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平救生索的支承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916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水平救生索(4)的支承架装置,它包括一底板(14)、支架装置(24)和用于救生索的固定装置(28)。底板(14)用于固定于结构(6)上。支架装置(24)固定于底板并适合于相对于底板的摩擦约束的可转动性,并且用于救生索(4)的固定装置(28)固定于支架装置(24)上。以这样方式,救生索(4)的动负荷促使支架装置克服摩擦约束从第一位置(36)转到第二位置(38)。(*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水平救生索的支承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平的救生索供例如建筑物的结构使用,并且更特别涉及一种支承架装置,适用于固定于建筑物的屋顶上,以便固定水平救生索的一端和/或在其各端的中间支承水平救生索。
技术介绍
已知水平救生索在高水平处被安装在例如建筑物的结构上,并且用于为工作在这样的结构上的人员提供保护以防其跌落。这样的人员通常戴着吊带,其上固定安全索的一端,该索的另一端借助于连接装置可滑动地固定于水平救生索上。有必要提供固定于结构上的支架并且其上连接救生索的各端。也有必要提供固定于结构上的中间支架以便在其各端的中间位置支承救生索。已知将这样的支架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然而,为了将这样的支架安装到屋顶上有必要损坏屋顶以便将支架固定于建筑物的结构上。该损坏可能是在屋顶结构中的相当大直径的孔的形式以便通过支架,在支架上连接救生索的各端或连接中间支架。此外,当工作在建筑物上的人员偶而下落和动负荷施加到水平救生索上,并且该负荷传到一个或多个固定于屋顶和支承救生索的支架上时屋顶结构可能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克服这些问题或使其减至最小。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水平救生索的支承架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固定于结构上的底板;固定于底板并适合于相对于底板的摩擦限制的可转动性的支架装置;以及用于将救生索固定于支架装置的固定装置,该装置是使救生索的动负荷促使支架装置克服摩擦阻-->力从第一位置转到第二位置。固定装置可以借助于一弹簧加载装置固定于支架装置上,该装置是使救生索的动负荷牵引固定装置以便救生索克服弹簧加载装置的弹簧力进入第二位置。用于救生索的固定装置可以借助于螺母与螺栓组件和压缩弹簧固定于支架装置上。支架装置在第一位置处在底板上基本上是竖立的而在第二位置处相对于底板基本上设置在侧面。底板可以设有一在支架装置下面的横梁元件。支架装置在第二位置处可以设置成与横梁元件接触。底板可以设有一对竖立的凸耳,其上固定支架装置。支架装置可以借助于一对螺母与螺栓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摩擦垫圈固定于底板上。用于救生索的固定装置可以是一端支架,其上可固定救生索的一端。另一方面,用于救生索的固定装置可以是一中间支架装置,用以在救生索各端的中间支承救生索。这样的中间支架装置可以装有动负荷吸收装置,并且可以包括:固定于支架装置的底座装置;悬臂装置,在其第一端设有用于将其可转动式固定于底座的装置,而其第二端适合于安装救生索;至少一个固定于底座装置的安全销并且用于在悬臂装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中间的一个区域内和在相对于底座装置的第一斜角布局处支承悬臂装置,当支承架装置固定于结构和一预定的向下的负荷在悬臂装置的第二端或其附近直接或间接施加于救生索上时,该至少一个安全销适合于剪断,借此悬臂装置绕其第一端向下转动并且取得相对于底座装置的第二斜角布局。至少一个安全销可以在多个位置中的选定的一个位置固定于底座装置上,借此可以改变悬臂装置相对于底座装置的第一斜角布局。底座装置可以为基本上U形形式,它具有一个用于固定于支架装置上的底面部分和一对从其悬伸的间隔开的凸缘部分,悬臂装置的第-->一端可转动式固定于该凸缘部分而安全销在一预定的位置固定在各凸缘部分之间。凸缘部分可以设有至少一对相向配合的孔,用以固定式安装至少一个安全销。凸缘部分可以设有一对相向配合的孔,其中安装用于可转动式固定悬臂装置的第一端的装置。至少一个安全销可以由塑料例如尼龙组成。至少一个安全销可以为配有螺母的螺栓的形式。悬臂装置的第一端可以借助于一销或螺栓可转动式固定于底座装置上,该销或螺栓可以是不锈钢的。这样的螺栓可以有螺纹并配备有螺母。悬臂装置的第一端可以设有第一空心的基本上圆柱形的部件,销或螺栓穿过该第一部件。悬臂装置的第二端可以设有第二空心的基本上圆柱形的部件,救生索穿过该第二部件。该基本上圆柱形的第二部件可以在其相对的各端外面是锥形的,以便于一连接装置通过中间支架装置,该连接装置可以滑动式固定于救生索并连接于从工作在结构上的人员延伸出的安全索。悬臂装置在其第一端与第二端之中间的区域内设有第三空心的基本上圆柱形的部件,安全销穿过该第三部件。悬臂装置可以是板的形式,它可以为基本上矩形的。救生索可以由不锈钢丝,或合成塑料纤维组成,后者可以为束的形式并可封装于例如氯丁橡胶护套内。所述结构可以是一建筑物和特别是建筑物的屋顶。本专利技术的支承架装置在动负荷施加在固定于其上或由其支承的水平救生索上时减小对结构例如建筑物屋顶的损坏或使其减至最小。当施加负荷时,固定于底板的支架装置克服其摩擦阻力从其第一位置转到其第二位置,从而产生负荷的最初的吸收。当支架装置到达其第二位置时,负荷进一步由弹簧加载装置吸收。在底板上在支架装置下面配备的横梁元件进一步减小屋顶结构损坏的危险,因为支架装置在-->其转到其第二位置时接触横梁元件。当设有包括一安全销的中间支架装置时,其产生对施加的动负荷的进一步吸收并进一步减小对屋顶结构的损坏危险。