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确保模具顶针板先复位的机构,该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前模和后模通过螺丝连接,前模包括面板、定模板、顶针板、前模仁、复位杆和斜顶,顶针板包括顶针底板与顶针面板,前模还包括活动镶块、弹簧和铲基,活动镶块和弹簧设在弹簧与复位杆底部连接位置处,铲基通过螺丝固定在面板上,铲基插入活动镶块和弹簧之间,活动镶块和弹簧在顶针底板与顶针面板之间滑动。此结构在复位杆底部增加活动镶块结构,确保合模过程中斜顶与后模仁有一定距离,有效减少斜顶表面的磨损,增加斜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斜顶表面的磨损而导致模具间隙加大产生毛边,此结构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确保模具顶针板先复位的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在注塑完成后,注塑机板打开,前后模分开,弹簧11将顶针板顶出,斜顶9脱离产品慢慢扣位,模具继续打开,弹簧10将复位杆8推出一定距离(如附图1),产品顶出后,模具开始合模,动模板3碰到复位杆8推动弹簧10,弹簧10又推动顶针板复位,此时弹簧10未被压缩(如附图2),斜顶9与后模仁7有一定距离,当顶针板碰至面板1时,模具继续合模,弹簧10被压缩,复位杆8碰至顶针底板,模具合模完成。此模具优点:弹簧10作用确保合模时复位杆8比斜顶9先合,待顶针板合到位时,然后后模仁7缓慢碰到斜顶9面,好处是避免斜顶9表面直接受到合模力的冲撞,有效减少斜顶9表面的磨损,增加斜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斜顶9表面的磨损而导致模具间隙加大产生毛边;缺点:因斜顶9与前模仁6的摩擦阻力较大,弹簧10难以推动顶针板,直接被压缩,导致斜顶9与复位杆8同时与后模相碰,导致斜顶9撞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保模具顶针板先复位的机构,解决斜顶与前模仁的摩擦阻力较大,导致斜顶与复位杆同时与后模相碰,导致斜顶撞断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确保模具顶针板先复位的机构,该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前模和后模通过螺丝连接,前模包括面板、定模板、顶针板、前模仁、复位杆和斜顶,顶针板包括顶针底板与顶针面板,定模板通过螺丝与面板连接,面板通过螺丝与顶针板连接,复位杆一端卡在顶针板中并能够在顶针板中活动,斜顶的一端通过销钉与顶针板连接并在顶针板中滑动,复位杆底部设有弹
簧,顶针板与面板之间设有弹簧,前模仁通过螺丝固定在定模板上,后模包括后模仁和动模板,后模仁通过螺丝固定在动模板上,前模还包括活动镶块、弹簧和铲基,活动镶块和弹簧设在弹簧与复位杆底部连接位置处,铲基通过螺丝固定在面板上,铲基插入活动镶块和弹簧之间,活动镶块和弹簧在顶针底板与顶针面板之间滑动。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活动镶块和铲基、弹簧和铲基接触位置均以相对应的斜面接触。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确保模具顶针板先复位的机构,该模具前模还包括活动镶块、弹簧和铲基,活动镶块和弹簧设在弹簧与复位杆底部连接位置处,铲基通过螺丝固定在面板上,铲基插入活动镶块和弹簧之间,活动镶块和弹簧在顶针底板与顶针面板之间滑动,此结构在复位杆底部增加活动镶块结构,确保合模过程中斜顶与后模仁有一定距离,有效减少斜顶表面的磨损,增加斜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斜顶表面的磨损而导致模具间隙加大产生毛边,此结构更加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模具开模状态剖视图。图2为现有模具合模中间状态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开模状态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合模中间状态的剖视图。图中:1-面板,2-定模板,3-动模板,4-顶针底板,5-顶针面板,6-前模仁,7-后模仁,8-复位杆,9-斜顶,10-弹簧,11-弹簧,12-销钉,13-活动镶块,14-铲基,15-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3-5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确保模具顶针板先复位的机构,该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和后模通过螺丝连接,所述前模包括面板1、定模板2、顶针板、前模仁6、复位杆8和斜顶9,所述顶针板包括顶针底板4与顶针面板5,所述定模板2通过螺丝与所述面板1连接,所述面板1通过螺丝与
