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仲儒专利>正文

压缩氧呼吸防护自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0841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护人身安全的个体呼吸保护器。主要用于煤矿或其它场所发生毒性或窒息灾害时,在场人员迅速佩戴脱险。它主要由气瓶组、呼吸袋和快速开启机构组成。气瓶组的上端为气阀,下端为压力指示器;呼吸袋由内袋和外袋组成,内袋是呼气通路兼作吸阀,外袋为储气囊;快速开启装置由弹片控制的机构组成。优点是:供氧量由呼吸自动调节;化学氧自救器贮存期超过规定时即自动报废,而压缩氧自救器在贮存期后经重新校正后可再用,可自动调节耗氧量,成本低。(*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袖珍型的,保护人身安全的个体呼吸保护器,属煤矿安全
主要用于煤矿或其它场所发生毒性或窒息灾害时,在场人员迅速佩戴脱险。目前各国煤矿中使用的自救器,按原理可分为过滤式自救、化学氧自救和压缩氧自救器。国外,苏联有CK-8压缩氧自救器;德国有OXY-SR-45和OXY-SR-30两种压缩氧自救器。钢瓶压力300kgf/cm,重2.3kg,使用时间分别为45min和30min;日本TS式M-200型自救器重3.1kg,使用时间20min;法国FENZY-63型自救器重1.8kg,使用时间20min;我国研制的AYG-45型压缩氧自救器与OXY-SR-45相似,钢瓶压力为200kgf/cm。我国自救器的现状是:化学氧自救器质量不过关;过滤式自救器由于其性能局限,国外已被淘汰,我国仍在使用;AYG-45型压缩氧自救器因结构复杂,工艺要求高,故产量小,不能大面积推广。当前国内外压缩氧和化学氧自救器,除美国MSAIO外,都没有解决随身携带问题,我国现有自救器都比较笨重,不适于携带进行强劳动。由于事故发生不是经常的,矿工往往将自救器存放在附近某一固定地点,事故出现后往往手忙脚乱,不能很快速佩戴自救器逃离,造成不必要死亡事故。因此解决随身携带问题是自救器设计的当务之急。已有压缩氧自救器基本上就是一台小型的工作呼吸器,一般都具有减压器、自动补给装置、手动补给装置、定量伐和自动排-->气等一系列的调节机构,故结构复杂,工艺要求高,成本高。本技术的目的是将上述已有调节装置简化为一个手动补气开关。对于10-15分钟自救器只需补气2-3次。作为自救器,不会影响正常使用,但生产工艺大简化、成本大大降低且体积和重都大减小,而有效地去解决随身携带问题。本技术是采用如下结构方案实现的。一种压缩氧呼吸防护自救器,它主要由气瓶组、呼吸袋、药罐和快速开启机构组成,其结构特征是:1、气瓶组的上端为气伐,下端为压力指示器;气伐采用内压密封式,由堵塞块、弹簧、推杆和开关杠杆等组成;2、呼吸袋包括由夹布橡胶薄膜的内袋和外袋组成;内袋是呼气通路兼作吸伐;外袋为储气气囊;呼气时气流通过内袋进入药罐,滤去CO2后进入外袋;3、快速开启装置为一个由装于上盖顶部的弹片控制的螺杆(一端固定着垂直销,另一端铣扁)、螺母和框架构成;框架上有使销脱出的孔,当弹片转动90°时,即可开盖。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1)口具座    (2)口具片    (3)吸伐    (4)开关杠杆    (5)推杆    (6)杠杆座    (7)堵塞块    (8)上瓶盖    (9)弹簧    (10)弹簧座    [11]瓶体    [12]压力指示器    [13]定位螺母    [14]呼气管下堵头    [15]药罐    [16]吸收剂    [17]呼气管    [18]中盖    [19]气袋接头    [20]外袋    [21]内袋    [22]气袋组    [23]气瓶组    [24]脱脂棉;附图2为本技术快速开启机构结构示意图。[25]螺母    [26]弹片    [27]开启杆    [28]框架-->    [29]销    [30]固定板    [31]挂勾    [33]上盖。作用过程如下。装有压缩氧的气瓶组[23]和CO2吸收剂Ca(OH)2[16]一起装在药罐[15]内。