附图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和更清楚地说明如何使其起作用,以下将论及作为实例的附图,其中:图1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支承架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后视图,它包括一固定于水平救生索的末端的端支架;图2为图1的装置的俯视图,示出其支架装置处于第一位置;图3为图1的装置的俯视图,示出其支架装置转到第二位置;图4为图1的装置的侧视图,表示其支架装置从第一位置转到第二位置;图5为图1的装置的俯视图,表示其支架装置转到第二位置并且具有一在弹簧加载装置中被压缩的弹簧;图6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支承架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后视图,包括一中间支架装置,它在水平救生索的各端的中间支承水平救生索;图7为包括在图6的装置中的中间支架装置的详细的平面视图;图8为图7的中间支架装置的侧视图;以及图9为图7的中间支架装置在其中一个安全销剪断以后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2,一支承架装置2用于将一水平救生索4的一端固定于建筑物的屋顶顶部6。救生索4可以由不锈钢丝,但有利地由一束合成塑料纤维组成,例如聚酯纤维,适用地封装于一例如氯丁橡胶护套内。连接装置8设置成沿救生索4滑动并具有固定于其上的安全索10的一端。安全索的另一端借助于众所周知的形式的适用的吊带(未示出)固定于可以在建筑物上工作的人员12上并给予保护以防其从建筑物上跌落。-->支承架装置2具有一窄长的带式的底板14并且适用地由不锈钢组成。底板14借助于螺栓18沿屋顶桁条线16固定于屋顶顶部6。如图2中特别示出的,在底板14上设置一横梁元件20并且或固定于底板14或与其结合成一体。该横梁元件20也是带式的并且适用地由不锈钢组成。底板14设有一对有孔的竖立的凸耳22,一适用地由不锈钢构成的成形的有孔支架装置24借助于螺母、螺栓和摩擦垫圈组件26连接于该凸耳22。支架装置24设置成借助于螺母、螺栓和摩擦垫圈组件26形成相对于底板14的摩擦限制的可转动性。若有要求,可以交换底板和横梁元件的方位而使横梁元件沿屋顶桁条线延伸,或者凸耳22可以附加地或选择性地设置在横梁元件上以使救生索可以在屋顶上改变方向。固定装置28用于救生索4。该固定装置28包括一端锚定接头30用以固定救生索4的一端。该端锚定接头30借助于一弹簧加载装置固定于成形的支架装置24,该弹簧加载装置包括一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水平救生索(4)的支承架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固定于结构(6)上的底板(14);固定于底板并适合于相对于底板的摩擦约束的可转动性的支架装置(24);以及用于将救生索(4)固定于支架装置(24)的固定装置(28、40),该装置是使救生索(4)的动负荷促使支架装置(24)克服摩擦约束从第一位置(36)转到第二位置(38)。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GB 2000-11-29 0029047.81.一种用于水平救生索(4)的支承架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固定于结构(6)上的底板(14);固定于底板并适合于相对于底板的摩擦约束的可转动性的支架装置(24);以及用于将救生索(4)固定于支架装置(24)的固定装置(28、40),该装置是使救生索(4)的动负荷促使支架装置(24)克服摩擦约束从第一位置(36)转到第二位置(38)。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28、40)借助于一弹簧加载装置(32、34)固定于支架装置(24)上,该装置是使救生索的动负荷牵引用于救生索的固定装置(28,40)克服弹簧加载装置(32、34)的弹簧力进入第二位置。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救生索(4)的固定装置(28、40)借助于螺母与螺栓组件(32)和压缩弹簧(34)固定于支架装置(24)上。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装置(24)在第一位置(36)处在底板上基本上是竖立的,而在第二位置(38)处相对于底板(14)基本上设置在侧面。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14)设有在支架装置(24)下面的横梁元件(20)。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装置(24)在第二位置(38)处设置成与横梁元件(20)接触。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14)设有一对竖立的凸耳(22),其上固定支架装置(24)。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装置(24)借助于一对螺母与螺栓组件(26)包括一个或多个摩擦垫圈固定于底板(14)上。9.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救生索(4)的固定装置(28)是一端支架(30),其上可固定救生索的一端。10.按照权利要求1至8之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救生索的固定装置(40)是一中间支架装置,用以在救生索各端的中间支承救生索(4)。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支架装置(4)装有动负荷吸收装置并且包括:固定于支架装置(24)的底座装置(42);悬臂装置(50),在其第一端(52)设有用于将其可转动式固定于底座装置(42)的装置(56),而其第二端适合于安装救生索(4);至少一个固定于底座装置(42)的安全销(72),并且用于在悬臂装置(5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为52和64)之中间的一个区域内和在相对于底座装置(42)的第一斜角布局处支承悬臂装置(50),当支承架装置固定于结构(6)上和一预定的向下的负荷在悬臂装置(50)的第二端(64)或其附近直接或间接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蒙卢克迈克尔卢克
申请(专利权)人:单线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