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修复后的金属切刀,所述金属切刀是通过将废旧刀片回收,并针对切刀的后刀面、R圆角、前刀面、刃口部分及排屑槽进行修磨后得到的,修复后的金属刀片能够在不影响生产效率的情况下,以新品30%~40%的价格达到与新品寿命的80%~120%以及切削阻力以及排屑效果,可以为工厂直接节约70%的切刀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加工刀具
,特别涉及一种经修复后的金属切刀。
技术介绍
现有金属切刀包括金属切槽刀和金属切断刀,目前市场使用的金属切刀多为进口,而且国内还未有针对切刀进行修复的工艺,在新刀片使用完后就报废,如图1所示,其成本高、利用率低。而由于刀具材料为Wc,属于稀有金属,也属于国家战略物资,一次性使用对资源浪费大,不利于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将废旧切刀片进行修复,以达到新品的80~120%的使用效果,从而降低工厂刀具使用成本,达到节能减排和节约稀缺资源目的的金属切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经修复后的金属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切刀的后刀面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后角B,所述后角B的度数与原切刀的后角角度一致,公差为正负2°,所述金属切刀的前刀面为0.5~2mm的直线段作为切刀切削刃口部分,所述前刀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前角A,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0°~+25°,在所述金属切刀上设置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呈圆弧形,其圆弧半径R1为2~5mm,所述金属切刀R圆角的后角B1与后刀面对应的实际修复后角B的关系:B1为(B-2°)~B,所述金属切刀的前刀面端部刃口钝化处呈弧形,其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1~0.04mm,上述角度的水平基准为将切刀装到刀杆上时,刀杆的下平面所在的基准面为水平基准面。本技术所述的经修复后的金属切刀,其在所述前刀面的前端部设置有负倒棱,所述负倒棱的角度为-8°~+10°,所述负倒棱的水平宽度L为0.5f~1.3f(mm),f为实际使用切削参数,代表每转进给量(mm/r)。本技术所述的经修复后的金属切刀,其所述前刀面长度为0.75~2mm,所述后刀面、前刀面、排屑槽以及负倒棱修复磨削后均达到粗糙度Ra0.6以内。本技术所述的经修复后的金属切刀,其根据切削属性分为S类材料、K类材料和P类材料;对于S类材料的修复,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10°~+25°,刃口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2~0.04mm,负倒棱的角度为0°~+10°;对于K类材料的修复,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0°~+20°,刃口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2~0.04mm,负倒棱的角度为-8°~+8°;对于P类材料的修复,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5°~+25°,刃口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2~0.04mm,负倒棱的角度为-8°~+10°。本技术所述的经修复后的金属切刀,其对于S类材料的修复,当加工工况为连续切削时,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15°~+25°,刃口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25~0.035mm,负倒棱的角度为+5°~+10°;当加工工况为微断续切削时,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12°~+20°,刃口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25~0.04mm,负倒棱的角度为0°~+8°;当加工工况为强断续切削时,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10°~+15°,刃口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25~0.04mm,负倒棱的角度为0°~+8°。本技术所述的经修复后的金属切刀,其对于K类材料的修复,当加工工况为连续切削时,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10°~+20°,刃口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2~0.035mm,负倒棱的角度为0°~+8°;当加工工况为微断续切削时,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5°~+15°,刃口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2~0.04mm,负倒棱的角度为-3°~+5°;当加工工况为强断续切削时,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0°~+10°,刃口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25~0.04mm,负倒棱的角度为-8°~+3°。本技术所述的经修复后的金属切刀,其对于P类材料的修复,当加工工况为连续切削时,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10°~+20°,刃口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2~0.035mm,负倒棱的角度为+5°~+8°;当加工工况为微断续切削时,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5°~+17°,刃口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2~0.04mm,负倒棱的角度为0°~+8°;当加工工况为强断续切削时,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5°~+15°,刃口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2~0.04mm,负倒棱的角度为-5°~+5°。本技术是通过将废旧刀片回收,并针对切刀的后刀面、R圆角、前刀面、刃口部分及排屑槽进行修磨后得到的金属切刀,修复后的金属刀片能够在不影响生产效率的情况下,以新品30%~40%的价格达到与新品寿命的80%~120%以及切削阻力以及排屑效果,可以为工厂直接节约70%的切刀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修磨前的废旧金属切刀结构示意图。