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盘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50411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4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热盘及烹饪器具,其中,发热盘用于加热内锅,包括与所述内锅的底壁配合的第一盘体和与所述第一盘体的边上连接并向所述内锅侧壁延伸的延伸部;其中,所述第一盘体与所述延伸部的连接处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加热管。该技术方案能够利用延伸部加热内锅的侧壁,从而能够将发热盘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内锅的侧壁上,进而能够使内锅的侧壁和底壁均匀受热。同时将加热管设置在第一盘体与延伸部的交接处,即发热盘的底部及侧壁的交接处,从而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可分别直接传递到延伸部和延伸部上,进而能够使第一盘体与延伸部之间的热量均匀分布,因而即可均匀地加热内锅的底部及侧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热盘及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加热内锅的侧壁,出现了一种类似碗型的发热盘,但是该种发热盘的加热管一般设置在发热盘的底壁上,并通过发热盘的底部将热量传递到发热盘的侧壁上,该种方式使得发热盘侧壁的热量不足,因而不能够实现均匀加热内锅的侧壁及底部的目的。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使类似碗型的发热盘的底部及侧壁的热量分布均匀以便能够均匀加热内锅的底壁及侧壁的发热盘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使类似碗型的发热盘的底部及侧壁的热量分布均匀以便能够均匀加热内锅的底壁及侧壁的发热盘。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上述发热盘的烹饪器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盘,用于加热内锅,其中,所述发热盘包括与所述内锅的底壁配合的第一盘体和与所述第一盘体的边上连接并向所述内锅侧壁延伸的延伸部;其中,所述第一盘体与所述延伸部的连接处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加热管。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发热盘,由于能够利用第一盘体加热内锅的底壁,同时利用延伸部加热内锅的侧壁,从而能够将发热盘产生的热量
传递到内锅的侧壁上,进而一方面能够使内锅的侧壁和底壁均匀受热,另一方面还能够对内锅进行立体加热,因而在蒸煮米饭等食物时便可避免出现底部热量过于集中而使底部的米饭等食物过熟而上层米饭等食物夹生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烹饪效果及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由于将加热管设置在了第一盘体与延伸部的交接处,即发热盘的底部及侧壁的交接处,从而加热管产生的热量的可直接传递到延伸部上,而不用经过第一盘体传递,同时,加热管产生的热量的也可直接传递到第一盘体上,进而在同一加热管的作用下,第一盘体与延伸部之间的热量分布地较均匀,进而能够均匀地加热内锅的底部及侧壁,以避免内锅底壁的热量过于集中而使底部的米饭等食物过熟而上层米饭等食物夹生的问题。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盘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延伸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延伸部上设置加强筋能够在不增大延伸部的整体厚度的情况下增强延伸部的强度,进而一方面能够减少延伸部受热时向外扩张的幅度,另一方面,延伸部的厚度相对较薄,因此加热管产生的热量更易传递到整个延伸部上,进而即确保了延伸部的强度,又提高了延伸部的传热效率。因而在将该发热盘应用到压力锅等产品中时,能够确保该发热盘在有效支撑内锅的同时不会因受热而大幅度向外扩张,又能够快速地将加热管的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内锅上,以确保发热盘的加热效率。此外,通过设置该加强筋能够有效的保证延伸部的强度,从而在具体设计延伸部时,可将延伸部相对设置的较大,比如可将延伸部的内表面设置成大曲面,进而能够增大发热盘与内锅之间的传热面积以提高传热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加强筋为沿所述延伸部的周向设置的环形筋,所述环形筋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环形筋沿所述延伸部的轴向间隔设置;或所述加强筋为沿所述延伸部的轴向设置的竖筋,所述竖筋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竖筋沿所述延伸部的周向间隔设置。在实现加强延伸部的原则下,加强筋即可以为沿延伸部的外侧壁设置的环形筋,也可为沿延伸部的外侧壁的上下方向设置的竖筋,其中,为进
一步增强延伸部的强度,可在延伸部的外侧壁上设置多个环形筋或多个竖筋,具体地,在环形筋或竖筋为多个时,优选地,多个环形筋或多个竖筋相互间隔设置,以节省加强筋的用料及降低发热盘的整体重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盘体的下表面上或所述第一盘体与所述延伸部的连接处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安装孔。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将该发热盘应用于电压力锅等产品中,因为在电压力锅等产品中,凸台的设置能够在膜片与发热盘的底壁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隙,该间隙能够为膜片的变形预留一定的变形空间,从而可防止膜片变形后与发热盘相干涉的情况发生。其中,优选地,将凸台设置在第一盘体与延伸部的连接处,并使凸台向延伸部的侧壁延伸,因为该凸台为整个发热盘的受力点,因此,该种设置在将发热盘安装在外锅内时,凸台便能够为延伸部提供一个支撑,从而在发热盘受压时,该凸台能够分担延伸部上的部分压力,从而即可减少延伸部受压时向外扩张的幅度。其中,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为螺纹孔,该螺纹孔使得发热盘可通过螺纹连接件实现自身的安装及固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发热盘上设置有泄压缺口,所述膜片在受压变形时,所述膜片向所述泄压缺口内变形。