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冲孔成型机的冲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8824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9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线冲孔成型机的冲孔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箱、驱动轴和从动轴、下模转动件和上模转动件、成型块,还包括套设于驱动轴上的导向件,所述的导向件具有一近模面,由下模转动件的左端面形成,且该近模面位于下模转动件的左端面与成型孔之间;一背模面,由导向件相对于近模面的另一端面形成,且该背模面至少与下模转动件的右端面齐平;以及一圆台壁,其由导向件的外侧壁形成;其中,该圆台壁的直径由近模面指向背模面的方向逐渐变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够避免因冲孔后的废料的堆积而导致下模转动件中而造成下模转动件的卡死,确保了冲孔成型的效率;同时也不需要人工拆装来实现废料的清理,十分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带料冲孔成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线冲孔成型机的冲孔装置
技术介绍
冲压成型是指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加工成型方法。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申请号为200810243252.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板材滚动冲孔机,其主要包括电机、减速机、下轴底座、上轴、丝杆升降机构、横梁、固定架,下轴上安装第一齿轮,在上轴上安装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上刀片(即上模转动件)和第一分隔片与上固定辊固定,第一盖板与上固定辊固定,下刀片(即下模转动件)、第二盖板、托辊与下固定辊固定,下卸料板固定在支架横梁上,下卸料片固定在下卸料板上。其通过上述方案,来实现连续冲孔的目的,以减少生产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专利技术人发现,此方案仍有一定的缺陷:板材在不断滚动、冲孔成型的过程中,会不断的产生废料,这些废料会堆积在刀片附近,无法及时清理出来,久而久之废料就会造成对刀片的挤压、甚至造成刀片的卡死,使刀片无法继续进行冲孔成型,进而会影响冲孔的效率。虽然其能够通过人工定期清理来解决上述问题,但人工清理废料时需要拆卸,十分麻烦。鉴于此,专利技术人认为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在线冲孔成型机的冲孔装置,以避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线冲孔成型机的冲孔装置,其既能够实现废料的及时清理,消除因废料堆积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能够避免人工清理时拆装的麻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在线冲孔成型机的冲孔装置,包括机箱、穿设于机箱上且相互平行的驱动轴和从动轴、套设于驱动轴上的下模转动件和套设于从动轴上的上模转动件、周向均匀开设于下模转动件外圆壁上的成型孔、周向均匀设置于上模转动件外圆壁上且与成型孔共同作用、并用于钢带冲孔成型的成型块,该冲孔装置还包括套设于驱动轴上的导向件,所述的导向件具有一近模面,其由导向件相对靠近下模转动件的左端面的端面形成,且该近模面位于下模转动件的左端面与成型孔之间;一背模面,其由导向件相对于近模面的另一端面形成,且该背模面至少与下模转动件的右端面齐平;以及一圆台壁,其由导向件的外侧壁形成;其中,该圆台壁的直径由近模面指向背模面的方向逐渐变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冲掉后的钢带废料就会从下模转动件上的成型孔中掉落,经过导向件的圆台壁时,因为圆台壁的口径从近模面到背模面是收缩的,即圆台壁是倾斜着的,废料掉落在圆台壁上后,会沿着圆台壁向背模面方向滑动,也就是说此时的圆台壁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将废料及时的从下模转动件中清理出来,从而来避免因为冲孔后的钢带废料的堆积在下模转动件中而造成的下模转动件的卡死,进而会影响到钢带的冲孔效率。相比于目前人工定期拆开冲孔装置进行清理钢带废料而言,这样的结构能够直接将钢带废料从下模转动件中导出来,而不需要拆开下模转动件去清理,十分方便快捷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圆台壁与背模面之间设置有一曲率半径逐渐变小的圆弧过渡部,且该圆弧过渡部的圆心指向于驱动轴的轴心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着圆台壁滑落的钢带废料能够更加自然的从背模面上滑落出去,而不至于因为棱角处的应力过于集中致使部分钢带废料积留在棱角处,进而影响后续钢带废料的滑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轴上还套设有一用于支撑钢带边缘部分的支撑辊,支撑辊与下模转动件的右端面形成一卸料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能够保证钢带边缘不会出现弯折的情况,同时卸料腔的存在也能够让钢带废料及时的排出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辊与导向件的背模面之间形成有供带料通过的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使钢带废料较多,经过圆弧过渡部从背模面上滑落时,依然能够从间隙中很快的排出去,避免钢带废料在圆台壁上的堆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