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4424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4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安装结构,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盖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极群,极群包括若干极板以及设置在极板之间的隔板,在极群两个最外侧的极板与壳体对应一侧的内侧壁之间分别设有压力调节板,所述压力调节板的厚度从靠近壳体的开口的上侧至靠近壳体底部的下侧逐渐减小,从而使压力调节板的竖直截面呈锥形,所述压力调节板包括相对设置的调节凹板和调节凸板,所述调节凹板与调节凸板相对的侧面设有球面下凹,所述调节凸板与调节凹板相对的侧面设有与球面下凹适配的球面凸起,所述球面凸起与球面下凹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平衡壳体对极群上下侧的压力,从而显著地改善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以延长蓄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一般包括一个塑料外壳,外壳由上部开口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开口上的盖体构成,在外壳内放置极群以及电解液,极群包括依次间格地竖直放置的若干正极板以及负极板,在正、负极板之间设置隔板以防止正、负极板互相接触造成短路。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铅酸蓄电池”,公布号为CN104600374A,包括蓄电池箱体,设置在蓄电池箱体内的蓄电池本体,所述蓄电池本体包括蓄电池外壳,电极及设置在蓄电池外壳内的极群,所述蓄电池外壳由硬质塑料制成,所述蓄电池箱体由软胶制成。能够在满足蓄电池内部压力的前提下,有效解决蓄电池外壳在接触到有机溶剂时,会引蓄电池外壳开裂的问题,并有利于提高铅酸蓄电池的减震效果的蓄电池。然而现有的此类蓄电池存在如下缺陷:由于铅酸蓄电池极群的压力对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以及循环使用寿命具有很大的影响,而蓄电池的塑料外壳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制成,因此,其壳体的内侧壁需要具有一定的脱模斜度,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底部小、开口大的壳体结构,也就是说,壳体上部开口处的尺寸会大于壳体底部的尺寸。当极群竖直地安装到壳体内时,壳体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对极群的侧向压力不均衡,使极群无法再最佳的压力下工作,从而会对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以及循环使用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采用现有的蓄电池安装结构所存在的极群的侧向压力不均衡、从而影响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以及循环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一种蓄电池安装结构,可平衡壳体对极群上下侧的压力,从而显著地改善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以延长蓄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电池安装结构,包括上部具有开口的壳体、设置在壳体上部开口处的盖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极群,极群包括若干竖直的极板以及设置在极板之间的隔板,在所述极群两个最外侧的极板与壳体对应一侧的内侧壁之间分别设有竖直布置的压力调节板,所述压力调节板的厚度从靠近壳体的开口的上侧至靠近壳体底部的下侧逐渐减小,从而使压力调节板的竖直截面呈下小上大的锥形。我们知道,注塑成型的壳体内侧壁会形成一个脱模斜度,以便于壳体成型后的脱模,从而使壳体上部开口侧的尺寸大于底部的尺寸。本技术通过在极群的两侧与壳体对应的内侧壁之间设置下小上大的锥形压力调节板,并且合理地设置压力调节板的锥度,从而可补偿因注塑成型工艺造成的壳体内侧壁的脱模斜度,使极群两侧的压力调节板之间的上下尺寸保持相同,进而对极群的上下侧施加平衡的压力,可显著地改善蓄电池的
