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机双驱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65103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5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机双驱动控制系统,属于提升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PLC和两套升降装置,分别为升降装置A和升降装置B,升降装置A包括电机A、连接机构A、螺杆A和内螺纹平台A,其中:内螺纹平台A为长方形的平台形状,在平台垂直中心线的一侧设置有洞穿平台的内螺纹A,另一侧的上表面为承载重物的承载平台;螺杆A通过贯穿内螺纹A,和内螺纹平台A螺旋式连接;电机A和螺杆A通过连接机构A连接;升降装置B形状和结构同升降装置A;承载平台的两端分别搭载在内螺纹平台A和内螺纹平台B上表面;PLC通过导线给电机、电机B发送控制信号和接收系统反馈信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自动提升并能卸载重物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提升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升降机双驱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提升装置使用传动机构原理十分普遍,在市场上应用也很广泛。但是市场上大部分提升装置没有使用自动控制原理,这样就存在了劳动力消耗。即使市场上一部分提升装置使用自动控制原理,但是基本上都是单边驱动控制,在提升物品时存在一些使用性和功能性的缺陷。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1611734B,公开日:2013.10.30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提升、倾倒和降低和面槽的槽提升装置,包括柱状装置,该柱状装置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该第二柱体与第一柱体横向间隔设置。第一外螺纹螺杆固定在第一柱体内,这样第一螺纹螺杆沿第一柱体高度方向竖直延伸。第二外螺纹螺杆固定在第二柱体内,这样第二螺纹螺杆沿第二柱体高度方向竖直延伸。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内螺纹驱动螺母,其内部接收第一螺纹螺杆。第一驱动装置配置成使第一驱动螺母相对于第一螺纹螺杆旋转,以使第一驱动装置沿第一螺纹螺杆竖直移动。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内螺纹驱动螺母,其内部接收第二螺纹螺杆。第二驱动装置配置成使第二驱动螺母相对于第二螺纹螺杆旋转,以使第二驱动装置沿第二螺纹螺杆竖直移动。槽的台架装置设置在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之间。槽的台架装置安装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之间,用于与其同时竖直移动。槽的台架用于接收生面团槽。该技术通过内螺纹驱动螺母和螺纹螺杆的配合来进行提升,但由于没有限位装置,往往会产生提升越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提升装置提升物品时单边驱动控制存在一些使用性和功能性的缺陷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机双驱动控制系统。本技术实现了自动提升并能卸载重物的目的。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机双驱动控制系统,包括PLC和两套升降装置,分别为升降装置A和升降装置B,所述升降装置A包括电机A、连接机构A、螺杆A和内螺纹平台A,其中:所述内螺纹平台A为长方形的平台形状,在平台垂直中心线的一侧设置有洞穿平台的内螺纹A,另一侧的上表面为承载重物的承载平台;所述螺杆A通过贯穿内螺纹A,和内螺纹平台A螺旋式连
接,并通过旋转带动内螺纹平台A上下运动;所述电机A和螺杆A通过连接机构A连接;所述升降装置B包括电机B、连接机构B、螺杆B和内螺纹平台B,形状和结构同升降装置A;承载平台的两端分别搭载在内螺纹平台A和内螺纹平台B上表面;所述PLC通过导线给电机A、电机B发送控制信号和接收系统反馈信息。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伺服驱动器,升降装置A还包括伺服驱动器A,所述升降装置B还包括伺服驱动器B,PLC发出控制信号后分别经伺服驱动器A、伺服驱动器B放大后传给电机A、电机B。进一步的方案,电机A和电机B均为伺服电机;承载平台由通过绞轴连接的活动板组成。进一步的方案,连接机构A连接机构B均为两端分别连接电机传动轴和螺杆的定位块。进一步的方案,定位块底部设置有弹性缓冲垫。