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镀铬废水的处理工艺,该工艺先将所述废水调至酸性,利用微球吸附脱油后进入Fe‑C微电解反应器将Cr6+还原为Cr3+,再将出水进行混凝反应去除表面活性剂,混凝出水进行絮凝沉淀后再将出水pH调至碱性进一步絮凝沉淀进行絮凝沉淀,最终得到的上清液达标排放;该工艺解决了含铬废水处理难的问题,特别是还含有油和表面活性剂的复杂镀铬废水,整个处理系统能耗小、运行成本低、污泥量小,适宜工艺推广,而且微球吸附树脂可再生彻底,并且在还原Cr6+为Cr3+的同时,还可利用生成的Fe3+将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混凝去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水深度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镀铬废水的处理工艺、处理系统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镀铬废水呈酸性,铬离子主要以Cr(VI)的形式存在,Cr(VI)毒性较大,不但被人体吸收后具有致癌和诱发基因突变的危险,而且镀铬废水严重污染水源、土壤,破坏生态环境,因此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严格限制Cr(VI)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0.5 mg/L。对于此类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法和电解法。其中,离子交换法能达到排放标准,且出水水质较好,一般能循环使用。但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铬废水的一次投资较高,操作管理要求严格,在生产运行中往往会由于操作管理不善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于电解还原法,虽然具有体积小、占地少、耗电低、管理方便、效果好等特点,但其铁板耗量较多,污泥中混有大量的氢氧化铁,利用价值低,需妥善处理。另外,实际生产中电镀废水还含有油类和表面活性剂,例如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主要体现为COD,需要在排放之前进行去除。对于表面活性剂的去除方法较多,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如:泡沫分离法适用于较低浓度情况下的分离,但泡沫分离法对表面活性剂废水的COD 去除率不高,需要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膜分离法效率高、能耗小,但膜易污染,清洗困难,操作费用高;混凝法虽然处理成本低、工艺成熟,但其占地面积大、药剂用量大,并产生大量废渣与污泥,要常与其它的处理方法联合使用才能达到完全去除的目的,一般作为处理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废水的预处理;催化氧化法处理成本高;厌氧消化法处理废水可以避免产生大量的泡沫,但表面活性剂会对厌氧处理过程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生物氧化法可直接处理偏碱性的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时辅助其他处理技术可以得到更好效果;吸附法优点是速度快、稳定性好、设备占地小,主要缺点是投资较高、吸附剂再生困难、预处理要求较高。因此,针对上述情况,专利技术人总结前人经验综合考虑实际问题,开发出一种镀铬废水的处理工艺及其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镀铬废水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镀铬废水的处理工艺、处理系统及应用,该工艺根据镀铬废水含有铬、油和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综合利用微球吸附、Fe-C微电解反应和絮凝沉淀法实现了铬、油和表面活性剂的去除,最终得到的上清液达标排放,本系统的吸附树脂可再生彻底,并且在还原Cr6+为Cr3+的同时,还可利用生成的Fe3+将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混凝去除,整个系统能耗小、运行成本低、污泥量少,适宜工艺推广。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镀铬废水的处理工艺,先将所述废水调至酸性,利用微球吸附脱油后进入Fe-C微电解反应器将Cr6+还原为Cr3+,再将出水进行混凝反应去除表面活性剂,混凝出水进行絮凝沉淀后再将出水pH调至碱性进一步絮凝沉淀,最终得到的上清液达标排放。先将所述废水pH调至3~5,再以2~5BV/h的流速进入微球吸附柱脱油,吸附出水中油含量<3mg/L。所述Fe-C微电解反应器将Cr6+还原为Cr3+ 的气液体积比为3:1,进出水流速均为1-2BV/h 。所述混凝反应以Fe-C微电解反应产生的Fe3+盐或Fe(OH)3为混凝剂,混凝反应时间为1-3h。向混凝出水中加入聚合硫酸铁溶液进行絮凝沉淀,絮凝沉淀时间为1-2小时,得到絮凝出水。向絮凝出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至8~9,以聚合硫酸铁为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絮凝沉淀的反应时间为1~2h,上清液出水中Cr<0.01mg/L,COD<50mg/L,达标排放。一种实现上述权利要求所述工艺的处理系统,包括第一pH调节槽、微球吸附柱、Fe-C微电解反应器和沉淀单元;所述第一pH调节槽的出口与所述微球吸附柱的入口相连,所述微球吸附柱的出口与所述Fe-C微电解反应器的入口相连,所述Fe-C微电解反应器的出口与所述沉淀单元相连。