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卷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98833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1 0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不损害切换部件相对于支承体的组装性而增大支承体与卡合部的对置面积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在本安全带卷绕装置(10)中,在传感器座(54)的围绕切换棘爪(212)的转动轴方向另一侧形成有开口部(242)。在使卡合片(224)位于该开口部(242)的外侧的状态下,使切换棘爪围绕支轴(216)转动而使卡合片(224)贯通窗部(226)。由此,屈曲为钩状的卡合片的前端在支轴(216)的轴向上与限制壁(228)对置。在这种结构中,在使限制壁与卡合片对置时,无需使卡合片像弹性爪片那样地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增大卡合片的与限制壁的配合余量,从而能够防止卡合片的前端不小心越过限制壁而向支轴侧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构成车辆的座位安全带装置的安全带卷绕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称为座位安全带卷收器)中,若拉出规定量的安全带,则连杆与此联动地转动,从而限制控制板的旋转。若在该状态下进一步拉出安全带,则在卷筒(专利文献1中称为绕线管)、进一步而言为卷绕轴与控制板之间产生相对旋转,而锁止臂与该相对旋转联动地与卷绕轴的闩锁板卡合。由此,限制卷绕轴、进一步而言为卷筒向拉出方向旋转,从而限制从卷筒拉出安全带。 另一方面,若在该状态下使卷筒向卷绕方向旋转,将一定量的安全带卷绕于卷筒,则连杆与此联动地转动,而解除连杆对控制板进行的旋转限制状态。由此,能够使卷绕轴、进一步而言为卷筒向拉出方向旋转,从而能够从卷筒拉出安全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89412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连杆能够转动地在形成于传感器罩的枢支轴支承,并且,在比连杆更靠近枢支轴的前端侧的位置上由安装于枢支轴的衬套来防止连杆脱落。像这样地使用衬套来防止连杆脱落的结构中,部件件数、组装工时也变多。因此,有如下结构,即在罩那样的支承体上形成窗部,并且在连杆那样的切换部件上形成弹性爪片,在从枢支轴的前端安装切换部件时,在窗部的边缘等使弹性爪片弹性变形,而使弹性爪片的前端的爪部在支承体的与形成有枢支轴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与支承体对置。 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弹性爪片作为切换部件的一部分而形成,所以部件件数、组装劳动量不增加。然而,若使弹性爪片的爪部与支承体的配合余量增大,则爪部难以通过窗部,从而使组装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上述事实,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损害切换部件相对于支承体的组装性而增大支承体与卡合部的对置面积的安全带卷绕装置。 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卷筒,其通过向卷绕方向旋转来卷绕安全带;锁止机构,其通过从能够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来限制上述卷筒向与上述卷绕方向相反的拉出方向旋转;切换部件,其在支承体的一侧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上述支承体,并通过从上述卷筒拉出一定量以上的上述安全带而向围绕转动轴方向的一侧转动,从而将上述锁止机构从能够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且通过在上述卷筒卷绕一定量以上的上述安全带而向围绕转动轴方向的另一侧转动,从而将上述锁止机构从工作状态切换为能够工作状态;以及卡合部,其形成于上述切换部件,并且相对于形成于上述支承体的窗部而在围绕上述转动轴方向的另一侧,从与上述窗部连通的开口向围绕上述转动轴方向的一侧转动,从而卡合部进入上述窗部内而其前端侧从上述支承体的另一侧与形成于上述窗部的限制壁对置,若上述切换部件沿上述转动轴方向朝从上述支承体离开的方向位移,则前端侧与上述限制壁抵接。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若从卷筒拉出一定量的安全带,则支承于支承体的一侧的切换部件向围绕转动轴的一侧转动。由此,锁止机构从能够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而限制卷筒向拉出方向旋转。若卷筒从该状态开始向卷绕方向旋转,并在卷筒卷绕一定量(可以与上述一定量相同,也可以不同)的安全带,则切换部件向围绕转动轴方向的另一侧转动。由此,锁止机构从工作状态切换为能够工作状态,从而能够使卷筒向拉出方向旋转,进而能够从卷筒拉出安全带。 此处,在切换部件上形成卡合部。卡合部通过形成于支承体的窗部,其前端侧从支承体的另一侧在切换部件的转动轴方向上与形成于窗部的限制壁对置。因此,若切换部件沿转动轴方向朝从支承体离开的方向位移,则卡合部的前端侧与限制壁抵接。由此,能够限制切换部件沿转动轴方向朝从支承体离开的方向位移。 但是,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窗部在围绕切换部件的转动轴方向的另一侧开口,在设置切换部件时,以卡合部位于比该开口更靠近围绕转动轴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的状态将切换部件支承于支承体。