所述顶针板连接,所述复位杆8一端卡在所述顶针板中并能够在所述顶针板中活动,所述斜顶9的一端通过销钉12与所述顶针板连接并在所述顶针板中滑动,所述复位杆8底部设有弹簧10,其作用是开模时将复位杆8向前推进一定距离,待下次合模时复位杆8先碰动模板3,确保合模过程中斜顶9与后模仁7有一定距离,目的是保护斜顶9表面被碰坏,所述顶针板与面板1之间设有弹簧11,其作用是推动顶针板向前运动,同时带动斜顶9和复位杆8及安装在顶针板上相关零件向前移动,所述前模仁6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定模板2上,所述后模包括后模仁7和动模板3,所述后模仁7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动模板3上,所述前模还包括活动镶块13、弹簧15和铲基14,所述活动镶块13和弹簧15设在所述弹簧10与所述复位杆8底部连接位置处,所述铲基14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面板1上,其主要作用是顶针板复位时压缩弹簧15让活动镶块13退回原来位置,所述铲基14插入所述活动镶块13和弹簧15之间,所述活动镶块13和弹簧15在所述顶针底板4与顶针面板5之间滑动,其主要作用是推动活动镶块13向复位杆底部滑动,所述活动镶块13和铲基14、所述弹簧15和铲基14接触位置均以相对应的斜面接触,作用是使铲基14分别于弹簧15和活动镶块13接触稳定,利于施力。注塑完成后,注塑机板打开,前后模分开,弹簧11将顶针板顶出,斜顶9脱离产品慢慢扣位,模具继续打开,弹簧10将复位杆8推出一定空间,同时弹簧15推动活动镶块13向复位杆底部滑动(如附图4),产品顶出后,模具开始合模,动模板3碰到复位杆8头部,因活动镶块13在复位杆8底部,活动镶块13又推动顶针板复位,弹簧11开始被压缩,此时斜顶9与后模仁7有一定距离(如附图5),模具继续合模,活动镶块13斜面碰到铲基14斜面,铲基14的斜面作用将弹簧15压缩,活动镶块13向左滑动,当活动镶块13向左滑动到底时,弹簧10开始被复位杆8压缩,模具继续合模,复位杆8底部碰到顶针底板4推动顶针板完全复位,模具合模完成。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模具前模还包括活动镶块、弹簧和铲基,活动镶块和弹簧设在弹簧与复位杆底部连接位置处,铲基通过螺丝固定在面板上,铲基插入活动镶块和弹簧之间,活动镶块和弹簧在顶针底板与顶针面板之间滑动,此结构在复位杆底部增加活动镶块结构,确保合模过程中斜顶与后模仁有一定距离,有效减少斜顶表面的磨损,增加斜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斜顶表面的磨损而导致模具间隙加大产生毛边,此结构更加安全可靠。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确保模具顶针板先复位的机构,该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和后模通过螺丝连接,所述前模包括面板(1)、定模板(2)、顶针板、前模仁(6)、复位杆(8)和斜顶(9),所述顶针板包括顶针底板(4)与顶针面板(5),所述定模板(2)通过螺丝与所述面板(1)连接,所述面板(1)通过螺丝与所述顶针板连接,所述复位杆(8)一端卡在所述顶针板中并能够在所述顶针板中活动,所述斜顶(9)的一端通过销钉(12)与所述顶针板连接并在所述顶针板中滑动,所述复位杆(8)底部设有弹簧(10),所述顶针板与面板(1)之间设有弹簧(11),所述前模仁(6)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定模板(2)上,所述后模包括后模仁(7)和动模板(3),所述后模仁(7)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动模板(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还包括活动镶块(13)、弹簧(15)和铲基(14),所述活动镶块(13)和弹簧(15)设在所述弹簧(10)与所述复位杆(8)底部连接位置处,所述铲基(14)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面板(1)上,所述铲基(14)插入所述活动镶块(13)和弹簧(15)之间,所述活动镶块(13)和弹簧(15)在所述顶针底板(4)与顶针面板(5)之间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确保模具顶针板先复位的机构,该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和后模通过螺丝连接,所述前模包括面板(1)、定模板(2)、顶针板、前模仁(6)、复位杆(8)和斜顶(9),所述顶针板包括顶针底板(4)与顶针面板(5),所述定模板(2)通过螺丝与所述面板(1)连接,所述面板(1)通过螺丝与所述顶针板连接,所述复位杆(8)一端卡在所述顶针板中并能够在所述顶针板中活动,所述斜顶(9)的一端通过销钉(12)与所述顶针板连接并在所述顶针板中滑动,所述复位杆(8)底部设有弹簧(10),所述顶针板与面板(1)之间设有弹簧(11),所述前模仁(6)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定模板(2)上,所述后模包括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照宏,张桂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迎润精密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