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升降机双驱动控制系统,通过螺杆带动内螺纹平台提升重物,PLC和电机为螺杆提供提升动能,连接机构既起到连接作用,还起到限制提升越位的情况,实现了自动提升重物并能防止提升过度的目的;两套升降装置的设置,通过PLC的控制,能将重物提升后,在两套升降装置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实现在不同高度的卸载;(2)本技术的升降机双驱动控制系统,伺服驱动器A和B起到将控制信号放大的作用,使PLC的控制更加精确;(3)本技术的升降机双驱动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的使用,和伺服驱动器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提升位置的精确性;(4)本技术的升降机双驱动控制系统,定位块起到准确限制越位的作用;(5)本技术的升降机双驱动控制系统,弹性缓冲垫的使用,有效防止定位块防止提升越位时产生过硬接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PLC;2、伺服驱动器A;3、电机A;4、连接机构A;5、螺杆A;6、重物;7、内螺纹平台A;8、伺服驱动器B;9、电机B;10、连接机构B;11、螺杆B;12、内螺纹平台B;13、承载平台;71、内螺纹A;121、内螺纹B;131、绞轴;132、活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升降机双驱动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PLC1和两套升降装置,分别为升降装置A和升降装置B,升降装置A包括电机A3、连接机构A4、螺杆A5和内螺纹平台A7,其中:内螺纹平台A7为长方形的平台形状,在平台垂直中心线的一侧设置有洞穿平台的内螺纹A71,另一侧的上表面为承载重物6的承载平台13;螺杆A5通过贯穿内螺纹A71,和内螺纹平台A7螺旋式连接,并通过旋转带动内螺纹平台A7上下运动;电机A3和螺杆A5通过连接机构A4连接;升降装置B包括电机B9、连接机构B10、螺杆B11、内螺纹平台B12以及内螺纹B121,形状和结构同升降装置A;承载平台13的两端分别搭载在内螺纹平台A7和内螺纹平台B12上表面;PLC1通过导线给电机A3、电机B9发送控制信号和接收系统反馈信息。升降装置A还包括伺服驱动器A2,升降装置B还包括伺服驱动器B 8,PLC1发出控制信号后分别经伺服驱动器A2、伺服驱动器B 8放大后传给电机A3、电机B9。本实施例的升降机双驱动控制系统,具体使用时,当提升机构运行时,PLC1分别给定信号给伺服驱动器A2、伺服驱动器B8,然后伺服驱动器A2和伺服驱动器B8放大信号分别传给电机A3和电机B9,此时电机A3和电机B9同时运行,分别通过连接机构A4和连接机构B10转动,这样内螺纹平台A7和内螺纹平台B12在螺纹传动原理的作用下开始同时做上升运动从而带动螺杆A5和螺杆B11正转,同时承载平台13也承载重物6提升。当提升到定位的高度时,伺服电机A3和伺服电机B9同时停止运行,然后PLC1单独传递反转信号给伺服驱动B8进行放大信号,再将放大信号传给伺服电机B9通过连接机构B10带动螺杆B11反转,然后内螺纹平台B12下降,带动承载平台13倾斜,这样重物6在一定的倾斜角度时,开始克服摩擦力向下运动,从而实现卸载重物的功能性要求。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升降机双驱动控制系统,其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改进之处在于:电机A3和电机B9均为伺服电机;承载平台13由通过绞轴131连接的活动板132组成,和伺服驱动器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提升位置的精确性。连接机构A4连接机构B10均为两端分别连接电机传动轴和螺杆的定位块,防止提升越位。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升降机双驱动控制系统,其基本结构同实施例2,改进之处在于:定位块底部设置有弹性缓冲垫,有效防止定位块防止提升越位时产生过硬接触。内螺纹A71和内螺纹B121分别设置于内螺纹平台A7和内螺纹平台B12的中心处,这样,可以在螺杆A5和螺杆B11的两侧实现重物的提升和卸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机双驱动控制系统,包括PLC(1)和两套升降装置,分别为升降装置A和升降装置B,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A包括电机A(3)、连接机构A(4)、螺杆A(5)和内螺纹平台A(7),其中:所述内螺纹平台A(7)为长方形的平台形状,在平台垂直中心线的一侧设置有洞穿平台的内螺纹A(71),另一侧的上表面为承载重物(6)的承载平台(13);所述螺杆A(5)通过贯穿内螺纹A(71),和内螺纹平台A(7)螺旋式连接,并通过旋转带动内螺纹平台A(7)上下运动;所述电机A(3)和螺杆A(5)通过连接机构A(4)连接;所述升降装置B包括电机B(9)、连接机构B(10)、螺杆B(11)、内螺纹平台B(12)以及内螺纹B(121),形状和结构同升降装置A;承载平台(13)的两端分别搭载在内螺纹平台A(7)和内螺纹平台B(12)上表面;所述PLC(1)通过导线给电机A(3)、电机B(9)发送控制信号和接收系统反馈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机双驱动控制系统,包括PLC(1)和两套升降装置,分别为升降装置A和升降装置B,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A包括电机A(3)、连接机构A(4)、螺杆A(5)和内螺纹平台A(7),其中:所述内螺纹平台A(7)为长方形的平台形状,在平台垂直中心线的一侧设置有洞穿平台的内螺纹A(71),另一侧的上表面为承载重物(6)的承载平台(13);所述螺杆A(5)通过贯穿内螺纹A(71),和内螺纹平台A(7)螺旋式连接,并通过旋转带动内螺纹平台A(7)上下运动;所述电机A(3)和螺杆A(5)通过连接机构A(4)连接;所述升降装置B包括电机B(9)、连接机构B(10)、螺杆B(11)、内螺纹平台B(12)以及内螺纹B(121),形状和结构同升降装置A;承载平台(13)的两端分别搭载在内螺纹平台A(7)和内螺纹平台B(12)上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齐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