呼气管[17]下端有许多小孔,当呼气时,气流进入内袋[21],使之如虚线所示状,气流沿方向a进入呼气管[17],由下端小孔进入[15]后与[16]反应,滤掉气流中的CO2,然后沿方向b进入外袋[20]。吸气时,[21]受负压作用贴到口具座(1)上,阻止气流a的剩余部分返回(相当于伐片),与此同时,吸气负压打开吸伐(3)进入肺部,完成一个呼吸循环。气瓶组[23]贮有高压氧,当沿d向按压开关杠杆(4)时,堵塞块(7)下移,O2即可由上瓶盖(8)上小孔沿方向C喷出,与气流汇合进入[20]供呼吸之用。气瓶组[23]包括(7)、(8)、(9)、(10)、[11]和[12]。其工作过程如下:充氧:将[23]组装好后,用(8)扭入专用接头(该接头与加压泵联接),以锥面e密封,高压气通过(8)上的气孔,沿与c相反方向进入同时推动(7),打开通路进入[11]。当内外压力平衡时,在弹簧(9)作用下使(7)复位,[23]关闭。当停止泵气时,(8)上的小孔与大气接通,瓶内压力即全部作用于(7),使[23]保持密状态。放气:将充氧的气瓶[23]按图1组装完成后,利用杠杆(4)作用于推杆(5),迫使(7)下移放气。由于作用于(7)的内压较高,借助杠杆来减小开启力。快速开启装置:在发生灾害事故时,自救器必须快速佩戴,以防中毒,因此-->自救器应有快速启动机构。如图所示:气袋组[22]被卷成一卷置于中盖[18]之上,框[28]跨入其上,并通过其两脚上的挂与件[30]和[32]扣在一起。开启杆[27]通过[28]的孔(见B-B局视)插入转动90°,销[29]即可卡入[28]的下面,扭紧螺母[25]即可将上盖[33]与下罐紧密结合。弹片[26]上的长方孔套在[24]上部的配合部位,当将[26]沿方向F转90°时,[29]就由[28]脱出,[33]、[28]、[25]、[26]和[27]都可取下抛弃,此时自救器已全部开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是一种压缩氧自救器,压缩氧自救器与化学氧自救器比较其特点如下:a、供氧量由呼吸自动调节,没有化学氧自救器生氧量与呼吸不相适应的缺点;b、化学氧自救器贮存期超过规定时间(一般为三年)即自动报废,而压缩氧自救器在贮存到期后经重新校正后仍可再用,因此虽然一次投资费用略高,但寿命较长,从长远看比较经济。本技术与现有压缩氧自救器比较有如下优点:a、取消了现有压缩氧自救器的减压器、自动补给伐、定量供氧和自动排气等机构。这些机构比较精密复杂,工艺要求高。本技术成本大大降低。b、由于本技术构造极其简单,使用者不需经过严格的训练,在看懂说明书后只要20-30秒钟即可完成佩戴。c、由于取消了定量供氧,故呼吸量对耗氧量自动调节,不须自动排气,因此氧的利用率有所提高。-->d、本技术结构简单,工艺要求低,可由技术水平不高的小型企业生产,大面积推广很快满足目前煤矿对自救器的大量需求。图1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实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氧呼吸防护自救器,它主要由气瓶组、呼吸袋、药罐和快速开启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1)气瓶组的上端为气伐,下端为压力指示器;气伐采用内压密封式,由堵塞块、弹簧、推杆和开关杠杆组成;2)呼吸袋包括由夹布橡胶薄膜的内袋和外袋组成;内 袋是呼气通路兼作吸伐;外袋为储气气囊;呼气时气流通过内袋进入药罐,滤去CO↓[2]后进入外袋;3)快速开启装置为一个由装于上盖顶部的弹片控制的螺杆(一端固定着垂直销,另一端铣扁)、螺母和框架构成;框架上有使销脱出的孔,当弹片转动90°时 ,即可开盖。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压缩氧呼吸防护自救器,它主要由气瓶组、呼吸袋、药罐和快速开启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1、气瓶组的上端为气伐,下端为压力指示器;气伐采用内压密封式,由堵塞块、弹簧、推杆和开关杠杆组成;2、呼吸袋包括由夹布橡胶薄膜的内袋和外袋组成;内袋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仲儒
申请(专利权)人:姜仲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