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航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矢量推力涵道风扇,主要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矢量推力涵道风扇,包括喷管和涵道,所述的喷管和涵道通过机械动联接连接;所述的涵道内部设有:一级风叶、二级风叶、差速器、行星支架、行星齿轮、支撑肋板、无刷电机;所述的无刷电机固定于主涵道外壳的固定管上,所述的一级风叶与二级风叶通过差速器连接,所述的一级风叶、二级风叶、行星支架、差速器分别插入无刷电机的电机轴中;所述的行星支架设有探出轴,所述的行星齿轮插入探出轴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矢量推力涵道风扇,具有转速快、涵道风扇震动小、稳定性强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涵道风扇,具体为一种高效矢量推力涵道风扇,属于航模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航模的涵道风扇都是单个涵道风页,并且不具有矢量推进性能。导致风扇推进力小,推进方向单一。严重影响航模的机动性能。使航模难以做高难度的特技与机动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矢量推力涵道风扇,具有转速快、涵道风扇震动小、稳定性强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矢量推力涵道风扇,包括喷管和涵道,所述的喷管和涵道通过机械动联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械动联接为设置在涵道外壳上的滑杆和与之活动连接的导杆,所述的导杆喷管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涵道外壳的外部设有与滑杆配合使用的导向孔,涵道外壳的内部设有支撑肋板。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孔为4个。进一步的,所述的喷管的尾部采用缩口设计。进一步的,所述的涵道内部设有:一级风叶、二级风叶、差速器、行星支架、行星齿轮、支撑肋板、无刷电机;所述的无刷电机固定于主涵道外壳的固定管上,所述的一级风叶与二级风叶通过差速器连接,所述的一级风叶、二级风叶、行星支架、差速器分别插入无刷电机的电机轴中;所述的行星支架设有探出轴,所述的行星齿轮插入探出轴中。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级风叶装入无刷电机的电机轴中并与差速器的上齿轮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差速器的上齿轮插入无刷电机的电机轴中,与行星齿轮进行齿轮配合;所述的二级风叶与差速器的下齿轮通过螺栓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的行星支架与无刷电机的电机轴通过顶丝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探出轴的数量为3个。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级风叶或二级风叶与无刷电机的电机轴之间卡入卡簧进行限位。进一步的,所述的二级风叶与无刷电机之间设置推力轴承。进一步的,所述的探出轴的最外端卡入卡簧进行限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涵道风扇不仅实现了航模在多个方向的推进,而且推进力大,可满足航模做高难度的特技与激动动作。附图说明本技术共含6幅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C-C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A-A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B-B剖面图。其中:1、喷管,2、涵道外壳,3、滑杆,4、导杆,5、导向孔,6、一级风叶,7、二级风叶,8、差速器,9、行星支架,10、行星齿轮,11、支撑肋板,12、固定管,13、电机轴,14、探出轴,15、下齿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一种高效矢量推力涵道风扇,包括喷管1和涵道,所述的喷管1和涵道通过机械动联接连接;所述的机械动联接为:设置在涵道外壳2上的滑杆3和与之活动连接的导杆4,所述的导杆4与喷管1可活动的连接;喷管1的尾部采用缩口设计,以便于所述的涵道外壳2上设有与滑杆3配合使用的4个导向孔5,可插入控制矢量推力的滑杆3,通过舵机控制滑杆3可以控制矢量推力喷口的方向;所述的涵道内部设有:一级风叶6、二级风叶7、差速器8、行星支
架9、行星齿轮10、支撑肋板11、无刷电机;所述的无刷电机固定于涵道外壳2的固定管12上,所述的一级风叶6装入无刷电机的电机轴13中并与差速器8的上齿轮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二级风叶7与差速器8的下齿轮15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行星支架9设有3个探出轴14,所述的行星齿轮10插入探出轴14中;所述的差速器8的上齿轮插入无刷电机的电机轴13中,与行星齿轮10进行齿轮配合;所述的行星支架9与无刷电机的电机轴13通过顶丝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无刷电机通过螺栓固定于涵道外壳2的固定管12上。涵道外壳2的固定支撑肋板11可以增强无刷电机的稳定性。二级风叶7插入无刷电机的电机轴13中,机械配合关系为间隙配合,使二级风叶7与电机轴13之间的摩擦尽可能小。二级风叶7后端与无刷电机前端之间加入推力轴承,减小两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将差速器8下齿轮15插入无刷电机的电机轴13,并且用螺栓将二级风叶7与差速器8下齿轮15固定。将行星支架9插入到无刷电机轴13中,行星支架9与无刷电机的电机轴13通过顶丝固定在一起,并将行星齿轮10插入行星支架9的三个小探出轴14中。行星支架9的三个小探出轴14的最外端卡入卡簧进行限位。再将差速器8上齿轮(与差速器8下齿轮15对称)装入无刷电机的电机轴13中,与三个行星齿轮10进行齿轮配合。将行星支架9安装在电机轴13上,一级风叶6与差速器8上齿轮通过螺栓固定,无刷电机的电机轴13与一级风叶6前端卡入卡簧进行限位。当无刷电机转动时,直接带动行星支架9旋转,行星支架9上的行星齿轮10会进行绕电机轴13的旋转与自旋。行星齿轮10的自旋会通过齿轮齿带动差速器8上齿轮、下齿轮15旋转。此时一级风叶6与二级风叶7会相向旋转,一级风叶6与二级风叶7旋转带动空气向后运动,形成气流喷射。由于力的相互作用,产生向前的推进力。本技术由于使用了一个无刷电机带动了一级风叶6与二级风叶7两个风叶高速旋转,提供的推力远远大于单个风叶所产生的推力。矢量推力喷管采用了尾缩的设计方法,使得气流在喷出时气压增
大,流速加快,进一步提升了推力。喷管1为矢量推力喷管,其前端均匀分布的脚支座与滑杆3上方的平面探出部分通过防松螺丝螺母固定,要求转动阻力尽可能小。滑杆3后端的光滑杆部分插入涵道外壳2的导向孔5中。四个滑杆3中任意两个滑杆3的前端各连接一个舵机,另外两个滑杆3前端用弹簧连接在涵道外壳2的导向孔5最前端。当舵机摆动时,连杆会前后运动,喷管的朝向会发生改变。达到推力矢量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矢量推力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喷管(1)和涵道,所述的喷管(1)和涵道通过机械动联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矢量推力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喷管(1)和涵道,所述的喷管(1)和涵道通过机械动联接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矢量推力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动联接为:设置在涵道外壳(2)上的滑杆(3)和与之活动连接的导杆(4),所述的导杆(4)与喷管(1)可活动的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矢量推力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涵道外壳(2)上设有与滑杆(3)配合使用的导向孔(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矢量推力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孔(5)为4个。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矢量推力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1)的尾部采用缩口设计。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矢量推力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涵道内部设有:一级风叶(6)、二级风叶(7)、差速器(8)、行星支架(9)、行星齿轮(10)、支撑肋板(11)、无刷电机;所述的无刷电机固定于涵道外壳(2)的固定管(12)上,所述的一级风叶(6)与二级风叶(7)通过差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毓鑫,蓝健,刘梓楠,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