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发热盘上设置泄压缺口,一方面在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压力异常时,膜片可向泄压缺口内变形,从而使得膜片具有足够高的变形空间,从而在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压力异常时,能够防止膜片与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相干涉,进而可确保发热盘、膜片内锅等不受到破坏。当然,在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正常使用时,膜片也可部分变形到泄压缺口内。同时,通过设置泄压缺口,在确保膜片具有足够高的变形空间时,即不需要增大发热盘的凸起高度,也不需要增大外锅的承台的高度,因而一方面降低了发热盘及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成本,另一方面使得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高度较低,结构较小巧,从而非常便于保管及运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台的两侧对应所述膜片的两端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一所述泄压缺口。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将该发热盘应用于电压力锅等产品中时,可将膜片的中部固定在发热盘的凸台及外锅的底壁上,而将膜片的两端支撑在外锅的内底壁上的承台上,从而在膜片受压时,膜片的两端即可向凸台两侧的泄压缺口内变形,进而在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压力异常时,能够防止膜片与发热盘相干涉。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延伸部的内表面包括有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曲面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在20mm至100mm的范围内。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延伸部的内表面上的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在20mm至100mm的范围内,从而能够增大发热盘的传热面积,进而能够将发热盘产生的热量大量地传递到内锅的侧壁上,以提高发热盘的传热效率及加热效率,因而能够有效的解决平状发热盘存在的侧面加热不足,底部温度过高造成底部米饭过熟而上层米饭夹生的问题。此外,延伸部的内表面上的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在20mm至100mm的范围内,因而在加热状态时延伸部可产生一定量的外扩,因而在将该发热盘应用于电压力锅等产品中时,发热盘的延伸部可为电压力的内锅预留出内锅加热承压后变形所需的空间,即能够预留给内锅加热承压后变形的余量,从而可防止电压力锅等产品在加热变形后出现发热盘与内锅相干涉的情况发生。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延伸部与第一盘体平滑连接,平滑连接一方面可提高延伸部的内表面的光滑度,以提高发热盘的美观性,另一方面,平滑连接的结构较为简单,因而非常便于加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曲面为圆弧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盘体的上表面为向所述内锅的底壁凸起的第二曲面,所述第二曲面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500mm。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盘体的上表面为向内锅的底壁方向凸起的曲面,因此,可对应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热盘,用于加热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包括与所述内锅的底壁配合的第一盘体和与所述第一盘体的边上连接并向所述内锅侧壁延伸的延伸部;其中,所述第一盘体与所述延伸部的连接处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加热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盘,用于加热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包括与所述内锅的底壁配合的第一盘体和与所述第一盘体的边上连接并向所述内锅侧壁延伸的延伸部;其中,所述第一盘体与所述延伸部的连接处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加热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和/或所述第一盘体的下表面上或所述延伸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安装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沿所述延伸部的周向设置的环形筋,所述环形筋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环形筋沿所述延伸部的轴向间隔设置;和/或所述加强筋为沿所述延伸部的轴向设置的竖筋,所述竖筋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竖筋沿所述延伸部的周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内表面包括有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曲面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在20mm至100mm的范围内;和/或所述第一盘体的上表面为向所述内锅的底壁凸起的第二曲面,所述第二曲面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50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面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圆面,所述圆面的直径在50mm至200mm的范围内,所述第一曲面在竖直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高度值在2mm至15mm的范围内。6.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锅,所述外锅的内底壁上相互间隔设置有多个承台,所述外锅的底壁上、两个相邻的所述承台之间设置有第一通孔;多个膜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伟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