60天后菌丝长满菌袋获得白鬼笔菌棒;4)脱袋覆土:菌棒脱袋后,将菌棒首尾相接、间距10cm,平铺于菌床上,立即覆盖粒径为1~2cm粗土,厚度2~3cm,并喷洒基内水刺激菌丝向土生长;当菌丝爬出土面后,覆盖粒径≤0.5cm细土,厚度0.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胜,桂阳,龚光禄,卢颖颖,杨通静,黄万兵,陈娅娅,张丽娜,王沁,胡腾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