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螺旋桨,包括桨夹、至少两个桨叶及至少两个连接件。每个所述桨叶均包括枢接部。所述桨叶均能够相对所述桨夹旋转。所述桨夹对应安装所述桨叶的部位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桨叶的枢接部枢接。所述桨夹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与所述桨叶连接。所述桨叶的枢接部与所述桨夹的夹持部之间具有相同的转动阻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折叠螺旋桨的动力组件以及一种包括所述动力组件的无人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螺旋桨,一种包括该折叠螺旋桨的动力组件以及一种包括所述动力组件的无人机。
技术介绍
在无人机领域中,螺旋桨的桨叶与桨夹之间的固定通常采用螺丝锁合。通过调节螺丝锁合的松紧程度可调节桨叶与桨夹之间的松紧程度。然而,当螺旋桨包括多个桨叶时,由于螺丝锁合通常由人工作业完成,而人工作业具有主观性,无法保证每个桨叶与桨夹之间的松紧程度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折叠螺旋桨、动力组件及无人机。一种折叠螺旋桨,包括桨夹、至少两个桨叶及至少两个连接件。每个所述桨叶均包括枢接部。所述桨叶均能够相对所述桨夹旋转。所述桨夹对应安装所述桨叶的部位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桨叶的枢接部枢接。所述桨夹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与所述桨叶连接。所述桨叶的枢接部与所述桨夹的夹持部之间具有相同的转动阻尼。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夹持部包括两个相向设置的夹持臂,所述枢接部夹设在所述两个夹持臂之间,并通过一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两个夹持臂枢接。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夹持臂均形成有夹持孔,所述枢接部形成有枢接孔,所述连接件穿设在所述枢接孔及所述夹持孔中,以使所述桨叶与所述桨夹枢接。进一步地,所述桨夹包括限位部,每个所述连接件均包括卡合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合部凹凸配合,以限制所述桨夹与所述连接件相对转动。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每个所述夹持孔的孔壁,所述卡合部位于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端且分别位于两个相向设置的所述夹持臂的夹持孔中。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及所述卡合部均为凸起结构及凹槽结构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及所述卡合部均连续或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为凸起结构,所述卡合部为凹槽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为凹槽结构,所述卡合部为凸起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桨叶和所述至少两个连接件为一体结构,所述至少两个连接件与所述桨夹枢接;或者所述至少两个连接件和所述桨夹为一体结构,所述至少两个连接件与所述至少两个桨叶枢接。进一步地,所述桨夹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桨叶枢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桨夹一起注塑成型为一体。进一步地,所述桨叶的枢接部的上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还设置有自润滑性材料层。一种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及所述折叠螺旋桨。所述折叠螺旋桨包括桨叶和桨夹,并通过桨夹与所述电机连接。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及所述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机臂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折叠螺旋桨、动力组件及无人机,由于在已经成型出的桨叶上成型桨夹,利用注塑液体冷却时收缩的性能,在桨叶和桨夹之间形成均匀的空隙,从而保证了桨夹和每个所述桨叶之间具有大致相同的阻尼,保证螺旋桨的稳定性。且无需额外人工装配,节省人力和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折叠螺旋桨的组合示意图。图2为图1的折叠螺旋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折叠螺旋桨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1的折叠螺旋桨的仰视示意图。图5为图1的折叠螺旋桨的正视示意图。图6为图5的折叠螺旋桨沿VI-VI线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折叠螺旋桨制作方法的流程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折叠螺旋桨100桨夹10桨叶20连接件30框体11轴接部12连接部13夹持部14限位部15收容空间111轴孔121连接臂131第一鳍部132第二鳍部133夹持臂141相向面1411相背面1412凹槽1413夹持孔1414枢接部21枢接孔211卡合部3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提供的折叠螺旋桨、动力组件及无人机,以及一种折叠螺旋桨制作方法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的折叠螺旋桨100包括一个桨夹10、两个桨叶20及两个连接件30。所述连接件30与所述桨叶20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桨叶20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连接件30与所述桨夹10枢接。