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混凝土面层施工的一体化设备,包括矩形的主骨架、摊铺系统、压平振捣系统和磨光切缝系统;主骨架四角设有支腿,支腿下端设有行走系统;主骨架上从前至后依次设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摊铺系统包括吊装在第一横梁上的正向铰刀和吊装在第二横梁上的反向铰刀;压平振捣系统包括吊装在第三横梁上的整平筒,及设置在整平筒内部的激振器;磨光切缝系统包括吊装在第四横梁上的用于替换安装磨光盘和切缝机的运行轨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构造简单、运行安全可靠,能够实现混凝土的摊铺、压平、振捣、磨光、切缝一次性浇筑成型,大大减少了作业人员、物资及设备的投入,提高了生成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
,具体为一种用于混凝土面层施工的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水利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铁路工程中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在国内外有很多先进的应用技术和机械设备,其中根据现有机械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目前所见到的混凝土面层施工设备结构复杂、体型较大、加工制作投入成本高,只适用于单一施工工序进行使用,无法满足大面积混凝土面层施工;根据现场人力资源的投入情况进行分析:在传统大面积混凝土面层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及施工进度,需投入大量的人工作业,进行混凝土人工浇筑、人工振捣、人工磨光及人工切缝等工作,虽然各个工序都有相应的机械设备,但在混凝土面层大面积施工时业生产率极为低,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同时质量安全过程控制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并大大减少施工人员投入的用于混凝土面层施工的一体化设备。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混凝土面层施工的一体化设备,包括矩形的主骨架、摊铺系统、压平振捣系统和磨光切缝系统;主骨架四角设有支腿,支腿下端设有行走系统;主骨架上从前至后依次设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摊铺系统包括吊装在第一横梁上的正向铰刀和吊装在第二横梁上的反向铰刀;压平振捣系统包括吊装在第三横梁上的整平筒,及设置在整平筒内部的激振器;磨光切缝系统包括吊装在第四横梁上的用于替换安装磨光盘和切缝机的运行轨道。进一步的,所述正向铰刀、反向铰刀、整平筒和运行轨道均设置成相互独立且交错重叠的左右两组。更进一步的,所述正向铰刀设置在正向铰刀转轴上,正向铰刀转轴通过第一吊杆连接到第一横梁;所述反向铰刀设置在反向铰刀转轴上,反向铰刀转轴通过第二吊杆连接到第二横梁;第一吊杆和第二吊杆上还设有用于调节铰刀高度和角度的自动控制螺栓。更进一步的,所述整平筒设置在整平筒转轴上,整平筒转轴通过第三吊杆连接到第三横梁,第三吊杆上还设有用于调节整平筒高度和角度的自动控制螺栓。更进一步的,所述磨光切缝系统还包括多个在运行轨道上运行的三角支架,三角支架底部通过卡座安装磨光盘或切缝机;所述运行轨道通过第四吊杆连接到第四横梁,第四吊杆上还设有用于调节运行轨道高度和角度的自动控制螺栓。更进一步的,所述行走系统为橡胶轮胎或轨链式行走装置。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摊铺系统、压平振捣系统、磨光切缝系统和行走系统均连接到控制系统。更进一步的,所述支腿上还设有电机和可调式液压油缸;主骨架上还设有自动补偿水平仪;正向铰刀、反向铰刀、整平筒和运行轨道上均设有电子角度仪和传感器,自动补偿水平仪、电子角度仪和传感器都连接到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构造简单、运行安全可靠,能够实现混凝土的摊铺、压平、振捣、磨光、切缝一次性浇筑成型,不仅大大减少了作业人员、物资及设备的投入,又提高了生成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可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要求;且便于施工现场数据的采集,有利于信息化管理,方便后期对施工质量的检查及验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混凝土面层施工的一体化设备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和B-B处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C-C和D-D处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中E-E和F-F处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1中G-G和H-H处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主骨架;11-第一横梁;12-第二横梁;13-第三横梁;14-第四横梁;2-支腿;21-电机;22-可调式液压油缸;3-行走系统;41-正向铰刀;42-反向铰刀;43-反向铰刀转轴;44-正向铰刀转轴;5-压平振捣系统;51-整平筒;52-激振器;53-整平筒转轴;6-磨光切缝系统;61-运行轨道;62-三角支架;63-卡座;64-磨光盘;71-第一吊杆;72-第二吊杆;73-第三吊杆;74-第四吊杆;8-挡料模板;9-混凝土;10-地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混凝土面层施工的一体化设备,包括矩形的主骨架1、摊铺系统、压平振捣系统5和磨光切缝系统6;主骨架1四角设有支腿2,支腿2下端设有行走系统3;主骨架1上从前至后依次设有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第三横梁13和第四横梁14;摊铺系统包括吊装在第一横梁11上的正向铰刀41和吊装在第二横梁12上的反向铰刀42;压平振捣系统5包括吊装在第三横梁13上的整平筒51,及设置在整平筒51内部的激振器52;磨光切缝系统6包括吊装在第四横梁14上的用于替换安装磨光盘64和切缝机的运行轨道61。