充电接受能力,以延长蓄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另外,通过压力调节板对壳体内侧壁脱模斜度的修正,我们可使壳体内侧壁具有更大的脱模斜度,既有利于壳体的注塑成型,又有利于提高壳体的强度和刚性,降低壳体成型后的变形量。特别是,现有的蓄电池的壳体内腔尺寸是根据极群的尺寸设计的,因此,如果壳体的内腔尺寸偏大,则会降低对极群的压力,如果壳体的内腔尺寸偏小,则会造成安装的困难。本技术的壳体内腔尺寸则大于极群的尺寸,在安装时可将锥形的压力调节板由上至下地插入极群与壳体内侧壁之间的空隙内,从而对极群产生一个侧向的挤压力,既方便安装,又可确保对极群产生足够的压力。作为优选,所述压力调节板包括相对设置的调节凹板和调节凸板,所述调节凹板与调节凸板相对的侧面设有球面下凹,所述调节凸板与调节凹板相对的侧面设有与球面下凹适配的球面凸起,所述球面凸起与球面下凹相贴合。本技术的压力调节板包括相对贴合在一起的调节凹板和调节凸板,并且调节凹板和调节凸板之间形成类似跷跷板结构的球面浮动连接,调节凹板和调节凸板之间可在各个方向上弧形滑动,以调整整个压力调节板的锥度大小以及锥度的倾斜方向,这样,整个压力调节板的两个外侧面之间的角度大小以及倾斜方向均可根据极群与壳体之间的实际空隙进行自动调整,因而可彻底消除极群以及壳体的尺寸误差以及安装误差对压力调节板所需最佳锥度的影响,确保极群上下侧以及前后侧的压力均衡。作为优选,所述球面凸起上设有网格凹槽,从而可减小调节凹板和调节凸板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两者之间的滑动阻力,有利于压力调节板的自适应调节。作为优选,在极群与压力调节板之间还设有垫片,所述垫片的材质与壳体的材质相同。在安装时,我们可先将垫片放入极群和壳体之间的空隙内并贴靠极群一侧,这样,当我们将压力调节板插入极群和壳体之间的空隙内时,可避免与极板直接接触,既有利于降低压力调节板插入时的阻力,又有利于通过控制压力调节板插入时的挤压力控制压力调节板对极群的压力,使极群工作在最佳压力区间。作为优选,所述压力调节板上设有若干减重孔,从而有利于减轻重量,降低成本。作为优选,在壳体的外侧壁设有抱箍,所述抱箍包括分别设置在壳体上对应压力调节板一侧外侧壁上的两个弧形凹板,两个弧形凹板对应的端部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弧形凹板向着壳体的外侧壁一侧弧形凸起。壳体的侧壁在受到压力调节板的挤压时会向外弧形胀开,从而造成压力调节板中间区域与两侧区域的压力失衡,本技术在壳体的外侧壁设置抱箍以平衡压力调节板的压力。由于抱箍上对应压力调节板一侧的弧形凹板向内侧凹陷,因此构成类似板弹簧的结构,其对壳体外侧壁的压力自中间往两侧逐步减小,从而可有效地改善因壳体侧壁的变形造成的压力调节板所受压力的失衡,进一步提高蓄电池的性能。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平衡壳体对极群上下侧的压力,从而显著地改善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以延长蓄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压力调节板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压力调节板在工作状态的受力示意图。图中:1、壳体 2、盖体 3、极群 31、极板 32、隔板 4、压力调节板 41、调节凹板 411、球面下凹 42、调节凸板 421、球面凸起 422、网格凹槽 43、减重孔 5、垫片 6、抱箍 61、弧形凹板 611、连接孔 62、左连接杆 63、右连接杆 64、限位法兰 65、调节螺母 66、加力弹簧 67、调节螺套 671、观测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蓄电池安装结构,包括长方体状的上部具有开口的壳体1、设置在壳体上部开口处矩形的盖体2、设置在壳体内的极群3,极群包括若干竖直的极板31以及设置在相邻极板之间的隔板32,极群的极板以及隔板在壳体内沿长度方向从左侧排列至右侧,并相互叠压在一起,隔板上设有过液孔,从而有利于壳体内电解液的流通。壳体以及盖体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制成,壳体的内侧壁形成一个脱模斜度,以便于壳体成型后的脱模,从而使壳体上部开口侧的长宽尺寸大于底部的长宽尺寸。为了对壳体内的极群均衡施压,我们需要在极群左面最外侧的极板与壳体左侧的内侧壁之间设置竖直布置、矩形的压力调节板4,同时在极群右面最外侧的极板与壳体右侧的内侧壁之间设置竖直布置的压力调节板,压力调节板的厚度从靠近壳体开口的上侧至靠近壳体底部的下侧逐渐减小,从而使压力调节板的竖直截面呈下小上大的锥形。可以理解的是,壳体左右两侧的内侧壁与极群左右两侧的极板之间应具有相应的空隙,以便于压力调节板的插入,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安装结构,包括长方体状且上部具有开口的壳体、设置在壳体上部开口处矩形的盖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极群,极群包括若干竖直的极板以及设置在极板之间的隔板,其特征是,在所述极群两个最外侧的极板与壳体对应一侧的内侧壁之间分别设有竖直布置的压力调节板,所述压力调节板的厚度从靠近壳体的开口的上侧至靠近壳体底部的下侧逐渐减小,从而使压力调节板的竖直截面呈下小上大的锥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安装结构,包括长方体状且上部具有开口的壳体、设置在壳体上部开口处矩形的盖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极群,极群包括若干竖直的极板以及设置在极板之间的隔板,其特征是,在所述极群两个最外侧的极板与壳体对应一侧的内侧壁之间分别设有竖直布置的压力调节板,所述压力调节板的厚度从靠近壳体的开口的上侧至靠近壳体底部的下侧逐渐减小,从而使压力调节板的竖直截面呈下小上大的锥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压力调节板包括相对设置的调节凹板和调节凸板,所述调节凹板与调节凸板相对的侧面设有球面下凹,所述调节凸板与调节凹板相对的侧面设有与球面下凹适配的球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江涛张森
申请(专利权)人: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