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机舱总成及具有该车辆机舱总成的车辆。车辆机舱总成,包括上边梁、主纵梁、前副车架、副车架连接板及前端模块,所述上边梁的上表面设有安装支撑座,该安装支撑座上设置有前端模块安装点、翼子板安装点及发动机盖安装点;所述主纵梁的前端固定安装所述前端模块,且所述前端模块通过一前端模块连接板连接在所述上边梁的前端模块安装点;所述副车架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前副车架、主纵梁及上边梁连接;所述主纵梁、上边梁、副车架连接板、前副车架、前端模块连接板及前端模块连接构成整体式框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机舱的整体布设,可以使机舱的各部件上存在多条撞击力的传递途径,提高吸能比例,优化车辆碰撞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的车身构造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辆机舱总成及具有该车辆机舱总成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车辆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车辆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保护车辆的重要零件发动机,对车辆机舱的强度及碰撞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车辆机舱结构的布设都需要能够保持稳定,并能够在碰撞后充分吸收碰撞时产生的能量,并且有效地将受到的作用力传递至车辆后方。由于机舱布置的需要,现有的机舱结构通常只存在一条传力途径,即通过前纵梁向后传利,这容易在碰撞时导致碰撞结果不稳定,如何在保持机舱内各零部件高通用性的前提下,提高车辆的碰撞性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辆机舱总成及具有该车辆机舱总成的车辆,该机舱总成能够提高车辆机舱在碰撞吸能中的吸能比,优化车辆的碰撞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机舱总成,包括上边梁、主纵梁、前副车架、副车架连接板及前端模块,所述上边梁的上表面设有安装支撑座,该安装支撑座上设置有前端模块安装点、翼子板安装点及发动机盖安装点;所述主纵梁的前端固定安装所述前端模块,且所述前端模块通过一前端模块连接板连接在所述上边梁的前端模块安装点;所述副车架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前副车架、主纵梁及上边梁连接;所述主纵梁、上边梁、副车架连接板、前副车架、前
端模块连接板及前端模块连接构成整体式框架结构。进一步地,还包括所述主纵梁前方的吸能盒及位于所述吸能盒前方的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吸能盒、主纵梁、上边梁、副车架连接板、前副车架、前端模块连接板及前端模块连成整体式二级碰撞吸能框架结构,所述防撞梁及所述吸能盒为第一级碰撞吸能框架结构,所述整体式框架结构为第二级碰撞吸能框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上边梁通过翼子板安装点安装车辆的翼子板;且所述上边梁通过发动机盖安装点安装车辆的发动机盖;所述安装支撑座将所述前端模块、所述翼子板及所述发动机盖受到的撞击力传递至所述上边梁。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撑座包括朝向下方并与所述上边梁接触的第一型面,朝向上方的第二型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型面及第二型面之间的第三型面,所述前端模块安装点、所述翼子板安装点及所述发动机盖安装点均设于所述第二型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型面由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及第三连接面依次连接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三连接面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三连接面的高度;所述前端模块安装点及所述翼子板安装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上,所述发动机盖安装点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面上。进一步地,所述上边梁的后端与车辆的A柱连接,上边梁靠近所述A柱的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上边梁远离所述A柱一端的高度,所述上边梁远离A柱的一端的下边缘与所述主纵梁的上边缘平齐。进一步地,所述上边梁包括上边梁内板及上边梁外板,所述上边梁内板与上边梁外板围合组成一自车辆前部至车辆后部横截面逐步变大的弧形吸能箱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上边梁外板包括上边梁外板前段及上边梁外板后段,所述上边梁外板前段固接于所述上边梁内板的前端,所述上边梁外板后段固接