若在该状态下使切换部件向围绕转动轴方向的一侧转动,则卡合部通过窗部,并且卡合部的前端侧在切换部件的转动轴方向上与限制壁对置。 这样,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当使卡合部的前端侧在支承体的另一侧与限制壁对置时,无需像弹性爪片那样地使卡合爪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增大卡合部的前端侧与限制壁的对置面积。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对上述切换部件向围绕上述转动轴方向的一侧施力的施力部件,并且设定为在上述锁止机构的上述能够工作状态及上述工作状态双方的状态下,上述卡合部的前端侧在上述切换部件的转动轴方向上与上述限制壁对置。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设定为在锁止机构的能够工作状态及工作状态双方的状态下,卡合部的前端侧在切换部件的转动轴方向上与限制壁对置。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具备施力部件,利用该施力部件来对切换部件向围绕转动轴方向的一侧施力。由于施力部件像这样地对切换部件施力,从而切换部件不会从锁止机构的能够工作状态向围绕其转动轴方向的另一侧转动,即在卡合部通过窗部时切换部件不会向支承体的开口侧转动。 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所述的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体上设置有抵接部,该抵接部以能够在围绕上述转动轴方向的另一侧与上述切换部件抵接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支承体,并且通过与上述切换部件抵接来限制上述切换部件向围绕上述转动轴方向的另一侧转动。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在支承体上设置抵接部。该抵接部能够在围绕切换部件的转动轴方向的另一侧与切换部件抵接,若向围绕转动轴方向的另一侧转动的切换部件与抵接部抵接,则限制切换部件进一步向围绕转动轴方向的另一侧转动。由此,能够防止卡合部从窗部、进一步而言从限制壁离开。 如上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能够不损害切换部件相对于支承体的组装性而增大支承体与卡合部的对置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大致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传感器机构能够工作状态下的切换部件与ALR-EL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卷筒,其通过向卷绕方向旋转来卷绕安全带;锁止机构,其通过从能够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来限制所述卷筒向与所述卷绕方向相反的拉出方向旋转;切换部件,其一端侧在支承体的一侧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承体,通过从所述卷筒拉出一定量以上的所述安全带而向围绕转动轴方向的一侧转动,从而将所述锁止机构从能够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并且通过在所述卷筒卷绕一定量以上的所述安全带而向围绕转动轴方向的另一侧转动,从而将所述锁止机构从工作状态切换为能够工作状态;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支承体;窗部,其形成于所述支承体,在围绕所述转动轴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开口部连通,并且形成有限制壁;以及卡合部,其形成于所述切换部件的另一端侧,并且相对于所述窗部从所述开口部向围绕所述转动轴方向的一侧转动,从而所述卡合部进入所述窗部内,而其前端侧从所述支承体的另一侧与所述限制壁对置,若所述切换部件沿所述转动轴方向朝从所述支承体离开的方向位移,则所述卡合部的前端侧与所述限制壁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1.22 JP 2013-0095881.一种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卷筒,其通过向卷绕方向旋转来卷绕安全带;
锁止机构,其通过从能够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来限制所述卷筒
向与所述卷绕方向相反的拉出方向旋转;
切换部件,其在支承体的一侧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承体,通过
从所述卷筒拉出一定量以上的所述安全带而向围绕转动轴方向的一侧
转动,从而将所述锁止机构从能够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并且通过
在所述卷筒卷绕一定量以上的所述安全带而向围绕转动轴方向的另一
侧转动,从而将所述锁止机构从工作状态切换为能够工作状态;以及
卡合部,其形成于所述切换部件,并且相对于形成于所述支承体的
窗部而在围绕所述转动轴方向的另一侧从与所述窗部连通的开口向围
绕所述转动轴方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和弘角屋敷晃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