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泥地路况的车胎面胶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车胎面胶料按质量份数计算包括:天然橡胶40~70份、乳聚丁苯橡胶30~60份、炭黑30~60份、白炭黑15~30份、硅烷偶联剂1.2~3.6份、增硬树脂2~5份,氧化锌3~5份、硬脂酸1~3份、防老剂2~4份、防护蜡1~2份、硫磺1~2份、芳烃油5~10份、促进剂1~3份、分散剂1~3份和抗湿滑材料1~3份。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产品提高了在泥地路况的通过性和安全性,合适的增硬树脂、抗滑湿滑材料、白炭黑用量并用使得产品与泥地路面产生更大的摩擦力,使得车辆在泥地路面上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不影响生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胎面胶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泥地路况的车胎面胶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适用于泥地路况竞速使用胎面胶。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大多采用国外的品牌溶聚丁苯SSBR+高填充炭黑来达到所需目的,但其仍存在生热大、分散难度等工艺问题,其中溶聚丁苯胶市场价高。其产品在使用时易软化致使摔倒。现有
中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大都用大量有机或无机填料来弥补其不足及加大国外品牌溶聚丁苯胶SSBR的用量(价格高)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泥地路况的车胎面胶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取代现有技术通过使用及增大中溶聚丁苯SSBR+高填充炭黑用量技术手段,解决现有技术手段工艺难度大,成本高问题,同时提高了在泥地路况的通过性和安全性,而且不影响生热性。通过加入增硬树脂、抗湿滑材料及白炭黑有效处理后,实现适用于泥地路况竞速使用胎面胶。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泥地路况的车胎面胶料,所述的车胎面胶料按质量份数计算包括:天然橡胶40~70份、乳聚丁苯橡胶30~60份、炭黑30~60份、白炭黑15~
30份、硅烷偶联剂1.2~3.6份、增硬树脂2~5份,氧化锌3~5份、硬脂酸1~3份、防老剂2~4份、防护蜡1~2份、硫磺1~2份、芳烃油5~10份、促进剂1~3份、分散剂1~3份和抗湿滑材料1~3份。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炭黑是N330、N234,N339中的一种或几种。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硅烷偶联剂是TS69、QG50中的一种。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防老剂是防老剂4020、防老剂RD、防老剂FD中的一种或几种。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促进剂是促进剂CBS、促进剂TS、促进剂D中的两种或三种。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分散剂是FS79或T78E。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抗湿滑材料是叔丁基树脂、乙炔树脂与无机材料复配而成的复合材料。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增硬树脂是205树脂及其固化物。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泥地路况的车胎面胶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配比将所述天然橡胶进行塑炼,排出冷却;步骤二、将所述步骤一得到的胶料与乳聚丁苯橡胶在加入助剂后,共同在60~80℃条件下预混到相对均匀;步骤三、在所述步骤二中得到的胶料中加入炭黑、白炭黑、硅烷偶联剂、抗湿滑材料、增硬树脂,待其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再加入芳烃油,待胶料温度达到140℃后排出冷却;步骤四、将冷却到常温的混炼胶翻炼到70~80℃后加入增硬树脂的固化物,再加入硫化促进剂,胶料翻炼均匀后排出,冷却停放,胶料完成。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助剂包括: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防护蜡和分散剂;所述助剂在加入前进行预复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使用DMA对本专利技术生产的产品进行测试,其验证项目测试数据比使用国外品牌SSBR+高填充炭黑的产品数据有一定提升。使用该专利技术的产品提高了在泥地路况的通过性和安全性,合适的增硬树脂、抗滑湿滑材料、白炭黑用量并用使得产品与泥地路面产生更大的摩擦力,使得车辆在泥地路面上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不影响生热性。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应用于泥地路况的车胎面胶料,特别适用于泥地路况的两轮赛车胎面。具体的,该车胎面胶料按质量份数计算包括:天然橡胶SCR5:60份、丁苯橡胶SBR1502:40份、N234炭黑:5份、N339炭黑:45份、白炭黑ZH910:19份、硅烷偶联剂TS69:2.4份、995氧化锌:3.5份、硬脂酸1810:2.5份、防老剂4020:2.5份、防老剂RD:1.5份、防护蜡RW220:2份、硫磺99(1%充油):1.6
份、高芳烃油:10份、促进剂CBS:0.8份、促进剂TS:0.15份、促进剂D:0.45份,增硬树脂(含固化物质):4份、分散剂FS79:1.5份、抗湿滑材料SY100:2份。使用本实施例的配方胶料在用DMA测试-25℃时的Tanδ比使用国外品牌SSBR的配方高了0.136(数值高好,表示更安全),0℃时的Tanδ高了0.104(数值高好),25℃时的Tanδ高了0.213(数值高好),60℃时的Tanδ低了0.083(低好,表示油耗小),80℃时的Tanδ低了0.062(低好,表示生热小)。具体应用中,使用该产品的二轮赛车在国外的泥地路况比赛中已经入围了决赛(比赛未结束)。实施例2本实施例进一步公开应用于泥地路况的车胎面胶料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使用密炼机F370+F270进行作业。具体的,本实施例应用于泥地路况的车胎面胶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预定配比,将所述用量的天然橡胶进行高剪切力下(F370采用60RPM、0.45MPa设定)进行塑炼,当其达到连续10秒功率均值在设定要求后排出冷却,待其应力松弛完全恢复后,再与乳聚丁苯橡胶在加入助剂后,共同在低温下(60~80℃)预混到相对均匀,优选的,所述助剂包括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防护蜡和分散剂,在加入助剂之前,将助剂事先进行复配在一起。再加入配比用量的炭黑、白炭黑、硅烷偶联剂、抗湿滑材料、增硬树脂,待其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不能超过100℃,增硬树脂会有影响)加入配比用量的芳烃油,待胶料温度达到140℃后排出冷却,冷却到常温的混炼胶进行低剪切力下(F270密炼机采用25PRM、0.45MPa设定)翻炼到70~80℃后加入增硬树脂的固化物,上顶栓下压10~15秒后,再加入所述用量的硫化促进剂(硫磺、促进剂),胶料翻炼均匀后(温度在95~105℃)排出,冷却停放,胶料完成。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个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尽管这里参照专利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泥地路况的车胎面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胎面胶料按质量份数计算包括:天然橡胶40~70份、乳聚丁苯橡胶30~60份、炭黑30~60份、白炭黑15~30份、硅烷偶联剂1.2~3.6份、增硬树脂2~5份,氧化锌3~5份、硬脂酸1~3份、防老剂2~4份、防护蜡1~2份、硫磺1~2份、芳烃油5~10份、促进剂1~3份、分散剂1~3份和抗湿滑材料1~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泥地路况的车胎面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胎面胶料按质量份数计算包括:天然橡胶40~70份、乳聚丁苯橡胶30~60份、炭黑30~60份、白炭黑15~30份、硅烷偶联剂1.2~3.6份、增硬树脂2~5份,氧化锌3~5份、硬脂酸1~3份、防老剂2~4份、防护蜡1~2份、硫磺1~2份、芳烃油5~10份、促进剂1~3份、分散剂1~3份和抗湿滑材料1~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泥地路况的车胎面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炭黑是N330、N234,N339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泥地路况的车胎面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烷偶联剂是TS69、QG50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泥地路况的车胎面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老剂是防老剂4020、防老剂RD、防老剂FD中的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泥地路况的车胎面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促进剂是促进剂CBS、促进剂TS、促进剂D中的两种或三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泥地路况的车胎面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剂是FS79或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雄,吕荣福,温德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