图2是通过修磨后的金属切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倒R圆角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 、5和6是本技术在不同工况下负倒棱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上减阻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后刀面,2为前刀面,3为排屑槽,4为负倒棱,5为R圆角,6为减阻槽,7为刀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2-7所示,一种经修复后的金属切刀,所述金属切刀的后刀面1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后角B,所述后角B的度数与原切刀的后角角度一致,公差为正负2°,所述金属切刀的前刀面2为0.5~2mm的直线段作为切刀切削刃口部分,所述前刀面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前角A,所述水平面为将切刀装到刀杆7上时,所述刀杆7的下平面所在的基准面,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0°~+25°,在所述金属切刀上设置有排屑槽3,所述排屑槽3呈圆弧形,其圆弧半径R1为2~5mm,所述排屑槽3圆弧面与前刀面2相交的交点处的切线与前刀面2的夹角在±5°以内,所述金属切刀R圆角5的后角B1与后刀面1对应的实际修复后角B的关系:B1为(B-2°)~B,所述金属切刀的前刀面2端部刃口钝化处呈弧形,其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1~0.04mm,上述角度的水平基准为将切刀装到刀杆上时,刀杆的下平面所在的基准面为水平基准面。其中,在所述前刀面2的前端部设置有负倒棱4,所述负倒棱4的角度为-8°~+10°,所述负倒棱4的水平宽度L为0.5f~1.3f(mm),f为实际使用切削参数,代表每转进给量(mm/r),所述后刀面、前刀面、排屑槽以及负倒棱修复磨削后均达到粗糙度Ra0.6以内。在所述后刀面上设置有减阻槽6,所述减阻槽后角与实际修复的后刀面对应的后角一致,减阻槽的设计主要为需要减小切削阻力的工况选用,比如加工细长件,如果切削阻力大,就会导致工件变形甚至弯曲,如果采用减阻槽后就可以避免工件弯曲,甚至可以提高进给,从而提高效率。根据切削属性分为S类材料、K类材料和P类材料。对于S类材料的修复,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10°~+25°,刃口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2~0.04mm,负倒棱的角度为0°~+10°。当加工工况为连续切削时,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15°~+25°,刃口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25~0.035mm,负倒棱的角度为+5°~+10°;当加工工况为微断续切削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经修复后的金属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切刀的后刀面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后角B,所述后角B的度数与原切刀的后角角度一致,公差为正负2°,所述金属切刀的前刀面为0.5~2mm的直线段作为切刀切削刃口部分,所述前刀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前角A,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0°~+25°,在所述金属切刀上设置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呈圆弧形,其圆弧半径R1为2~5mm,所述金属切刀R圆角的后角B1与后刀面对应的实际修复后角B的关系:B1为(B‑2°)~B,所述金属切刀的前刀面端部刃口钝化处呈弧形,其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1~0.04mm,上述角度的水平基准为将切刀装到刀杆上时,刀杆的下平面所在的基准面为水平基准面。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经修复后的金属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切刀的后刀面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后角B,所述后角B的度数与原切刀的后角角度一致,公差为正负2°,所述金属切刀的前刀面为0.5~2mm的直线段作为切刀切削刃口部分,所述前刀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前角A,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0°~+25°,在所述金属切刀上设置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呈圆弧形,其圆弧半径R1为2~5mm,所述金属切刀R圆角的后角B1与后刀面对应的实际修复后角B的关系:B1为(B-2°)~B,所述金属切刀的前刀面端部刃口钝化处呈弧形,其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1~0.04mm,上述角度的水平基准为将切刀装到刀杆上时,刀杆的下平面所在的基准面为水平基准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修复后的金属切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刀面的前端部设置有负倒棱,所述负倒棱的角度为-8°~+10°,所述负倒棱的水平宽度L为0.5f~1.3f(mm),f为实际使用切削参数,代表每转进给量(mm/r)。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修复后的金属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刀面长度为0.75~2mm,所述后刀面、前刀面、排屑槽以及负倒棱修复磨削后均达到粗糙度Ra0.6以内。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经修复后的金属切刀,其特征在于:根据切削属性分为S类材料、K类材料和P类材料;对于S类材料的修复,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10°~+25°,刃口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2~0.04mm,负倒棱的角度为0°~+10°;对于K类材料的修复,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0°~+20°,刃口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2~0.04mm,负倒棱的角度为-8°~+8°;对于P类材料的修复,所述前角A的度数为+5°~+25°,刃口钝化处对应的水平宽度S为0.02~0.04mm,负倒棱的角度为-8°~+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三研精密刀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