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视网膜光损伤测量装置,属于生物化学检测领域。其包括第一温湿度调节单元、温湿度传感器、固定隔光板、细胞培养皿、第二温湿度调节单元、测试平台、测量箱、第一滤光系统、第二滤光系统、测试光源放置台、测试光源、第一减速机电机、第二减速机电机和控制和显示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视网膜光损伤测量装置能提供稳定的测试环境和测试条件,实现定量且准确有效地评定光源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光损伤程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目前利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评价有无光损伤等的评价结果存在可重复性、精确性方面的重大问题,从而为相关的照明产品研发和科研提供数据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物化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定量评定光源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光损伤的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评价不同光源对人眼视网膜的安全性,通常使用主观的反馈式调查或者动物个体进行大量的光损伤试验。这些试验中,将光照所产生的对人眼的刺激与组织损伤统称为光化学损伤试验。在近40年来研究中,许多学者利用各种实验动物(主要是小动物)进行了大量的有关视网膜光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作为光损伤试验方法中应用最广的方法,已知的有例如对小动物进行高强度光照或持续光照损伤。该试验方法如下:使用小鼠或大鼠,放置于设有高强度光照的鼠笼中,一定时间之后对动物眼睛进行视功能评估,或取动物眼球固定切片后评价视网膜细胞的凋亡程度,试验时取非光照动物作为阴性对照,对所取得的判断结果进行比较,并由此评价光对动物眼睛的损伤程度。然而,但由于实验动物是运动的个体,对接收恒定光照强度这一实验条件往往无法达到,以致其实验研究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及科学可信度也就大大下降。此外,由于近年来的动物福利问题、欧洲等出现的强化动物实验规范,对开发不使用实验动物的光损伤试验方法用的替代法的要求强烈。另一方面,部分研究证明体外(in vitro)培养细胞会在光照射的影响下发生细胞凋亡。试验方法。目前,国内外开始关注和侧重于对体外培养视网膜细胞(光感受器细胞)进行光损伤机制及药物开发的研究。Aicha Laabich等利
用体外培养的牛视网膜细胞,在A2E和强光条件下使用不同黄酮醇物质研究其防护作用(Exp Eye Res 2007;85:154-165.)。Gerassimos Lascaratos等人利用视网膜细胞对可见光影响线粒体作用诱导神经性死亡进行了相关研究(Vision Res 2007;47:1191-1201.)。Aicba Laabicb等也利用牛原代培养的视网膜细胞,探究了藏红花原色素对蓝白光介导细胞死亡的防护作用进行了研究(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6;47:3156-3163.)。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细胞可以作为评估视网膜光损伤的模型。然而,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稳定体系可以精确评价特定光源对视网膜细胞的光化学损伤程度。首先是细胞选择问题。有些研究使用了原代培养的动物视网膜感光细胞,但这类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无法稳定扩增,因此试验的可重复性较差;有些研究使用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但该类细胞在培养的不同阶段呈现完全不同的细胞生理特性,因此也导致了不同研究的结果差异性很大。目前利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评价有无光损伤等的评价结果存在可重复性、精确性方面的重大问题,而且在实际预测对人眼视网膜的安全性方面,这种方法也并不是总能充分令人满意,人们期望开发一套稳定的、高精度的体外光化学损伤试验装置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公知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视网膜光损伤测量装置与定量评价方法。该装置能提供稳定的测试环境和测试条件,通过定量的评价方法能够准确有效的评定光源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光损伤程度,从而为相关的照明产品研发和科研提供数据支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温湿度调节单元1、温湿度传感器2、固定隔光板3、细胞培养皿4,第二温湿度调节单元2、测试平台6、测量箱
7、第一滤光系统(第一升降轴轴71和第一滤光膜层8)、第二滤光系统(第二升降轴72和第二滤光膜层9)、测试光源放置台10、升降轴固定卡件11、测试光源101、第一减速机电机13、第二减速机电机12、控制和显示单元14、气体分析装置15。其中测量箱整体结构为一个密闭的圆筒型,外部光线不会照入内部,密闭的圆筒可以从顶部或底部打开,进行内部结构的调整和放置。测试平台位于中上部,第一二滤光系统位于中部,测试光源放置台位于中下部。可将多个细胞培养皿4分组(测试组和对照组)放置于测试平台6上,用于定量分析视网膜细胞的光损伤程度。对照组区域会放置遮光层41完全屏蔽光源的照射。测试光源101以分布均匀的方式放置在测试光源放置台10内,并通过测试光源放置台10的控制单元14对测试光源101进行打开和关闭的控制。测试光源101可以是根据测试需求,配置不同的光源,例如LED、荧光灯、球泡灯等,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温湿度调节单元1包括进风机、出风机和加湿机,第二温湿度调节单元2包括一个进风机、出风机和除湿机,能依据温湿度传感器2实时采集的温湿度信号,进行温湿度的调控,保证测量箱内的温度稳定在37±1℃,湿度小于等于85%。