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埋模块,包含一对金属板及一连接该对金属板的连接单元。该对金属板的板面平行相对且相间隔。该连接单元包括多个间隔排列且两端分别连接该对金属板的连接结构。该连接单元能用以在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先设置其中一金属板并使所述连接结构穿插于建筑结构的钢筋之间后再将另一金属板结合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埋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容易施工的预埋模块。
技术介绍
一般在建筑物结构内设置支撑构件用以提供结构侧向劲度、强度,例如挫屈束制支撑、传统钢斜撑、消能阻尼器等构件。支撑构件通常连接在两接合板之间,若建筑物为钢骨结构,则接合板可以直接连接在钢骨上,但是若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则需设置预埋件以利与接合板连结。预埋件设置在梁、柱结构内与钢筋及混凝土结合,且必须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有足够的结合力才能承受支撑构件的作用力。如何使预埋件设置在梁、柱结构内的施工较为容易,且使预埋件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有足够的结合力,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较容易施工的预埋模块。本专利技术的预埋模块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是包含:一对金属板及一连接该对金属板的连接单元。该对金属板的板面平行相对且相间隔。该连接单元包括多个间隔排列且两端分别连接该对金属板的连接结构。该连接单元能用以在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先设置其中一金属板并使所述连接结构穿插于建筑结构的钢筋之间后再将另一金属板结合在一起。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对金属板分别为一第一金属板及一第二金属板,该第一金属板与所述连接结构以焊接方式连接,该第二金属板具有多个分别供所述连接结构穿设的穿孔,且该第二金属板与所述连接结构以焊接方式连接。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连接结构分别为板状并沿一第一方向排
列,且所述连接结构的板面平行该第一方向。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连接结构分别为柱状并沿一第一方向及一垂直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纵横排列。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连接结构为圆柱状且两端分别设有螺纹,该对金属板分别具有多个与所述连接结构螺接的螺孔,以分别与所述连接结构螺接。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连接结构具有两个分别与所述金属板连接的主体,及一连接该两主体的结合体。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主体为圆柱状且一端与对应的金属板焊接固定,而另一端设有螺纹,该结合体为内设螺纹的套筒以将该两主体续接在一起。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主体具有一端与对应的金属板连接固定的板状部,及至少一连接于该板状部远离该金属板的一端的中空筒状部,每一连接结构的两主体的筒状部位置相错开且沿一平行该两主体的板状部的板面的第一方向排列,该结合体为杆状并穿设于该两主体的筒状部而使该两主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连接结构沿该第一方向排列,且所述连接结构的结合体一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还包含多个设于所述金属板且位于所述金属板的相对侧的剪力钉。本专利技术的预埋模块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是包含:一对金属板及一连接该对金属板的连接单元,该对金属板的板面平行相对且相间隔,该连接单元包括多个间隔排列且两端分别连接该对金属板的连接结构,且其中一金属板具有多个穿孔以分别供所述连接结构的一端穿设。本专利技术的预埋模块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是包含:一对金属板及一连接该对金属板的连接单元,该对金属板的板面平行相对且相间隔,该连接单元包括多个间隔排列且两端分别连接该对金属板的连接结构,其中,每一连接结构为圆柱状且至少一端设有螺纹,该对金属板其中至少一者具有多个穿孔,以分别供所述连接结构具有螺纹的一端穿设。本专利技术的预埋模块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是包含:一对金属板及一连接该对金属板的连接单元,该对金属板的板面平行相对且相间隔,该连接单元包括多个间隔排列且两端分别连接该对金属板的连接结构,每一连接结构具有两个分别与所述金属板连接的主体,及一连接该两主体的结合体。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借由所述连接结构穿插于建筑结构的钢筋之间再将两金属板连接在一起,可以使施工较为容易,而且可使建筑结构的钢筋穿设于所述金属板之间,当灌浆后该预埋模块埋设在混凝土中,能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较佳的结合力。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预埋模块的第一实施例未组合的状态;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状态;图3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状态;图4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埋设于梁、柱结构体连接一接合板及一支撑构件;图5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预埋模块的第二实施例未组合的状态;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状态;图7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状态;图8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预埋模块的第三实施例未组合的状态;图9是一图8的另一角度视图,说明该第三实施例未组合的状态;图10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三实施例的组合状态;图1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预埋模块的第四实施例未组合的状态;图12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四实施例的组合状态;图13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四实施例的组合状态;图1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预埋模块的第五实施例未组
