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辛芩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辛芩颗粒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细辛、黄芩、苍耳子、白芷、荆芥、防风、石菖蒲、白术、桂枝、黄芪。本发明专利技术辛芩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提取效果好,制备的辛芩颗粒是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纯中药产品,能够益气固表,祛风通窍;可用于肺气不足、风邪外袭所致的鼻痒、喷嚏、流清涕,易感冒;对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显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辛芩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本病临床常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后者又称为“花粉症”。虽然变应性鼻炎不是一种严重疾病,但可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效率,并且造成经济上的沉重负担,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等,或与变应性结膜炎同时发生。辛芩颗粒是一种以宣散肺气,补肾温肺为功效的纯中药产品。组方中的黄芪、白术补肾益气固表,祛风通窍。用于肺气不足、风邪外袭所致的鼻痒、喷嚏、流清涕,易感冒;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更为持久。相较于其他中成药功能分散、平均的弱点,辛芩颗粒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更具针对性,同时免疫学研究揭示:辛芩颗粒中许多中药成分可以阻断或抑制变态反应性炎症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发挥抗过敏作用。现有技术中,辛芩颗粒的制备方法工艺粗糙、复杂、落后,制备的辛芩颗粒杂质多,导致患者用量过大,不方便服用,严重影响了本品在临床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辛芩颗粒剂,能够益气固表,祛风通窍,对过敏性鼻炎具有显著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辛芩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提取效果好。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辛芩颗粒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细辛、黄芩、苍耳子、白芷、荆芥、防风、石菖蒲、白术、桂枝、黄芪。一种辛芩颗粒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细辛10-20份、黄芩10-20份、苍耳子10-20份、白芷10-20份、荆芥10-20份、防风10-20份、石菖蒲10-20份、白术10-20份、桂枝10-20份、黄芪10-20份。一种辛芩颗粒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细辛10-20份、黄芩10-20份、苍耳子10-20份、白芷10-20份、荆芥10-20份、防风10-20份、石菖蒲10-20份、白术10-20份、桂枝10-20份、黄芪10-20份、蔗糖粉0.1-1份、麦芽糊精10-20份、矫味剂0.3-3份。优选地,所述的矫味剂为赤藓糖醇、甜菊糖、甘草甜素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更优选地,所述的矫味剂由赤藓糖醇、甜菊糖、甘草甜素混合而成,所述赤藓糖醇、甜菊糖、甘草甜素的质量比为(1-3):(1-3):(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辛芩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细辛、黄芩、苍耳子、白芷、荆芥、防风、石菖蒲、白术、桂枝、黄芪粉碎后混合均匀,得到中药材混合物,然后按水与中药材混合物质量比为(15-25):1混合进行第一次提取,过滤得一次滤液和一次滤渣;(2)将水加入一次滤渣中进行第二次提取,过滤得二次滤液和二次滤渣;(3)合并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用板框过滤机过滤后,滤液置于减压浓缩罐中;55-65℃、真空度0.07-0.09MPa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10(60℃测量),得浓缩浸膏;(4)将浓缩浸膏与蔗糖粉、麦芽糊精、矫味剂混合进行沸腾制粒、干燥,即得。优选地,所述第一次提取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温度为95-100℃,第一阶段时间为25-35分钟;第二阶段温度为80-90℃,第二阶段时间为35-45分钟;第三阶段温度为95-100℃,第三阶段时间为15-25分钟。优选地,所述第二次提取中水的加入量与第一次相同,第二次提取温度为80-90℃,时间为50-80分钟。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板框过滤机过滤采用160-200目的滤布,控制压力为0.2-0.4Mpa。具体的,在本专利技术中:细辛,拉丁学名:Asarum sieboldii Miq.,别名:华细辛、盆草细辛,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细辛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黄芩,拉丁学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等症。苍耳子,拉丁学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 in Fedde,属于一种祛风湿中药,主治: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白芷,拉丁学名: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性温,味辛,气芳香,微苦,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荆芥,拉丁学名:Nepeta cataria L.,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防风,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生用。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石菖蒲,拉丁学名:Acorus tatarinowii,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禾草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白术,拉丁学名: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是菊科苍术属的一种植物,单叶、狭长,花紫色,头状花序,以根茎入药,能治脾虚泄泻、水肿、痰饮等。桂枝,拉丁学名:CassiaTwig,又名玉桂、桂皮等,属樟目。能够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黄芪,拉丁学名:Leguminosae,又称北芪或北蓍,亦作黄耆或黄蓍,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赤藓糖醇,CAS号:149-32-6。甜菊糖,CAS号:57817-89-7。甘草甜素,CAS号:1405-86-3。麦芽糊精,CAS号:9050-36-6。蔗糖粉,CAS号:57-50-1,粒径300目。本专利技术辛芩颗粒剂,又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制剂,其制备方法提取效果好,制备的辛芩颗粒剂,是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纯中药
产品,能够益气固表,祛风通窍;可用于肺气不足、风邪外袭所致的鼻痒、喷嚏、流清涕,易感冒;对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显著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所述,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为同等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下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变化,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1辛芩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200g细辛、200g黄芩、200g苍耳子、200g白芷、200g荆芥、200g防风、200g石菖蒲、200g白术、200g桂枝、200g黄芪分别粉碎至20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辛芩颗粒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细辛、黄芩、苍耳子、白芷、荆芥、防风、石菖蒲、白术、桂枝、黄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辛芩颗粒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细辛、黄芩、苍耳子、白芷、荆芥、防风、石菖蒲、白术、桂枝、黄芪。2.一种辛芩颗粒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细辛10-20份、黄芩10-20份、苍耳子10-20份、白芷10-20份、荆芥10-20份、防风10-20份、石菖蒲10-20份、白术10-20份、桂枝10-20份、黄芪10-20份。3.一种辛芩颗粒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细辛10-20份、黄芩10-20份、苍耳子10-20份、白芷10-20份、荆芥10-20份、防风10-20份、石菖蒲10-20份、白术10-20份、桂枝10-20份、黄芪10-20份、蔗糖粉0.1-1份、麦芽糊精10-20份、矫味剂0.3-3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辛芩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矫味剂为赤藓糖醇、甜菊糖、甘草甜素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辛芩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矫味剂由赤藓糖醇、甜菊糖、甘草甜素混合而成,所述赤藓糖醇、甜菊糖、甘草甜素的质量比为(1-3):(1-3):(1-3)。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辛芩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细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敏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典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