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卓坤霖专利>正文

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930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逃生装置,包括有一逃生架、一逃生索及一下滑缓降机构;其中该逃生架具有一固定架,固定架内部装有一逃生索,使用时该固定架固定在安全的墙上;该下滑缓降机构包括有:二夹持座、二刹车座及二缓降座;其中夹持座、刹车座及缓降座以一中心轴为旋转轴固设为一体,该中心轴之一端各设有导引孔,刹车爪可夹持逃生索;该刹车座、缓降座各连接一拉绳、安全绳,以控制两座之刹车爪对逃生索的夹持力。使用该装置于高楼上逃生时,逃生者可控制下降速度,避免失速坠楼。(*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逃生装置本专利技术一种逃生装置,其主要是将夹持逃生索的握把重新设计,将煞车片的面积加大加长,使各握把皆为同步夹持逃生索,且逃生者仅以单手操作即可轻易的控制下降速度,同时,提高煞车的灵敏度使向下滑降速度更为平稳,该装置属于救生用品。原申请案86200411号,其握把对逃生索的摩擦夹持力,虽仍适用于超高大楼房的逃生,然在长距离的使用摩擦下,煞车片的磨损与使用的逃生者的握持方式、力道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升控制下降速度的灵活性,使各煞车爪同步对逃生索产生夹持作用,使逃生者在出力较轻的情形下,提高手臂在出力时的灵敏度,而更能控制下降速度及平稳度,提高高楼逃生的安全性,避免失速坠楼。本专利技术一种逃生装置,主要包括有一逃生架、一逃生索及一下滑缓降机构;该逃生架包括有一固定架,固定架内部装置有一逃生索,逃生使用时该逃生架固定在安全的墙上;该下滑缓降机构包括有:二夹持座、二煞车座及二缓降座;其中夹持座、煞车座及缓降座以一中心轴为旋转轴固设为一体,该中心轴之一端各设有导引孔,煞车爪可夹持逃生索;该煞车座、缓降座各连接一拉绳、安全绳,以控制两座之煞车爪对逃生索的夹持力。其中夹持座与煞车座、缓降座之间固设一弹簧,保持煞车座、缓降座的煞车爪成开口状。其中缓降座的煞车爪与煞车片接合端,固设一弹簧。其中煞车片嵌固于一壳体内。其中固定架侧端设有控制逃生索收放的有大、小齿轮,底部设有脚架,可供固定架固定于墙上。其中脚架由一螺丝迫紧固设在墙上。其中固定架前端设一滚轴供逃生索导引下滑。本专利技术是将煞车爪设计成可相互交错,将逃生索上下错开构成如S原理的交叉咬合,同时,将缓降座及煞车座重新设计,构成可同步夹持逃生索以增加煞车效果,进而控制下降速度及保持平稳性,更重要的是-->藉由逃生者本身的体重夹持逃生索,可帮助妇孺手臂力的不足,同时,可以藉由手臂轻轻的出力达到较佳的控制下降速度,增加下降速度的灵活性,增加使用距离让逃生者逃生时不受超高大楼房所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灵活方便,能有效的控制逃生者使用本装置逃生时的缓降速度,提高高楼逃生的安全性,避免失速坠楼。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之夹持座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之煞车座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之缓降座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之另一构件煞车片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之逃生设备组合示意图。图6A、B、C、D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之逃生装置组合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之逃生设备使用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之携带式逃生架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之携带式逃生架使用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10.夹持座            100.导引孔         101.煞车爪102.凹孔             103.鱼眼孔         104.煞车片105.螺帽             106.螺帽           107.卡榫108.榫槽             109.中心孔         1010、1110.贯穿孔11.夹持座            110.导引孔         111.煞车爪112.贯穿孔           113.凹孔           114.螺纹孔115.卡榫             116.榫槽           117.弹簧118.