合的状态;图15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五实施例的组合状态;图16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五实施例的组合状态;及图17是一侧视图,说明类似该第三实施例的变化实施态样。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预埋模块的第一实施例包含:一对金属板1、2、一连接该对金属板1、2的连接单元3,及多个剪力钉4。该对金属板1、2的板面平行相对且相间隔,该连接单元3包括多个间隔排列且两端分别连接该对金属板1、2的连接结构31,所述剪力钉4设于所述金属板1、2且位于所述金属板1、2的相对侧。该连接单元3用以传递与其平行方向的力量,所述剪力钉4用以传递与其垂直的剪力。为了方便说明,将该对金属板1、2区分为一第一金属板1及一第二金属板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31分别为板状并沿一第一方向D1排列,且所述连接结构31的板面平行该第一方向D1,所述连接结构31的一端可以焊接方式与该第一金属板1连接。该第二金属板2具有多个分别对应所述连接结构31的穿孔21,使所述连接结构31的另一端可分别穿设于对应的穿孔21,可再以焊接方式与第二金属板2连接固定。该第一金属板1与所述连接结构31在安装至梁结构体5、柱结构体6前预先结合固定,而该第二金属板2则在施工现场再与所述连接结构31结合固定。所述剪力钉4也在施工前先连接在该对金属板1、2。在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安装预埋模块100时,若设置于梁结构体5,可先将该第一金属板1连同该连接单元3放置于梁底模板(未图示)上,在所述连接结构31之间的间隙设置梁箍筋51,再安插梁主筋52,也就是说所述连接结构31穿插于建筑结构的钢筋之间,之后,再将第二金属板2与所述连接结构31以焊接方式焊接结合在一起。若设置于柱结构体6,可先将所述连接结构31未连接第一金属板1的一端穿过柱主筋61之间并伸出柱主筋61之外,再将第二金属板2与所述连
接结构31焊接结合在一起。借由所述连接结构31穿插于建筑结构的钢筋之间再以焊接方式连接第二金属板2,可以使施工较为容易,而且可使建筑结构的钢筋穿设于所述金属板1、2之间,当灌浆后该预埋模块100埋设在混凝土中,能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较佳的结合力。在梁结构体5与柱结构体6的相交处分别设一个预埋模块100,两预埋模块100形成直角即可焊接一接合板7以连接一支撑构件8,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构件8具体是以挫屈束制支撑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对金属板及一连接该对金属板的连接单元,该对金属板的板面平行相对且相间隔,该连接单元包括多个间隔排列且两端分别连接该对金属板的连接结构;其中,该连接单元能用以在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先设置其中一金属板并使所述连接结构穿插于建筑结构的钢筋之间后再将另一金属板结合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对金属板及一连接该对金属板的连接单元,该对金属板的板面平行相对且相间隔,该连接单元包括多个间隔排列且两端分别连接该对金属板的连接结构;其中,该连接单元能用以在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先设置其中一金属板并使所述连接结构穿插于建筑结构的钢筋之间后再将另一金属板结合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对金属板分别为一第一金属板及一第二金属板,该第一金属板与所述连接结构以焊接方式连接,该第二金属板具有多个分别供所述连接结构穿设的穿孔,且该第二金属板与所述连接结构以焊接方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预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分别为板状并沿一第一方向排列,且所述连接结构的板面平行该第一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预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分别为柱状并沿一第一方向及一垂直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纵横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埋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连接结构为圆柱状且两端分别设有螺纹,该对金属板分别具有多个与所述连接结构螺接的螺孔,以分别与所述连接结构螺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埋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连接结构具有两个分别与所述金属板连接的主体,及一连接该两主体的结合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预埋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主体为圆柱状且一端与对应的金属板连接固定,而另一端设有螺纹,该结合体为内设螺纹的套筒以将该两主体续接在一起。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预埋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克铨,吴安傑,杨巽闳,黄洁伦,
申请(专利权)人:蔡克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