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搜救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83882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8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搜救型机器人,包括行走机构和机体,机体上部后端和上部前端分别设有破拆装置和灭火装置,灭火装置与破拆装置之间的机体上设有水箱,水箱上设有装载箱,装载箱上方设有摄像头、风扇和生命探测仪,装载箱内设有抽气泵、供氧系统,装载箱的四侧面均设有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机体的前部通过液压装置连接有铲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破拆装置及铲板,能快速的进行破拆和清除路障,进而能用最短的时间救出被困人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能自动搜索被困人员,而且能够对具体位置进行判断,采用履带型行走机构增强了运行时的稳定性,将装载箱设置在水箱上,这样能增大装载箱的容纳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搜救型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对火灾的营救通常是让消防员进入火场进行救援,在救援过程中对消防员本身存在生命安全,由于火场的烟雾比较大,会影响到消防员的视野,使其不能及时的发现伤员,耽误营救时间;再者即使发现伤员,在伤员受伤的情况下也较难将其带出火灾现场。如果消防员能够在进入火场之前对火场内情况有所了解或之前已知伤员的具体位置或不用消防员本人进入火场,只需通过控制机器人即可把伤员救出,那么可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但是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会遇到通道上的一些障碍物、建筑物的玻璃、门、窗或隔断阻碍救火或救援的情况,因此,需要迅速将障碍破除掉,开辟救火通道,目前的做法是用云梯将消防员运至指定高度,然后开始人工的将玻璃、门、窗或隔断打破,然后才能开始实施救火或救援,该方法存在很多的不足:1、人工破拆力量小,遇到稍牢固的阻碍物时很难打破;2、人工破拆对于消防员来说存在一定的危险;3、人工破拆的步骤繁琐,耗时长,大大影响救援的效率。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搜救型机器人,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搜救型机器人,包括行走机构和机体,所述行走机构为履带型行走机构,且行走机构为机体的
载体,所述机体上部后端和上部前端分别设有破拆装置和灭火装置,并且,所述灭火装置与破拆装置之间的机体上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上设有装载箱,所述装载箱上方设有摄像头、风扇和生命探测仪,风扇设置在摄像头后方,所述装载箱前侧面或右侧面设有可自动开合的自动门,所述装载箱内设有抽气泵、供氧系统、控制系统、无线通讯系统,所述装载箱的四侧面均设有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所述机体的前部通过液压装置连接有铲板;所述破拆装置包括与机体相连接的臂架,所述臂架另一端通过快换接头连接有破拆工具;所述灭火装置包括升降气缸以及固定设置在机体上的回转圆盘,所述回转圆盘上通过托架连接有枪托,所述枪托上设有与水箱相连接的高压水枪,所述升降气缸上端铰接在枪托上,下端铰接在回转圆盘上。进一步:所述机体上设有排烟机,排烟机包括排烟筒、设在排烟筒内的风叶和驱动风叶的液压马达,所述排烟筒内设置有喷嘴。进一步:所述装载箱上方设有探照灯。进一步:所述装载箱上方设有麦克风以及扩音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破拆装置以及铲板,能快速的进行破拆和清除路障,进而能用最短的时间救出被困人员,本技术在使用时能自动搜索被困人员,而且能够对具体位置进行判断,采用履带型行走机构增强了运行时的稳定性,将装载箱设置在水箱上,这样能增大装载箱的容纳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行走机构;2,机体;3,破拆装置;4,灭火装置;5,水箱;6,装载箱;7,摄像头;8,风扇;9,生命探测仪;10,抽气泵;11,供氧系统;12,超声波距离传感器;13,火焰传感器;14,液压装置;15,铲板;16,臂架;17,快换接头;18,破拆工具;19,升降气缸;20,回转圆盘;21,托架;22,枪托;23,高压水枪;24,排烟机;25,探照灯;26,麦克
