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包括一左右对称的U形钛板,钛板前份固定两侧颏部的移植骨块,钛板中份固定两侧下颌骨体部的腓骨骨块,钛板后份固定下颌升支,所述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为U形32孔、30孔或28孔钛板,以正中为界,分为左右两个对称的16孔板、15孔板或14孔板,其中所述钛板前份为2孔,且两孔间距比钛板中份的孔间距宽,所述钛板中份为密集排列的8孔、7孔或6孔,所述钛板后份为密集排列的6孔。本装置设计为适合于成年中国人使用的U形重建板,减少了钛板的平面内弯制,降低了弯制难度,有利于重建板与下颌骨各移植骨块紧密贴合。此外,钛板前份两个钉孔间距离较宽,为牙种植预留了位置,简化手术步骤,减少患者创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讲,涉及口腔颌面修重建外科手术中使用的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
技术介绍
下颌骨腓骨重建坚强内固定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应用小型钛板或重建钛板进行内固定。有研究选用小钛板进行固定腓骨段,认为其具有灵活性大、塑性容易等优点,且与腓骨贴合紧密(区德明,吴颖,刘军,廖贵清,小型钛板用于腓骨重建下颌骨的临床疗效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5.25(4):p.293-296.),但其缺点是强度不足,不利于较长的骨段修复。重建板具有良好的强度,但术中弯制难度大,难以弯出与骨外形贴合的形态,易存在骨间隙,产生金属疲劳,从而大大减少重建板的使用寿命和修复重建效果。4mm UniLock重建板(Synthes GmbH,瑞士)是目前下颌骨重建中坚强内固定的常用植入物,该板具有良好的强度,但使用时需要平面内弯制,易导致钉孔变形,钛板强度降低等使用风险,且该板强度较高,难以弯制出与骨外形贴合的形态,不利于初学者操作。2.0mm/2.3mm“U”形重建板(KLS S.O.R.G)同样是下颌骨重建的常用选择,该板根据欧洲正常人群的面型设计,便于对下颌骨重建钛板快速塑形。但也有明显的缺点,该“U”形重建板钉孔均匀紧密,钉孔均匀分布,没有为牙种植预留空间,如果需要牙种植必须进行多次手术,目前尚无根据亚洲人正常人群面型所设计的下颌骨重建板。有研究应用CAD/CAM、快速原型等多种技术,可在术前预先完成重建钛板的塑形。大大缩短手术时间,但术中仍时有不匹配情况发生,且需要配置相关计算机设计员,昂贵的软硬件设备,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不利于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根据亚洲人正常人群面型所设计,不仅简化下 颌骨重建手术的过程,精确而快速地恢复移植骨块与下颌骨残端的位置,同时为牙种植提供有利条件的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公开以下技术方案: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包括一左右对称的U形多孔钛板,钛板前份固定两侧颏部的移植骨块,钛板中份固定两侧下颌骨体部的腓骨骨块,钛板后份固定下颌升支,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为U形32孔、30孔或28孔钛板,以正中为界,分为左右两个对称的16孔板、15孔板或14孔板,其中所述钛板前份为2孔,且两孔间距较宽,所述钛板中份为密集排列的8孔、7孔或6孔,所述钛板后份为密集排列的6孔。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钛板前份长度为20-30mm,钛板后份长度为35-45mm。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钛板前份长度为26mm,钛板后份长度为40mm。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钛板前份两孔间距10-15mm。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钛板前份两孔间距12mm。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钛板中份长度分别为,当下颌骨接骨重建板为32孔时,钛板中份长度50-60mm,当下颌骨接骨重建板为30孔时,钛板中份长度44-52mm,当下颌骨接骨重建板为28孔时,钛板中份长度36-44mm。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钛板中份长度分别为,当下颌骨接骨重建板为32孔时,钛板中份长度56mm,当下颌骨接骨重建板为30孔时,钛板中份长度48mm,当下颌骨接骨重建板为28孔时,钛板中份长度40mm。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钛板前份与垂直面呈77°-83°角,钛板中份与垂直面呈72°-78°角,钛板后份与垂直面呈17°-23°角。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钛板前份与垂直面呈80°角,钛板中份与垂直面呈75°角,钛板后份与垂直面呈20°角。钛板前份两孔间距较宽是指钛板前份两孔间距比钛板中份和钛板后份密集排列的钉孔距离要大,为牙种植预留了空间,而不是所有钉孔均匀分布。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装置用以快速连接固定下颌骨水平部重建中“四段式”移植骨块与下颌骨残端,它与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及重建板弯板 钳配套使用,在钛板中已标记出既定的弯板位置,从而大大简化手术步骤,节省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反复弯制导致的钉孔变形和金属疲劳等风险。