为了适应各类工程面层混凝土施工,本实施例的正向铰刀41、反向铰刀42、整平筒51和运行轨道61均设置成相互独立且交错重叠的左右两组。上述正向铰刀41设置在正向铰刀转轴44上,正向铰刀转轴44通过第一吊杆71连接到第一横梁11;所述反向铰刀42设置在反向铰刀转轴43上,反向铰刀转轴43通过第二吊杆72连接到第二横梁12;第一吊杆71和第二吊杆72上还设有用于调节铰刀高度和角度的自动控制螺栓。为了使设备适用于各类工程面层混凝土施工,在摊铺混凝土时,能摊铺均匀,故将铰刀左右单独分开设置。上述整平筒51设置在整平筒转轴53上,整平筒转轴53通过第三吊杆73连接到第三横梁13,第三吊杆73上还设有用于调节整平筒51高度和角度的自动控制螺栓。为了使该设备在压平混凝土时,不留死角,并能适应各类工程面层混凝土施工,将整平筒左右分开设置,用来初步压平混凝土,并在整平筒内部安装激振器,在整平筒压平混凝土时,同时振捣混凝土,达到提浆、振捣混凝土,使混凝土密实。上述磨光切缝系统还包括多个在运行轨道61上运行的三角支架62,三角支架62底部通过卡座63安装磨光盘64或切缝机;所述运行轨道61通过第四吊杆74连接到第四横梁14,第四吊杆74上还设有用于调节运行轨道61高度和角度的自动控制螺栓。为了使磨光时,不留死角,磨光系统采用轨道式左右分开设置。其中磨光盘64和切缝机可利用卡座63进行互换使用。本实施例的行走系统采用橡胶轮胎或轨链式行走装置。在平面上,为保证该设备行走方便,不对原混凝土进行破坏,行走系统可采用橡胶轮胎;在斜面上,可采用轨链式行走装置,以保证足够的摩擦力。动力装置主要是由柴油发动机提供动能,经过一系列的动力传递,最后传到行走装置及整个机械布置的过程。上述支腿2上还设有电机21和可调式液压油缸22;主骨架1和吊杆全部由钢结构拼装组成,钢结构收尾采用螺栓连接,主骨架1支腿2上安装的可调液压油缸22用来控制主骨架1的高度。其中,液压系统是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液压油组成,液压系统分为总液压油泵、变量泵、分配阀及各个可调式分液压油泵组成,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总液压油泵、变量泵、分配阀及各个可调式分液压油泵进行运转,通过主骨架支撑架体连接的可调式分液压油泵来控制主骨架的高度,并调整两端在同一高度等工作任务。本实施例采用柴油发动机为设备提供动力,使设备行走,同时为设备的总电机和设置在支腿2上的电机21提供电能,通过总电机来控制电机21,确保设备各个装置进行正常运行。本实施例的设备还包括控制系统,上述摊铺系统、压平振捣系统5、磨光切缝系统6和行走系统均连接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各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混凝土面层施工的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主骨架(1)、摊铺系统、压平振捣系统(5)和磨光切缝系统(6);主骨架(1)四角设有支腿(2),支腿(2)下端设有行走系统(3);主骨架(1)上从前至后依次设有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第三横梁(13)和第四横梁(14);摊铺系统包括吊装在第一横梁(11)上的正向铰刀(41)和吊装在第二横梁(12)上的反向铰刀(42);压平振捣系统(5)包括吊装在第三横梁(13)上的整平筒(51),及设置在整平筒(51)内部的激振器(52);磨光切缝系统(6)包括吊装在第四横梁(14)上的用于替换安装磨光盘(64)和切缝机的运行轨道(6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混凝土面层施工的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主骨架(1)、摊铺系统、压平振捣系统(5)和磨光切缝系统(6);主骨架(1)四角设有支腿(2),支腿(2)下端设有行走系统(3);主骨架(1)上从前至后依次设有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第三横梁(13)和第四横梁(14);摊铺系统包括吊装在第一横梁(11)上的正向铰刀(41)和吊装在第二横梁(12)上的反向铰刀(42);压平振捣系统(5)包括吊装在第三横梁(13)上的整平筒(51),及设置在整平筒(51)内部的激振器(52);磨光切缝系统(6)包括吊装在第四横梁(14)上的用于替换安装磨光盘(64)和切缝机的运行轨道(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面层施工的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铰刀(41)、反向铰刀(42)、整平筒(51)和运行轨道(61)均设置成相互独立且交错重叠的左右两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面层施工的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铰刀(41)设置在正向铰刀转轴(44)上,正向铰刀转轴(44)通过第一吊杆(71)连接到第一横梁(11);所述反向铰刀(42)设置在反向铰刀转轴(43)上,反向铰刀转轴(43)通过第二吊杆(72)连接到第二横梁(12);第一吊杆(71)和第二吊杆(72)上还设有用于调节铰刀高度和角度的自动控制螺栓。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景朝,曹国义,王亚斌,赵云飞,刘震中,梁涛,张立新,罗红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