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器,其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插口,一个印刷电路板以及一个壳体,该壳体上设有与该充电插口对应的开口,该充电插口电连接并固定于该印刷电路板上;该充电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透光圈以及至少一个与该透光圈对应的光源;其中,该光源电连接并固定于该印刷电路板上;该充电插口插入该透光圈中;该透光圈的一端固定于该开口的边缘,另一端与光源接触;该印刷电路板、该光源、该充电插口以及该透光圈容置于该壳体内部。使用时,充电插口周围的透光圈会发光,即使是在黑暗中,用户也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到充电插口进行充电,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各类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普及,人们对给这些电子产品充电的充电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充电器在各种场景下都有可能被用到。例如,在夜间行驶的汽车上,或其他昏暗或黑暗的环境下使用。但是,由于光线问题,现有的充电器,用户难以在环境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找到其插口(通常是USB口)进行充电,并且,也不易辨认插口的正反向,使用起来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境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方便用户充电的充电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器,其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插口(10),一个印刷电路板(30)以及一个壳体(50),该壳体(50)上设有与该充电插口(10)对应的开口(521),该充电插口(10)电连接并固定于该印刷电路板(30)上;该充电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透光圈(20)以及至少一个与该透光圈(20)对应的光源(40);其中,该光源(40)电连接并固定于该印刷电路板(30)上;该充电插口(10)插入该透光圈(20)中;该透光圈(20)的一端固定于该开口(521)的边缘,另一端与光源(40)接触;该印刷电路板(30)、该光源(40)、该充电插口(10)以及该透光圈(20)容置于该壳体(50)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壳体(50)包括:第一壳体(51)以及与该第一壳体(51)扣合的第二壳体(52);该开口(521)设置于该第二壳体(52) 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透光圈(20)为以下形状中的任意一种:为套筒型,将充电插口(10)四周都包住;或者为半框型,包住一半该充电插口(10);又或者为一字型,紧贴着该充电插口(10)的一条边。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透光圈(20)的一端通过注塑与该开口(521)的边缘形成一个整体。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透光圈(20)采用导光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透光圈(20)为均匀导光的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充电插口(10)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缩写)母座。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光源(40)为发光二极管。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每个该充电插口(10)有两个该光源(4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透光圈(20)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与该光源(40)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充电插口周围的透光圈会发光,即使是在黑暗中,用户也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到充电插口进行充电,提升用户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充电器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插口部分被剖开后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充电器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插口部分被剖开后的组装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充电器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完整的组装立体图。附图标记:【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请参看图1和图2,本技术一种充电器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插口部分被剖开后的分解立体图和组装立体图。本技术一种充电器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插口10,至少一个透光圈20,印刷电路板30,至少一个光源40以及壳体50;壳体50包括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充电插口10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缩写)母座。光源40采用发光二极管,优选的,本具体实施方式有两个光源40。其中,充电插口10和与透光圈20对应的光源40都电连接并固定于印刷电路板30上,第二壳体52上设置至少一个开口521。透光圈20一端固定于该开口521的边缘,优选的,透光圈20的一端通过注塑的形式与第二壳体52的开口521的边缘形成一个整体。该透光圈20采用导光材料,尤其是能均匀导光的材料。具体的,该透光圈20可以使套筒型的,如图1至3所示,将充电插口10四周都包住;该透光圈20还可以是半框型的,即,是包住一半充电插口10;又或者,可以是一字型的,紧贴着充电插口的一条边。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充电器的组装立体图。组装时,充电插口10插入透光圈20中,透光圈20的另一端与光源40接触,优化的,当对应每个充电插口10有两个光源40时,透光圈20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与光源40接触,每个透光圈20的两侧分别有一个光源40照明,会使得透光圈20的 光效更为均匀。然后,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2扣合形成壳体50。印刷电路板30、光源40、充电插口10、透光圈20容置于壳体50内部。使用时,充电器通电后,光源40点亮,光线通过透光圈20导光,在壳体50的外面,可以看到充电插口10的外周的透光圈20发光。如此一来,即使是在黑暗中,用户也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到充电插口10进行充电。假如是在夜间行车途中进行充电,则可极大的减小因插拔充电线带来的行车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光线经过透光圈20导光后,比直射的光线相对均匀柔和,不会在车内造成光污染,在既保证了方便用户充电的情况下,也保证了行车安全。另一方面,本使用进行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会使得充电器的结构和体积发生较大变化,整个结构依然还是比较紧凑的,即,在实现产品功能的同时,对产品体积的变化影响也不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器,其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插口(10),一个印刷电路板(30)以及一个壳体(50),该壳体(50)上设有与该充电插口(10)对应的开口(521),该充电插口(10)电连接并固定于该印刷电路板(30)上;其特征在于,该充电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透光圈(20)以及至少一个与该透光圈(20)对应的光源(40);其中,该光源(40)电连接并固定于该印刷电路板(30)上;该充电插口(10)插入该透光圈(20)中;该透光圈(20)的一端固定于该开口(521)的边缘,另一端与光源(40)接触;该印刷电路板(30)、该光源(40)、该充电插口(10)以及该透光圈(20)容置于该壳体(50)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器,其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插口(10),一个印刷电路板(30)以及一个壳体(50),该壳体(50)上设有与该充电插口(10)对应的开口(521),该充电插口(10)电连接并固定于该印刷电路板(30)上;其特征在于,该充电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透光圈(20)以及至少一个与该透光圈(20)对应的光源(40);其中,该光源(40)电连接并固定于该印刷电路板(30)上;该充电插口(10)插入该透光圈(20)中;该透光圈(20)的一端固定于该开口(521)的边缘,另一端与光源(40)接触;该印刷电路板(30)、该光源(40)、该充电插口(10)以及该透光圈(20)容置于该壳体(50)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中,该壳体(50)包括:第一壳体(51)以及与该第一壳体(51)扣合的第二壳体(52);该开口(521)设置于该第二壳体(52)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中,该透光圈(20)为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生,
申请(专利权)人:安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