于所述上边梁内板的后端。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技术提供的车辆机舱总成。总上所述,本技术通过机舱的整体布设,可以使机舱的各部件上存在多条撞击力的传递途径,提高吸能比例,优化车辆碰撞性能;同时,可以优化机舱的布设,为各部件的调整预留更多的空间。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安装支撑座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上边梁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机舱总成的传力路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安装支撑座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舱总成包括A柱10、前围板20、上边梁30、主纵梁40、前副车架50、副车架连接板51、防撞梁60、吸能盒70、前端模块80、前端模块连接板81及安装支撑座90。其中,A柱10为位于车辆乘员舱的前部的两侧,为乘员舱提供支撑。前围板20形成于两根A柱10之间,起到隔开乘员舱与机舱的作用,并防止机舱内各部件侵入乘员舱,对乘员造成伤害。上边梁30的一端焊接A柱10上,另一端通过副车架连接板51与前副车架50及主纵梁40相连。具体地,焊接于A柱10上的一端的高度高于另一端的高度,且从车辆的侧面看大致呈一“C”型,即上边梁30由固定于A柱10的一端向前并向下弯曲延伸,上边梁30远离A柱10的一端的下边缘与主纵梁40的上边缘平齐。图3为图1中上边梁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边梁30包括上边梁内板31及上边梁外板32,上边梁内板31与上边梁外板32围合组成一从侧面看为弧形吸能箱体结构,进一步地,上边梁外板32包括上边梁外板前段321及上边梁外板后段322,上边梁内板31、上边梁外板前段321及上边梁外板后段322的截面均大致为L型,即均由两块向不同方向延伸的连接板一体形成,其中上边梁外板前段321上的板材厚度小于上边梁外板后段322的板材厚度,使上边梁30远离A柱10一端的壁厚小于上边梁30靠近A柱10一端的壁厚。上边梁外板前段321焊接于上边梁内板31远离A柱10的一端,上边梁外板后段322焊接于上边梁内板31靠近A柱10的一端,在上边梁外板前段321及上边梁外板后段322均固定于上边梁内板31上时,上边梁外板前段321的高度低于上边梁外板后段322高度,上边梁外板前段321与上边梁外板后段322同样在接触处焊接。上述的弧形吸能箱体结构由上边梁内板31、上边梁外板前段321及上边梁外板后段322三者焊接而成。在上边梁30前部,即上边梁内板31上与上边梁外板前段321对应的区域及上边梁外板前段321上设有若干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碰撞压溃诱导槽33,而上边梁30后部,即上边梁内板31与上边梁外板后段322对应的区域及上边梁30后段上则不设碰撞压溃诱导槽33。当车辆在碰撞时,位于上边梁30前部上的碰撞压溃诱导槽33能够压溃变形吸收碰撞能量,而上边梁30后部则会传递碰撞产生的压力。进一步地,位于上边梁外板后段322上的板材的宽度大于位于上边梁外板前段321的板材的宽度,即上述的弧形吸能箱
体结构自车辆前部至车辆后部的横截面逐步变大。在上边梁外板后段322上还设有焊接过孔34及减重孔35。请继续参照图及图,防撞梁60位于车辆机舱的前端,防撞梁60通过吸能盒70与主纵梁40相连。副车架连接板51连接于主纵梁40、上边梁30及前副车架50之间,具体地,副车架连接板51的上侧面固定于上边梁30的前端,副车架连接板51的下侧面固定于前副车架50上,副车架连接板51朝向机舱内部的侧面固定于主纵梁40上。前端模块80设于主纵梁40的前端,通过前端模块连接板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机舱总成,包括上边梁、主纵梁、前副车架、副车架连接板及前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的上表面设有安装支撑座,该安装支撑座上设置有前端模块安装点、翼子板安装点及发动机盖安装点;所述主纵梁的前端固定安装所述前端模块,且所述前端模块通过一前端模块连接板连接在所述上边梁的前端模块安装点;所述副车架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前副车架、主纵梁及上边梁连接;所述主纵梁、上边梁、副车架连接板、前副车架、前端模块连接板及前端模块连接构成整体式框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机舱总成,包括上边梁、主纵梁、前副车架、副车架连接板及前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的上表面设有安装支撑座,该安装支撑座上设置有前端模块安装点、翼子板安装点及发动机盖安装点;所述主纵梁的前端固定安装所述前端模块,且所述前端模块通过一前端模块连接板连接在所述上边梁的前端模块安装点;所述副车架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前副车架、主纵梁及上边梁连接;所述主纵梁、上边梁、副车架连接板、前副车架、前端模块连接板及前端模块连接构成整体式框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主纵梁前方的吸能盒及位于所述吸能盒前方的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吸能盒、主纵梁、上边梁、副车架连接板、前副车架、前端模块连接板及前端模块连成整体式二级碰撞吸能框架结构,所述防撞梁及所述吸能盒为第一级碰撞吸能框架结构,所述整体式框架结构为第二级碰撞吸能框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辆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通过翼子板安装点安装车辆的翼子板;且所述上边梁通过发动机盖安装点安装车辆的发动机盖;所述安装支撑座将所述前端模块、所述翼子板及所述发动机盖受到的撞击力传递至所述上边梁。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撑座包括朝向下方并与所述上边梁接触的第一型面,朝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玉俊,耿富荣,吴纯福,曾鑫,江想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