所述桨叶20能够相对所述桨夹10旋转。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桨叶20能够绕其对应的连接件30相对所述桨夹10旋转。所述桨夹10与每个所述连接件30之间具有均匀的空隙。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桨夹10与每个所述连接件30通过凹凸配合限制两者之间的相对转动。所述桨夹10通过注塑成型与所述桨叶20配合,使得所述连接件30与所述桨夹10之间具有均匀的空隙。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6,所述桨夹10通过注塑成型,包括一个框体11、一个轴接部12、一个连接部13、两个夹持部14及四个限位部15。所述框体11大致呈圆筒状,其形成有一个贯穿的圆柱形的收容空间111。所述收容空间111用于收容所述轴接部12及所述连接部13。所述轴接部12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11内,且与所述框体11同轴设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接部12大致呈弹头状。所述轴接部12形成有一个轴孔121。所述轴孔121用于与一驱动轴(图未示)连接。所述连接部13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11内,且连接在所述框体11与所述轴接部12之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13包括三个连接臂131。所述三个连接臂131沿所述框体11的径向呈放射状排列,且所述三个连接臂131中每两个相邻的连接臂131之间间隔相同角度。即,所述三个连接臂131将所述圆柱形的收容空间111等分成三个扇形柱状空间。每个连接臂131与所述轴接部12相连的端部延伸有第一鳍部132。每个连接臂131与所述框体11相连的端部延伸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鳍部132对应的第二鳍部133。所述第一鳍部132的延伸方向一致,均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鳍部133的延伸方向一致,且与所述第一鳍部132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鳍部132及其对应的第二鳍部133位于同一扇形柱状空间内。所述第一鳍部132及第二鳍部133均位于所述连接臂131背离所述轴接部12弹头端的端部。所述第一鳍部132及第二鳍部133用于加速所述框体11内空气的吸入及排出。所述夹持部14自所述框体11向背离所述轴接部12的方向径向延伸设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夹持部14相背设置。所述两个夹持部14的结构相同。所述夹持部14包括相向设置的两个夹持臂141。每个所述夹持臂141包括朝向另一夹持臂141的相向面1411及背离另一夹持臂141的相背面1412。所述相背面1412均形成有一个凹槽1413。所述凹槽1413底部均形成有夹持孔1414。所述夹持孔1414延伸并贯穿所述相向面1411。每个所述夹持臂141的夹持孔1414的孔壁上均形成有一个所述限位部15。所述两个桨叶20与所述两个夹持部14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桨叶20与对应的夹持部14通过一个所述连接件30枢接。每个所述桨叶20包括枢接部21及与所述枢接部21相连的叶部22。所述枢接部21与所述桨叶20对应的夹持部14通过一个所述连接件30枢接。所述枢接部21夹设在所述桨叶20对应的夹持部14的两个夹持臂141之间,并通过一个所述连接件30与所述两个夹持臂141枢接。所述枢接部21形成有贯穿的枢接孔211。所述枢接孔211与所述两个夹持臂141的夹持孔1414对应。所述枢接孔211及所述两个相向设置的夹持臂141的夹持孔1414用于穿设所述连接件,以使所述桨叶20与所述桨夹10枢接。其中,所述枢接部21的上下表面与所述两个夹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螺旋桨,包括桨夹、至少两个桨叶及至少两个连接件,每个所述桨叶均包括枢接部,所述桨叶均能够相对所述桨夹旋转,所述桨夹对应安装所述桨叶的部位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桨叶的枢接部枢接,所述桨夹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与所述桨叶连接,所述桨叶的枢接部与所述桨夹的夹持部之间具有相同的转动阻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螺旋桨,包括桨夹、至少两个桨叶及至少两个连接件,每个所述桨叶均包括枢接部,所述桨叶均能够相对所述桨夹旋转,所述桨夹对应安装所述桨叶的部位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桨叶的枢接部枢接,所述桨夹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与所述桨叶连接,所述桨叶的枢接部与所述桨夹的夹持部之间具有相同的转动阻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夹持部包括两个相向设置的夹持臂,所述枢接部夹设在所述两个夹持臂之间,并通过一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两个夹持臂枢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夹持臂均形成有夹持孔,所述枢接部形成有枢接孔,所述连接件穿设在所述枢接孔及所述夹持孔中,以使所述桨叶与所述桨夹枢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夹包括限位部,每个所述连接件均包括卡合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合部凹凸配合,以限制所述桨夹与所述连接件相对转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每个所述夹持孔的孔壁,所述卡合部位于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端且分别位于两个相向设置的所述夹持臂的夹持孔中。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及所述卡合部均为凸起结构及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