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一种人体工程学腰凳,包括腰带及凳体,腰带上设有容纳腔及可拆卸连接在容纳腔顶部的容纳腔盖体,凳体装设在容纳腔内,容纳腔具有靠近腹部的后内壁;后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与后内壁之间形成具有朝上开口的第一容置区;凳体由贴腹部及支撑部组成,贴腹部由上而下穿设于第一容置区内,支撑部朝向容纳腔盖体设置并与贴腹部连接形成“7”字型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高容纳腔内空间利用率,同时赋予容纳腔内良好的透气性,且便于携带,并通过定位结构保证贴腹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后翘,继而保证整个凳体不会前倾,在使用过程中位置牢固、结构稳定,安全性能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婴幼儿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人体工程学腰凳。
技术介绍
传统的婴儿腰凳包括腰带和凳体,腰带上设有凳体容纳袋,凳体内置于容纳袋内,形成婴儿腰凳。这种腰凳结构中的凳体2’充满整个容纳袋,如图2所示,不仅体积大、重量大,而且空间也得不到充分利用,不便于存放一些随身携带的婴儿物品,同时也影响到该容纳袋内的透气性能。为此,中国公告号CN204306480U公开了一种新型婴儿腰凳,包括腰带和凳体,腰带上设有收纳袋,收纳袋由底袋和袋盖构成,所述凳体由贴腹部和支撑部构成,所述凳体装入收纳袋中,凳体的贴腹部紧贴收纳袋的内侧面,支撑部与袋盖底面相贴。但是,这种新型婴儿腰凳仍存在安全缺陷:由于凳体的贴腹部和支撑部构成7字型,当婴儿坐在支撑部上时给予凳体向下的作用力,而贴腹部位置处又没有能够限制贴腹部前倾的定位结构,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整个凳体易发生前倾后翘,致使婴幼儿坐在上面不安稳,有滑落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体工程学腰凳,在保证容纳腔空间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及良好的透气性外,还保证装设于容纳腔内的凳体在使用过程中位置稳定、不会前倾后翘,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体工程学腰凳,包括腰带及凳体,所述腰带上设有容纳腔及可拆卸连接在容纳腔顶部的容纳腔盖体,所述凳体装设在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具有靠近腹部的后内壁;所述后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与后内壁之间形成具有朝上开口的第一容置区;所述凳体由贴腹部及支撑部组成,所述贴腹部由上而下穿设于第一容置区内,所述支撑部朝向容纳腔盖体设置并与贴腹部连接形成“7”字型结构。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为片状结构,所述支撑部上端面设有容置盲槽,所述容置盲槽的槽壁呈与婴儿臀部相配合的向下凹陷的圆弧面。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和贴腹部均为片状结构,所述支撑部和贴腹部上分别设有若干贯穿孔。优选地,所述容纳腔盖体内装设有柔性垫层。优选地,所述容纳腔盖体下端面连接有辅助定位结构,所述辅助定位结构与容纳腔盖体之间形成与支撑部形状相匹配的第二容置区。优选地,所述容纳腔盖体具有靠近腹部的后端缘及连接后端缘两端的前端缘,所辅助定位结构由左片体和右片体组成;所述左片体的前端缘对应连接容纳腔盖体的前端缘,所述右片体的前端缘对应连接容纳腔盖体的前端缘,且所述左片体的右端缘前部和右片体的左端缘前部车缝连接或一体连接,所述左片体的右端缘后部和右片体的左端缘后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由至少一个横条组成,每个所述横条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后内壁上且所述横条的中部与所述后内壁相分离,所述横条中部与后内壁之间的空间与贴腹部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容置区为各横条中部与后内壁之间的空间。优选地,所述横条为松紧带。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呈沿所述后内壁平面设置的上部开口的袋状结构,所述袋状结构与贴腹部形状相匹配。优选地,所述袋状结构上部开口设有弹力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7字型凳体替代常规的实心泡沫体或空心泡沫体,如此可充分提高容纳腔内空间利用率,可用于收纳、存放其他随身物品或婴儿用品等,同时也赋予容纳腔内良好的透气性,且便于携带;由于在容纳腔后内壁设置定位结构,通过定位结构与后内壁之间形成具有朝上开口的第一容置区,贴腹部由上而下穿设于第一容置区内,从而保证贴腹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后翘,继而保证整个凳体不会前倾,在使用过程中位置牢固、结构稳定,安全性能佳,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凳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凳体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凳体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凳体位置处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定位结构与后内壁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定位结构与后内壁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凳体位置处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定位结构与后内壁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定位结构与后内壁俯视图。