机箱的底面上与背模面相对应出开设有出料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让积落在机箱底面拿上的钢带废料及时的从机箱中排出去,确保钢带废料不再机箱内堆积,消除因钢带废料过多而出现下模转动件被卡住的弊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集料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出料口排出去的钢带废料能够被集料槽收集起来,方便集中清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卸料腔、出料口、以及集料槽的面积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卸料腔出来的钢带废料就能够完全从出料口出来,而从出料口出来的钢带废料也能够完全进入到集料槽中,不会出现因出料口比卸料腔小或者是集料槽比出料口小而使得钢带废料无法完全从出料口出来进入到集料槽中收集起来,进而出现钢带废料部分堆积在机箱底面上,部分钢带废料洒落在集料槽外的弊端。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导向件上的圆台壁的设置,使得废料掉落在圆台壁上后,会沿着圆台壁向背模面方向滑动,此时的圆台壁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将废料及时的从下模转动件中及时清理出来,从而来避免因为冲孔后的钢带废料的堆积在下模转动件中而造成的下模转动件的卡死,进而会影响到钢带的冲孔效率;同时这样的结构能够直接将钢带废料从下模转动件中导出来,而不需要拆开下模转动件去清理,十分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增加集料槽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下模转动件上、导向件以及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下模转动件和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箱;11、出料口;2、驱动轴;3、从动轴;4、下模转动件;41、成型孔;5、上模转动件;51、成型块;6、导向件;61、近模面;62、背模面;63、圆台壁;64、圆弧过渡部;7、支撑辊;8、卸料腔;9、间隙;10、集料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等方位词仅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而并非实际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一种在线冲孔成型机的冲孔装置,包括机箱1、驱动轴2、从动轴3、下模转动件4和上模转动件5,如图1所示。驱动轴2和从动轴3呈上下平行的穿设在机箱1上,下模转动件4和上模转动件5分别套设在驱动轴2和从动轴3上。其中,下模转动件4的外圆壁上还开设有若干成型孔41,而在上模转动件5的外圆壁上则设置着若干成型孔41,并且这些成型孔41和成型孔41是分别均匀、周向的分布于下模转动件4和上模转动件5上的,从而能够通过成型孔41和成型孔41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实现钢带上的冲孔、成型。该冲孔装置还包括一个导向件6,导向件6也是套设在驱动轴2上的,而且导向件6还具有一个近模面61、一个背模面62和一个圆台壁63。近模面61是由导向件6相对靠近下模转动件4的左端面的端面形成的,即由导向件6的左端面形成的;背模面62则是由导向件6上相对于近模面61的另一端面形成的,即由导向件6的右端面形成;而圆台壁63则是由导向件6的外侧壁形成的,而且这个圆台壁63的直径从近模面61到背模面62的方向逐渐变小,呈一个喇叭状。需要说明的是,近模面61是位于下模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线冲孔成型机的冲孔装置,包括机箱(1)、穿设于机箱(1)上且相互平行的驱动轴(2)和从动轴(3)、套设于驱动轴(2)上的下模转动件(4)和套设于从动轴(3)上的上模转动件(5)、周向均匀开设于下模转动件(4)外圆壁上的成型孔(41)、周向均匀设置于上模转动件(5)外圆壁上且与成型孔(41)共同作用、并用于钢带冲孔成型的成型块(51),其特征在于:该冲孔装置还包括套设于驱动轴(2)上的导向件(6),所述的导向件(6)具有一近模面(61),其由导向件(6)相对靠近下模转动件(4)的左端面的端面形成,且该近模面(61)位于下模转动件(4)的左端面与成型孔(41)之间;一背模面(62),其由导向件(6)相对于近模面(61)的另一端面形成,且该背模面(62)至少与下模转动件(4)的右端面齐平;以及一圆台壁(63),其由导向件(6)的外侧壁形成;其中,该圆台壁(63)的直径由近模面(61)指向背模面(62)的方向逐渐变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线冲孔成型机的冲孔装置,包括机箱(1)、穿设于机箱(1)上且相互平行的驱动轴(2)和从动轴(3)、套设于驱动轴(2)上的下模转动件(4)和套设于从动轴(3)上的上模转动件(5)、周向均匀开设于下模转动件(4)外圆壁上的成型孔(41)、周向均匀设置于上模转动件(5)外圆壁上且与成型孔(41)共同作用、并用于钢带冲孔成型的成型块(51),其特征在于:该冲孔装置还包括套设于驱动轴(2)上的导向件(6),所述的导向件(6)具有一近模面(61),其由导向件(6)相对靠近下模转动件(4)的左端面的端面形成,且该近模面(61)位于下模转动件(4)的左端面与成型孔(41)之间;一背模面(62),其由导向件(6)相对于近模面(61)的另一端面形成,且该背模面(62)至少与下模转动件(4)的右端面齐平;以及一圆台壁(63),其由导向件(6)的外侧壁形成;其中,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鸿麟牛洪亮于文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龙隆五金制品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