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用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44179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4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具有预设重量的悬挂体、环形框体和夹具。夹具与环形框体相连接,夹具用于与输电线路相夹接;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环形框体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悬挂体相连接;第二连杆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与环形框体转动连接,第二杆体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悬挂体的运动范围均在环形框体内。输电线路舞动时,环形框体、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悬挂体一起摆动,而悬挂体具有一定的重量,悬挂体对输电线路的舞动具有抑制作用;由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悬挂体设置在环形框体内,所以避免了由于安装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悬挂体而产生电晕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用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行过程中,输电线路会因自然灾害的作用而发生多种事故,而舞动是各种危害中较严重的一种。所谓舞动就是不均匀覆冰导线在风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低频率、大振幅的自激振动,在振动形态上表现为在一个档距内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半波。舞动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轻者会发生闪络、跳闸,重者会发生金具及绝缘子损坏,导线断股、断线,杆塔螺栓松动、脱落,甚至倒塔,导致重大电网事故。一般而言,抑制和减轻舞动需考虑影响输电线路舞动的三个因素:导线的不均匀覆冰、稳定的风激励以及导线的结构参数。由于风激励与自然环境有关,很难人为来控制;导线的结构参数一经设计后也很难改变,而一定参数的导线很难适应变化莫测的各种自然环境,所以目前常用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热力、激光或者机械方式除去输电线路上的覆冰,该方法需要大范围增设除冰设施,所需投资巨大,大大地增加了输电线路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成本低防电晕的减振器,以用于减轻或抑制输电线路的舞动。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减振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具有预设重量的悬挂体、环形框体和夹具;其中,所述夹具与所述环 形框体相连接,所述夹具用于与输电线路相夹接;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所述环形框体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环形框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悬挂体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环形框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悬挂体的运动范围均在所述环形框体内。进一步地,上述减振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杆;其中,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两侧,并且,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所述环形框体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三连杆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三杆体和第四杆体,所述第三杆体与所述环形框体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杆体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分别置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两侧。进一步地,上述减振装置中,所述第二连杆的运动范围在所述环形框体内。进一步地,上述减振装置中,所述第一杆体为一端开口的筒体,并且,所述筒体底端与所述环形框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杆体可滑动地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三杆体为一端开口的筒体,并且,所述筒体底端与所述环形框体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杆体可滑动地置于所述筒体内。进一步地,上述减振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杆还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一弹性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端盖盖设于所述筒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一端盖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杆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并且,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还包括:第二端盖和第二弹性部件;其中,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二端盖盖设于所述筒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二端盖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四杆体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并且,所述第四杆体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相连接。进一步地,上述减振装置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为弹簧。进一步地,上述减振装置中,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为弹簧。进一步地,上述减振装置中,各所述转动连接均为销轴连接。使用时,将夹具与输电线路相连接即可。当输电线路舞动时,环形框体在输电线路的带动下进行摆动,由于第一连杆可以伸缩,所以环形框体会带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悬挂体发生摆动。又由于悬挂体具有一定的重量,所以悬挂体对输电线路的舞动具有抑制作用,解决了由于输电线路舞动导致的线路故障问题;由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悬挂体均设置在环形框体内,所以避免了由于安装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悬挂体而产生电晕的问题。此外,与现有的输电线路除冰的防舞动方式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主要由连杆和第一伸缩杆组成,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施,成本也较低。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用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用减振装置中,第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减振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具有预设重量的悬挂体3、环形框体4和夹具6。其中,夹具6与环形框体4相连接,夹具6用于与输电线路相夹接,夹具6的具体结构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具有夹持功能的夹具即可,本实施例对其具体结构不做任何限定。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和环形框体4在同一平面内。第一连杆1的第一端与环形框体4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的第二端与悬挂体3相连接。第二连杆2可以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杆体21和第二杆体22,第一连杆2通过第一杆体21与第二杆体22之间的滑动来对第二连杆2的长度进行调节。第一杆体21与环形框体4转动连接,第二杆体22与第一连杆1转动连接。 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和悬挂体3的运动范围均在环形框体4内。具体地,第一连杆1、第一连杆2和悬挂体3均设置在环形框体4内部,并且,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和悬挂体3的运动范围也均在环形框体4内。具体实施时,为了将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和悬挂体3限制在环形框体内,也可以将第一连杆1设置为弧形杆。使用时,将夹具6与输电线路相连接即可。当输电线路舞动时,环形框体4在输电线路的带动下进行摆动,由于第一连杆2可以伸缩,所以环形框体4会带动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和悬挂体3发生摆动。又由于悬挂体3具有一定的重量,所以悬挂体3对输电线路的舞动具有抑制作用,解决了由于输电线路舞动导致的线路故障问题;由于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和悬挂体3均设置在环形框体4内,所以避免了由于安装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悬挂体而产生电晕的问题。此外,与现有的输电线路除冰的防舞动方式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要由连杆和第一伸缩杆组成,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施,成本也较低。继续参见图1,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三连杆5。其中,第二连杆2和第三连杆5分别位于第一连杆1的两侧,并且,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 第三连杆5和环形框体4在同一平面内。第三连杆5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三杆体51和第四杆体52,第三杆体51与环形框体4转动连接,第四杆体52与第一连杆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和第三连杆5分别置于第一连杆1的两侧。可以看出,由于第二伸缩杆5的长度可以调节,并且第二连杆5与环形框体4和第一连杆1之间均为转动连接,所以当环形框体4摆动时,第二连杆5也会随同一起摆动。由于第二连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具有预设重量的悬挂体(3)、环形框体(4)和夹具(6);其中,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和所述环形框体(4)在同一平面内;所述夹具(6)与所述环形框体(4)相连接,所述夹具(6)用于与输电线路相夹接;所述第一连杆(1)的第一端与所述环形框体(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的第二端与所述悬挂体(3)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杆体(21)和第二杆体(22),所述第一杆体(21)与所述环形框体(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杆体(22)与所述第一连杆(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所述第二连杆(2)和所述悬挂体(3)的运动范围均在所述环形框体(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具有预设重量的悬挂体(3)、环形框体(4)和夹具(6);其中,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和所述环形框体(4)在同一平面内;所述夹具(6)与所述环形框体(4)相连接,所述夹具(6)用于与输电线路相夹接;所述第一连杆(1)的第一端与所述环形框体(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的第二端与所述悬挂体(3)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杆体(21)和第二杆体(22),所述第一杆体(21)与所述环形框体(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杆体(22)与所述第一连杆(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所述第二连杆(2)和所述悬挂体(3)的运动范围均在所述环形框体(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杆(5);其中,所述第二连杆(2)和所述第三连杆(5)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杆(1)的两侧,并且,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5)和所述环形框体(4)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三连杆(5)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三杆体(51)和第四杆体(52),所述第三杆体(51)与所述环形框体(4)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杆体(52)与所述第一连杆(1)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5)的运动范围在所述环形框体(4)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加伦刘彬王景朝李鹏费香泽李新民张立春展雪萍赵彬张军司佳钧刘龙尹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