图11为本技术辅助定位结构与容纳腔盖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腰带;2、凳体;21、贴腹部;22、支撑部;201、贯穿孔;202、容置盲槽;3、容纳腔;4、容纳腔盖体;41、后内壁;5、柔性垫层;6、定位结构;60、第一容置区;61、横条;62、袋状结构;620、弹力带;7、辅助定位结构;71、左片体;72、右片体;73、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人体工程学腰凳,包括腰带1及凳体2。所述腰带1的两端通过卡扣和/或魔术贴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并可通过调整连接位置实现腰带1围度大小的调整,以适应不同使用者。所述腰带1上设有容纳腔3及可拆卸连接在容纳腔3顶部的容纳腔盖体4,优选地通过拉链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3具有靠近腹部的后内壁41及连接后内壁41左右两端的前内壁,所述容纳腔盖体4连接后内壁41顶部和前内壁顶部。为提高婴幼儿坐姿舒适度,可在所述容纳腔盖体4内装设有柔性垫层5,所述柔性垫层5可采用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海绵体。所述凳体2装设在容纳腔3内并由容纳腔盖体4覆盖,所述凳体2由贴腹部21及支撑部22组成,所述支撑部22朝向容纳腔盖体4设置并与所述贴腹部21相互连接形成“7”字型结构。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贴腹部21可为U
型架体,所述支撑部22为连接U型架体两个上端的弧形架体,如图4所示。另外,本实施例所述的贴腹部21和支撑部22也可同为片状结构,如图3所示。若本实施例所述凳体2的贴腹部21和支撑部22均为片状结构的话,为降低凳体2自身重量同时赋予一定的透气排湿性能,可在所述支撑部22和贴腹部21上分别设有若干贯穿孔201,同时为提高婴幼儿的坐姿舒适度,可在所述支撑部22上端面设有容置盲槽202,所述容置盲槽202的槽壁呈与婴儿臀部相配合的向下凹陷的圆弧面。所述后内壁41上固定连接有定位结构6,所述定位结构6与后内壁41之间形成具有朝上开口的第一容置区60,所述贴腹部21由上而下穿设于第一容置区60内,通过所述定位结构6、后内壁41及使用者腰腹部的顶压作用,保证所述贴腹部21在使用状态下不会脱离第一容置区60,继而保证所述支撑部22不会下翻而影响婴幼儿的安全舒适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所述定位结构6由至少一个横条61组成,优选采用松紧带,可为一条,或为上下间隔设置的多条。每个所述横条61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后内壁41上且所述横条61的中部与所述后内壁41相分离,所述横条61中部与后内壁41之间的空间与贴腹部21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容置区60为各横条61中部与后内壁41之间的空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所述凳体2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和位置牢固,所述容纳腔盖体4下端面连接有辅助定位结构7,所述辅助定位结构7与容纳腔盖体4之间形成与支撑部22形状相匹配的第二容置区,如图11所示。所述容纳腔盖体4具有靠近腹部的后端缘及连接后端缘两端的前端缘,所辅助定位结构7由左片体71和右片体72组成。所述左片体71的前端缘对应连接容纳腔盖体4的前端缘,所述右片体72的前端缘对应连接容纳腔盖体4的前端缘,且所述左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体工程学腰凳,包括腰带及凳体,所述腰带上设有容纳腔及可拆卸连接在容纳腔顶部的容纳腔盖体,所述凳体装设在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具有靠近腹部的后内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与后内壁之间形成具有朝上开口的第一容置区;所述凳体由贴腹部及支撑部组成,所述贴腹部由上而下穿设于第一容置区内,所述支撑部朝向容纳腔盖体设置并与贴腹部连接形成“7”字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工程学腰凳,包括腰带及凳体,所述腰带上设有容纳腔及可拆卸连接在容纳腔顶部的容纳腔盖体,所述凳体装设在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具有靠近腹部的后内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与后内壁之间形成具有朝上开口的第一容置区;所述凳体由贴腹部及支撑部组成,所述贴腹部由上而下穿设于第一容置区内,所述支撑部朝向容纳腔盖体设置并与贴腹部连接形成“7”字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工程学腰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片状结构,所述支撑部上端面设有容置盲槽,所述容置盲槽的槽壁呈与婴儿臀部相配合的向下凹陷的圆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工程学腰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和贴腹部均为片状结构,所述支撑部和贴腹部上分别设有若干贯穿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工程学腰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盖体内装设有柔性垫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工程学腰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盖体下端面连接有辅助定位结构,所述辅助定位结构与容纳腔盖体之间形成与支撑部形状相匹配的第二容置区。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佳仁,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蓓优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