基于正常成年汉族人下颌骨测量的各项参数分析,设计为适合于成年中国人使用的“U”形重建板,减少了钛板的平面内弯制,降低了弯制难度,有利于重建板与下颌骨各移植骨块紧密贴合,最佳的恢复下颌骨外形。此外,钛板前份两个钉孔间距离较宽,为牙种植预留了位置,简化手术步骤,减少患者创伤。附图说明图1为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钛板前份,2钛板中份,3钛板后份。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前期研究中已通过对正常成年下颌骨的形态学分析,确定了下颌骨水平部塑形参数,依此设计生产通用腓骨塑形板,实现了“四段式”下颌骨快速塑形的概念。本技术的理论基础:一、下颌骨由垂直部和水平部所构成,下颌骨水平部由下颌体部和颏部组成,研究报道其外形线类似抛物线结构,是下颌骨重建移植骨塑形的难点。临床实践发现下颌骨水平部在下颌第一前磨牙以后几乎呈现直线结构,而位于颏孔之间的下颌颏部曲度较大,并以颏前点(Pg)为最,因此下颌第一前磨牙点(Men)和颏前点成为下颌骨水平部的外形拐点,可进一步将下颌骨水平部简化为四条对称的线性结构:Go-Men,Men-Pg,Pg-Men’,Men’-Go’,这也是下颌骨水平部“四段式”塑形的基础。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下颌骨形态的显著差异主要在于其结构的长度(p<0.05),而非结构的曲度(p>0.05)。二、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是统计学反映个体离散程度的常用指标,变异系数 主要应用于计量单位不同资料间的比较。研究对55例正常成年下颌骨的三维测量发现,尽管下颌骨线性变量的性别差异显著,但是不同性别下颌颏长(Men-Pg)的均值和标准差都为最小,说明了下颌颏长的个体差异相对其他线性变量最不明显。而在下颌骨的角度变量(体角、颏角)的分析中发现其变异系数普遍小于线性变量,这同样也说明了下颌骨的角度变量个体差异小。本专利基于对正常汉族成年人群下颌骨测量的各项参数,配套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重建板弯板钳,开发出下颌骨接骨重建板来连接固定下颌骨的各个骨段,不仅简化下颌骨重建手术的过程,精确而快速地恢复移植骨块与下颌骨残端的位置,同时为牙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传统钛板的钉孔排列规则、紧密,没有为同期牙种植预留空间,往往需要二次手术拆除重建板后,再行牙种植,即加大了患者的创伤又增加了经济负担。基于对正常汉族成年人群下颌骨测量的各项参数分析,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设计为“U”形28孔、30孔、32孔重建板,该板以正中为界,分为左右两个完全对称的14孔、15孔或16孔板,钛板前份用以固定两侧颏部的移植骨块,中份用以固定两侧下颌骨体部的腓骨骨块,后份固定下颌升支。钛板前份:根据数据分析,颏长、颏角等参数在人群中较为恒定,变异较小,所以设计颏部两个钉孔间距离较宽,为牙种植预留了空间。钛板中份:根据数据分析,不同人的下颌骨变化主要是由于下颌骨体长的变异所导致的,所以下颌骨体部设计为密集排列的6孔、7孔或8孔钛板,用以调整下颌骨体部长度。钛板后份:为密集排列的6孔钛板,对下颌升支稳定固位。请参见图1,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包括一左右对称的U形多孔钛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包括一左右对称的U形钛板,钛板前份固定两侧颏部的移植骨块,钛板中份固定两侧下颌骨体部的腓骨骨块,钛板后份固定下颌升支,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为U形32孔、30孔或28孔钛板,以正中为界,分为左右两个对称的16孔板、15孔板或14孔板,其中所述钛板前份为2孔,且两孔间距比钛板中份的孔间距宽,所述钛板中份为密集排列的8孔、7孔或6孔,所述钛板后份为密集排列的6孔。
【技术特征摘要】
1.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包括一左右对称的U形钛板,钛板前份固定两侧颏部的移植骨块,钛板中份固定两侧下颌骨体部的腓骨骨块,钛板后份固定下颌升支,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为U形32孔、30孔或28孔钛板,以正中为界,分为左右两个对称的16孔板、15孔板或14孔板,其中所述钛板前份为2孔,且两孔间距比钛板中份的孔间距宽,所述钛板中份为密集排列的8孔、7孔或6孔,所述钛板后份为密集排列的6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钛板前份长度为20-30mm,钛板后份长度为35-4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钛板前份长度为26mm,钛板后份长度为4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钛板前份两孔间距10-15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段式下颌骨成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钛板前份两孔间距12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群,张陈平,刘剑楠,许釜铭,马继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景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