固定块           119.贯穿孔         12.套环120.贯穿孔           121.贯穿孔         122.安全环13.中心孔            130.凸缘           131.凸缘14.中心轴            15.煞车座          150.煞车爪151.中心孔           152.鱼眼孔         153.贯穿孔154.弹簧             16.煞车座          160.煞车爪161.中心孔           162.鱼眼孔         163.贯穿孔164.弹簧             17.煞车片          170.螺丝171.凹孔             172.螺帽           18.缓降座180.煞车爪           181.鱼眼孔         182.中心孔183.贯穿孔           19.缓降座          190.煞车爪191.鱼眼孔           192.中心孔         193.贯穿孔20.煞车片            200.凹孔           201.螺丝-->202.弹簧           203.螺帽             21.壳体210.螺丝           211.煞车片           22.弹簧23.逃生索          30.拉绳              31.安全绳40.固定架          400.小齿轮           401.大齿轮402.螺孔           403.螺丝             404.背带405.滚轴           406.脚架             41.逃生索50.墙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一种逃生装置,主要包括有一逃生架、一逃生索及一下滑缓降机构;该逃生架包括有一固定架,固定架内部装置有一逃生索,逃生使用时该逃生架固定在安全的墙上;该下滑缓降机构包括有:二夹持座、二煞车座及二缓降座;请参阅图1所示,系本专利技术夹持座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夹持座10、11上下各设一导引孔100、110,中央设有煞车爪101、111,两夹持座10、11由一中心轴14贯穿中心孔109、13连结一体成一可开闭状,在煞车爪101、111各设有一贯穿孔1010、1110供煞车片104贯穿与螺帽105螺固在煞车爪101、111上,在夹持座10另设有一凹孔102及鱼眼孔103互为贯穿在夹持座10两侧,卡榫107即嵌入凹孔102穿过鱼眼孔103由螺帽106螺固在夹持座10上,夹持座11亦设一贯穿孔112,其底方设一凹孔113贯穿,凹孔113内置入一卡榫115、弹簧117及固定块118,该卡榫115穿过固定块118之贯穿孔119凸出于凹孔113下方,卡榫115上端之榫槽116则凸于贯穿孔112内,使夹持座10、11闭合时,卡榫107、115藉由榫槽108、116而相互钩住,使夹持座10、11闭合后不分开,卡榫115底部枢固一套环12于凹孔113之外侧,套环12设一贯穿孔121供安全环122贯穿,旋入螺纹孔114内,以避免卡榫115下滑与卡榫107分离,,进而亦防止夹持座10、11的分开;欲分开夹持座10、11时将安全环122旋出螺旋纹144后,向下拉带动卡榫115下移与卡榫107分离,夹持座10、11即可分开,分别将夹持座10、11末端之凸缘130、131,向两侧搬开供逃生索23置入或取出。请参阅图2所示,系本专利技术煞车座立体分解示意图,该煞车座15、16设一中心孔151、161经中心轴14(如图1所示)固设在夹持座10、11上下导引孔100、110之内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有一逃生架、一逃生索及一下滑缓降机构;该逃生架包括有一固定架,固定架内部装置有一逃生索,使用时该固定架固定在安全的墙上;该下滑缓降机构包括有:二夹持座、二煞车座及二缓降座;其中夹持座、煞车座及 缓释降座以一中心轴为旋转轴固设为一体,该中心轴之一端各设有导引孔,煞车爪可夹持逃生索;该煞车座、缓降座各连接一拉绳、安全绳,以控制两座之煞车爪对逃生索的夹持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有一逃生架、一逃生索及一下滑缓降机构;该逃生架包括有一固定架,固定架内部装置有一逃生索,使用时该固定架固定在安全的墙上;该下滑缓降机构包括有:二夹持座、二煞车座及二缓降座;其中夹持座、煞车座及缓降座以一中心轴为旋转轴固设为一体,该中心轴之一端各设有导引孔,煞车爪可夹持逃生索;该煞车座、缓降座各连接一拉绳、安全绳,以控制两座之煞车爪对逃生索的夹持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夹持座与煞车座、缓降座之间固设一弹簧,保持煞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坤霖
申请(专利权)人:卓坤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