其中,第一滤光系统由第一滤光膜层8和第一升降轴71组成,第一滤光膜层8可衰减光强度,第一滤光膜层8固定在第一升降轴71上,可以上下升降有效调节照在培养皿4上的不同比例光照强度。第一滤光膜层可以手动进行更换不同透射比的滤光膜。第二滤光系统由第二滤光膜层9和第二升降轴72组成,第二滤光膜层9改变光谱成分,第二滤光膜层9固定在第二升降轴72上,可以调节光的不同光谱的透射比,达到评测不同光谱的目的。第二滤光膜层9可以手动进行更换不同透射光谱的滤光膜。所述第一升降轴71位于第二升降轴72的内部,两个轴可以各自独立相对运动。第一减速机电机13驱动第一升降轴71的升降,第二减速机电机12驱动第一升降轴72的升降。所述控制和显示单元14可以控制第一减速机电机13和第二减速机电机12的开启和关闭,可以控制测试平台10的通电开关,可以实时显示温湿度传感器2的实时温湿度,并根据温度变化控制第一温湿度调节单元和第二温湿度调节单元实时调节装置内的温湿度。控制和显示单元14可以是固定终端(台式机)和便携式(手机或Pad)终端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第一温湿度调节单元1能依据温湿度传感器2实时采集的温湿度信号,进行温湿度的调控,保证测量箱内的温度稳定在37±1°,湿度小于等于85%。所述细胞培养皿2在定量测试过程中应放置在测试平台6上。所述测试平台6是透明结构,保证下部在测试光源放置台10所装配的测试光源101发射的光线能够透过测试平台6照射到细胞培养皿中,测试平台6上可放置多个培养皿4,并均匀排布,测试平台6上的培养皿4将分成测试组和对照组用于定量分析视网膜细胞的光损伤程度,对照组区域会放置遮光层9完全屏蔽光源的照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2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放置在测试平台6上,用于监控细胞培养皿4所处的温湿度状态。所述测试光源放置台10位于测量箱7的底部,测试时,将测试光源101均匀的分布固定在测试光源放置区台上。测试光源放置台(10)的中心位置设有容纳第二升降轴(72)穿过的通孔。所述测量箱7为一个密闭的圆筒型箱体,能有效屏蔽外界的光照对测试光源的影响,确保照射到细胞培养皿的光刺激均来自测试光源。所述控制和显示终端14可以是固定终端(台式机)和便携式(手机或Pad)终端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控制和显示单元(14)分别与第一温湿度调节单元(1)、温湿度传感器(2)、第二温湿度调节单元(5)相连,接收并实时显示温湿度传感器(2)采集的温湿度数据,控制第一温湿度调节单元(1)或第二温湿度调节单元(5)进行温湿度调节;。所述固定隔光板(3)垂直安装在测试平台(6)的上表面,其高度为测试平台(6)的上表面到圆筒结构顶部的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视网膜光损伤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温湿度调节单元(1)、温湿度传感器(2)、固定隔光板(3)、细胞培养皿(4)、第二温湿度调节单元(5)、测试平台(6)、测量箱(7)、第一滤光系统、第二滤光系统、测试光源放置台(10)、测试光源(101)、第一减速机电机(13)、第二减速机电机(12)和控制和显示单元(14);测量箱(7)为密闭的圆筒结构,其顶部或底部能够打开;测试平台(6)位于测量箱(7)的中上部,第一滤光系统和第二滤光系统位于测量箱(7)的中部,测试光源放置台(10)位于测量箱(7)的中下部;固定隔光板(3)垂直安装在测试平台(6)的上表面;测试光源(101)放置在测试光源放置台(10)内;第一滤光系统由第一滤光膜(8)和第一升降轴(71)组成,第一滤光膜(8)固定在第一升降轴(71)上;第二滤光系统由第二滤光膜(9)和第二升降轴(72)组成,第二滤光膜(9)固定在第二升降轴(72)上;所述第一升降轴(71)位于第二升降轴(72)的内部,两个轴能各自独立地相对运动;第一减速机电机(13)驱动第一升降轴(71)的升降,第二减速机电机(12)驱动第二升降轴(72)的升降;测试光源放置台(10)的中心位置设有容纳第二升降轴(72)穿过的通孔;细胞培养皿(4)放置于测试平台(6)上;控制和显示单元(14)分别与第一温湿度调节单元(1)、温湿度传感器(2)、第二温湿度调节单元(5)、第一减速机电机(13)、第二减速机电机(12)、测试光源放置台(10)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网膜光损伤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温湿度调节单元(1)、温湿度传感器(2)、固定隔光板(3)、细胞培养皿(4)、第二温湿度调节单元(5)、测试平台(6)、测量箱(7)、第一滤光系统、第二滤光系统、测试光源放置台(10)、测试光源(101)、第一减速机电机(13)、第二减速机电机(12)和控制和显示单元(14);测量箱(7)为密闭的圆筒结构,其顶部或底部能够打开;测试平台(6)位于测量箱(7)的中上部,第一滤光系统和第二滤光系统位于测量箱(7)的中部,测试光源放置台(10)位于测量箱(7)的中下部;固定隔光板(3)垂直安装在测试平台(6)的上表面;测试光源(101)放置在测试光源放置台(10)内;第一滤光系统由第一滤光膜(8)和第一升降轴(71)组成,第一滤光膜(8)固定在第一升降轴(71)上;第二滤光系统由第二滤光膜(9)和第二升降轴(72)组成,第二滤光膜(9)固定在第二升降轴(72)上;所述第一升降轴(71)位于第二升降轴(72)的内部,两个轴能各自独立地相对运动;第一减速机电机(13)驱动第一升降轴(71)的升降,第二减速机电机(12)驱动第二升降轴(72)的升降;测试光源放置台(10)的中心位置设有容纳第二升降轴(72)穿过的通孔;细胞培养皿(4)放置于测试平台(6)上;控制和显示单元(14)分别与第一温湿度调节单元(1)、温湿度传感器(2)、第二温湿度调节单元(5)、第一减速机电机(13)、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建奇,杨帆,杜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阳明智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