风;27,扩音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搜救型机器人,包括行走机构1和机体2,所述行走机构1为履带型行走机构,且行走机构1为机体2的载体,所述机体2上部后端和上部前端分别设有破拆装置3和灭火装置4,并且,所述灭火装置4与破拆装置3之间的机体2上设有水箱5,所述水箱5上设有装载箱6,所述装载箱6上方设有摄像头7、风扇8和生命探测仪9,风扇8设置在摄像头7后方,所述装载箱6前侧面或右侧面设有可自动开合的自动门,所述装载箱6内设有抽气泵10、供氧系统11、控制系统和无线通讯系统,所述装载箱6的四侧面均设有超声波距离传感器12和火焰传感器13,所述机体2的前部通过液压装置14连接有铲板15;所述破拆装置3包括与机体2相连接的臂架16,所述臂架16另一端通过快换接头17连接有破拆工具18。所述灭火装置4包括升降气缸19以及固定设置在机体2上的回转圆盘20,所述回转圆盘20上通过托架21连接有枪托22,所述枪托22上设有与水箱5相连接的高压水枪23,所述升降气缸19上端铰接在枪托22上,下端铰接在回转圆盘20上。灭火装置4在进行灭火时可以根据火灾的具体位置进行角度的调节,从而能够快速的将火扑灭。所述机体2上设有排烟机24,排烟机包括排烟筒、设在排烟筒内的风叶和驱动风叶的液压马达,所述排烟筒内设置有喷嘴。机器人在行驶中可以进行排烟,而烟雾则通过喷嘴所喷出的水消除。所述装载箱6上方设有探照灯25,这样可以在必要时提供相应的照明。所述装载箱6上方设有麦克风26以及扩音器27,能在火灾现场传递信息,便于被困人员听到信息后有所回应,这样能加快救援的进度,确保被困
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具体使用时,机器人在火灾现场,所述破拆装置3可以进行破拆,同时所述铲板15在所述液压装置14的作用下,可以将机器人在运行中碰到的路障清理干净,保证机器人的前行;所述生命探测仪9、所述超声波距离传感器12、所述摄像头7和所述火焰传感器13能便于机器人在火灾中找都被困的人员;而将所述风扇8设置在所述摄像头7的后方,能将所述摄像头7前方的烟雾吹散,保证所述摄像头7的正常运行;将所述水箱5设置在所述装载箱6下方,能减小所述水箱5的占用空间,增大所述装载箱6的容纳空间,这样能在火灾中救助更多的被困人员。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破拆装置3以及铲板15,能快速的进行破拆和清除路障,进而能用最短的时间救出被困人员,本技术在使用时能自动搜索被困人员,而且能够对具体位置进行判断,采用履带型的行走机构1增强了运行时的稳定性,将装载箱6设置在水箱5上,这样能增大装载箱6的容纳空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搜救型机器人,包括行走机构(1)和机体(2),所述行走机构(1)为履带型行走机构,且行走机构(1)为机体(2)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2)上部后端和上部前端分别设有破拆装置(3)和灭火装置(4),并且,所述灭火装置(4)与破拆装置(3)之间的机体(2)上设有水箱(5),所述水箱(5)上设有装载箱(6),所述装载箱(6)上方设有摄像头(7)、风扇(8)和生命探测仪(9),风扇(8)设置在摄像头(7)后方,所述装载箱(6)前侧面或右侧面设有可自动开合的自动门,所述装载箱(6)内设有抽气泵(10)、供氧系统(11)、控制系统和无线通讯系统,所述装载箱(6)的四侧面均设有超声波距离传感器(12)和火焰传感器(13),所述机体(2)的前部通过液压装置(14)连接有铲板(15);所述破拆装置(3)包括与机体(2)相连接的臂架(16),所述臂架(16)另一端通过快换接头(17)连接有破拆工具(18);所述灭火装置(4)包括升降气缸(19)以及固定设置在机体(2)上的回转圆盘(20),所述回转圆盘(20)上通过托架(21)连接有枪托(22),所述枪托(22)上设有与水箱(5)相连接的高压水枪(23),所述升降气缸(19)上端铰接在枪托(22)上,下端铰接在回转圆盘(2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搜救型机器人,包括行走机构(1)和机体(2),所述行走机构(1)为履带型行走机构,且行走机构(1)为机体(2)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2)上部后端和上部前端分别设有破拆装置(3)和灭火装置(4),并且,所述灭火装置(4)与破拆装置(3)之间的机体(2)上设有水箱(5),所述水箱(5)上设有装载箱(6),所述装载箱(6)上方设有摄像头(7)、风扇(8)和生命探测仪(9),风扇(8)设置在摄像头(7)后方,所述装载箱(6)前侧面或右侧面设有可自动开合的自动门,所述装载箱(6)内设有抽气泵(10)、供氧系统(11)、控制系统和无线通讯系统,所述装载箱(6)的四侧面均设有超声波距离传感器(12)和火焰传感器(13),所述机体(2)的前部通过液压装置(14)连接有铲板(15);所述破拆装置(3)包括与机体(2)相连接的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峰李公法刘洪海赵颢云蒋国璋孔建益熊禾根孙瑛郭永兴秦丽李贵苗卫刘泽李喆何洋常文俊廖雅杰李贝胡文龙汤恒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