所述沉淀单元还包括混凝槽、第一絮凝槽、第二pH调节槽和第二絮凝槽,所述混凝槽出口与所述第一絮凝槽入口相连,所述第一絮凝槽的出口与所述第二pH调节槽入口相连,所述第二pH调节槽与所述第二絮凝槽相连。一种如上述废水处理系统的用途,其应用于镀铬废水处理领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镀铬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有效地实现了含铬、油和表面活性剂废水的达标排放;2)本专利技术系统可广泛适用于含铬、油和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领域;3)本专利技术系统中微球吸附柱可再生彻底,并且在还原Cr6+为Cr3+的同时,还可利用生成的Fe3+将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混凝去除,整个系统能耗小、运行成本低、污泥量少,适宜工艺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含无机铵盐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的流程图。图中:1-第一pH调节槽;2-微球吸附柱;3-Fe-C微电解反应器;4-混凝槽;5-第一絮凝槽;6-第二pH调节槽;7-第二絮凝槽。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如下:如图1所示,一种镀铬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第一pH调节槽1、微球吸附柱2、Fe-C微电解反应器3和沉淀单元;pH调节槽1的出口与微球吸附柱2的入口相连,树脂吸附柱2的出口与Fe-C微电解反应器3的入口相连,Fe-C微电解反应器3的出口与沉淀单元相连。沉淀单元还包括混凝槽4、第一絮凝槽5、第二pH调节槽6和第二絮凝槽7,所述混凝槽4的出口与第一混凝槽5入口相连,所述第一混凝槽5的出口与第二pH调节槽6入口相连,所述第二pH调节槽6与第二絮凝槽7相连。本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镀铬废水处理领域。一种应用上述处理系统进行镀铬废水处理的处理工艺,先将废水调至酸性,利用微球吸附脱油后进入Fe-C微电解反应器将Cr6+还原为Cr3+,再将出水进行混凝反应去除表面活性剂,混凝出水先经一次絮凝沉淀得到絮凝出水,再将絮凝出水pH调至碱性后进一步絮凝沉淀,最终得到的上清液达标排放。其中,先将废水pH可调至3~5,再以2~5BV/h的流速进入微球吸附柱脱油,吸附出水中油含量<3mg/L;Fe-C微电解反应器将Cr6+还原为Cr3+ 的气液体积比优选为3:1,进出水流速均优选为1-2BV/h;混凝反应以Fe-C微电解反应产生的Fe3+盐或Fe(OH)3为混凝剂,混凝反应时间优选为1-3h,得到混凝出水;向混凝出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至8~9后以聚合硫酸铁为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上清液出水中Cr<0.01mg/L,COD<50mg/L,达标排放;絮凝沉淀的反应时间优选为1~2h.实施例1: 某电镀企业废水,pH=6,含Cr(Ⅵ)100mg/L,COD900mg/L。(1) 取100L上述废水,先加入硫酸调节pH=3,然后废水以2BV/h的流速进入微球吸附柱去除油类,吸附出水油<3mg/L; (2) 步骤(1)出水进入Fe-C微电解反应器将Cr6+还原为Cr3+,同时产生Fe3+,废水进出水流速为1BV/h,气液比为3:1,反应pH=3; (3) 步骤(2)出水pH=3,先进入混凝反应池,利用生成的Fe(OH)3混凝去除表面活性剂,反应pH=7,混凝反应时间为1h。(4) 步骤(3)出水先进入第二pH调节池加入Na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镀铬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先将所述废水调至酸性,利用微球吸附脱油后进入Fe‑C微电解反应器将Cr6+还原为Cr3+,再将出水进行混凝反应去除表面活性剂,混凝出水进行絮凝沉淀后再将出水pH调至碱性进一步絮凝沉淀,最终得到的上清液达标排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镀铬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先将所述废水调至酸性,利用微球吸附脱油后进入Fe-C微电解反应器将Cr6+还原为Cr3+,再将出水进行混凝反应去除表面活性剂,混凝出水进行絮凝沉淀后再将出水pH调至碱性进一步絮凝沉淀,最终得到的上清液达标排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先将所述废水pH调至3~5,再以2~5BV/h的流速进入微球吸附柱脱油,吸附出水中油含量<3mg/L。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Fe-C微电解反应器将Cr6+还原为Cr3+ 的气液体积比为3:1,进出水流速均为1-2BV/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反应以Fe-C微电解反应产生的Fe3+盐或Fe(OH)3为混凝剂,混凝反应时间为1-3h。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向混凝出水中加入聚合硫酸铁溶液进行絮凝沉淀,絮凝沉淀时间为1-2小时,得到絮凝出水。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刘晨明,李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