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系统,其中,该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蜗壳结构、贯流风轮及换热器;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蜗壳结构固定于壳体内的容置空间,且所述蜗壳结构与出风口形成出风风道;所述换热器固定于壳体内的容置空间,并且所述换热器对应贯流风轮设置;所述贯流风轮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中,用以将所述壳体外部气流从进风口吸入壳体内,并将与所述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从出风口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够缩小室外机的体积,减轻室外机的重量,非常方便室外机的安装,并且能够降低室外机掉落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系统由室内机与室内机连通的室外机构成。传统的设计中室内机通常设计为壁挂式结构,而室外机设计为座体式结构。现有技术中通常的室外机采用悬空式设计,采用直接固定于地面上或者通过在墙体上安装支撑座体通过支撑座体固定于墙壁上。然而,由于室外机中容置有压缩机而致使其体积较大与质量偏重,在室外机固定于墙壁的过程中或者固定后都可能存在室外机掉落的危险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旨在缩小室外机的体积,减轻室外机的重量,以降低室外机掉落的危险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蜗壳结构、贯流风轮及室外换热器;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蜗壳结构固定于壳体内的容置空间,且所述蜗壳结构与出风口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室外换热器固定于壳体内的容置空间,并且所述室外换热器对应贯流风轮设置;所述贯流风轮位于壳体内的容置空间并且固定于蜗壳结构上,所述贯流风轮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中,用以将所述壳体外部气流从进风口吸入壳体内并将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从出风口排出。优选地,所述进风口位于壳体的后壁或顶壁上。优选地,所述贯流风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贯流风轮并列固定于蜗壳结构上。优选地,两个所述贯流风轮同向转动或相向转动。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两个出风风道均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出风口折弯方向与贯流风轮排出空气的方向相同。优选地,所述室外换热器为U型换热器,所述U型换热器绕设于所述壳体的两侧壁及后壁。优选地,所述室外换热器为一字型换热器,所述一字型换热器位于所述壳体的后壁。优选地,所述壳体的顶壁或侧壁设置有吊装固定位,用以固定外部的吊绳或者连接臂并通过吊绳或者连接臂将所述壳体吊装于墙壁上。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侧壁或后壁还设置有锁紧位,用以安装绳索或锁紧连接臂并通过绳索或锁紧连接臂将所述壳体锁紧于墙壁上。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及与所述室外机相连的空调柜机,所述空调柜机包括外壳及容置于外壳内的风轮、室内换热器及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风轮及室内换热器的下方,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竖直设置的出风口,所述室内换热器正对进风口设置,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风道与所述出风口相通;所述室外机为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蜗壳结构、贯流风轮及室外换热器;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蜗壳结构固定于壳体内的容置空间,且所述蜗壳结构与出风口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室外换热器固定于壳体内的容置空间,并且所述室外换热器对应贯流风轮设置;所述贯流风轮位于壳体内的容置空间并且固定于蜗壳结构上,所述贯流风轮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中,用以将所述壳体外部气流从进风口吸入壳体内并将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从出风口排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外机,主要包括壳体、蜗壳结构、贯流风轮及室外换热器,该贯流风轮、蜗壳结构及室外换热器均安装于壳体的容置空间。蜗壳结构与壳体的出风口形成出风通道,并且贯流风轮的出风位置与
出风口相通,可以将与室外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从出风口排出。本技术方案采用上述的结构而设计,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中的空调室外机可以减少室外机的重量,便于搬运,能够降低室外机掉落的危险性,非常适合高空安装;该空调室外机的内部空间也得到了很大的优化,一般的室外机需要设置两个腔体分别安装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与风机,而本室外机中可以只设置一个腔体容置室外换热器与风机,便于对空调室外机内部各元器件的合理布设,具有较佳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空调室外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空调室外机的进风/出风示意图;图3为图1空调室外机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空调室外机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壳体20室外换热器30贯流风轮40蜗壳结构50出风风道60进风口70出风口11前壁12侧壁13后壁14顶壁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空调系统包括分体立式室内机及与分体立式室内机相通的空调室外机。分体立式室内机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室内机而言,主要引入了压缩机,即将压缩机内置于分体立式室内机中。该分体立式室内机包括用于固定放置于地面的底盘,并且只有一个风道和设置于风道内的室内换热器。该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及风机。一般的室外机需要设置两个腔体分别安装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与风机,而本壁挂式室外机中,由于将压缩机安装于分体立式室内机中,因此,壁挂式室外机中只需设置一个供容置室外换热器与风机的容置腔,便于对空调室外机内部各元器件的合理布设,并且室外机的重量较轻,能够安装更方便。本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参照图1至4,图1为本技术空调室外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空调室外机的进风/出风示意图;图3为图1空调室外机一实施例的立体
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空调室外机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10、蜗壳结构40、贯流风轮30及室外换热器20;其中,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进风口60及出风口70。所述蜗壳结构40固定于壳体10内的容置空间,且所述蜗壳结构40与出风口70形成出风风道50。所述室外换热器20固定于壳体10内的容置空间,并且所述室外换热器20对应贯流风轮30设置。所述贯流风轮30位于壳体10内的容置空间并且固定于蜗壳结构40上,所述贯流风轮30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50中,用以将壳体10外部气流从进风口60吸入壳体10内,并将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0进行热交换的空气从出风口70排出。本实施例中,壳体10的截面形状通常为矩形,可以理解的是除矩形外,还可以是正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蜗壳结构、贯流风轮及室外换热器;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蜗壳结构固定于壳体内的容置空间,且所述蜗壳结构与出风口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室外换热器固定于壳体内的容置空间,并且所述室外换热器对应贯流风轮设置;所述贯流风轮位于壳体内的容置空间并且固定于蜗壳结构上,所述贯流风轮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中,用以将所述壳体外部气流从进风口吸入壳体内并将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从出风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蜗壳结构、贯流风轮及室外换热器;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蜗壳结构固定于壳体内的容置空间,且所述蜗壳结构与出风口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室外换热器固定于壳体内的容置空间,并且所述室外换热器对应贯流风轮设置;所述贯流风轮位于壳体内的容置空间并且固定于蜗壳结构上,所述贯流风轮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中,用以将所述壳体外部气流从进风口吸入壳体内并将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从出风口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位于壳体的后壁或侧壁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贯流风轮并列固定于蜗壳结构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贯流风轮同向转动或相向转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两个出风风道均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出风口折弯方向与贯流风轮排出空气的方向相同。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虬,陈良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