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散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44115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4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离散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板,包括: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绝缘衬底、采光透镜、支撑杆和集成架,其中,所述集成架集成固定所述绝缘衬底的两端,且所述绝缘衬底上固定设置所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支撑杆分别固定于所述绝缘衬底的两端,所述采光透镜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且位于所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离散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板,不仅使得光伏发电的成本降低,相对减小了聚光装置的体积,并且拥有更灵活的入射光角度调节设计与散热片设计,提高了单晶硅的利用率,而且降低了光伏发电的条件,使得太阳能电池板在多云天气或是雨天,也能更好的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离散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板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能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寻找新能源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迫切课题。太阳能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太阳能发电绝对干净,不产生公害,所以太阳能发电被誉为是理想的能源。而我国云南地处云贵高原,阳光充足,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可利用。从太阳能获得电力,需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光电变换来实现。目前的太阳能电池板主要以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态硅作为主要材料。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目前所有种类的太阳能电池中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但制作成本很大,因此,有必要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利用效率,降低发电成本。云贵高原天气条件多变,时常出现多云天气或是雨天,造成光照系数不稳定,使得光伏发电效率低下。因此,现有太阳能电池板基本都有聚光装置,但是聚光装置与电池板相对位置都是绝对固定的,并没有考虑到光线入射角对太阳能转换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到大量聚光使太阳能电池板的温度升高,反而降低了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离散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聚光装置不可调,降低太阳能电池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散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板,包括: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绝缘衬底、采光透镜、支撑杆和集成架,其中,所述集成架集成固定所述绝缘衬底的两端,且所述绝缘衬底上固定设置所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支撑杆分别固定于所述绝缘衬底的两端,所述采光透镜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且位于所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上方。优选地,所述绝缘衬底为陶瓷拱形结构,所述绝缘衬底的两端对称分布螺孔,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所述螺孔内。优选地,所述绝缘衬底还包括两个导电金属片,所述导电金属片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绝缘衬底;所述导电金属片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两表面的铝印丝网相连接。优选地,所述集成架包括导体滑轨槽和侧面绝缘固定板,所述导体滑轨槽位于两个所述侧面绝缘固定板之间,所述绝缘衬底两端端部均位于所述导体滑轨槽内,且所述导电金属片与所述导体滑轨槽相接触。优选地,所述采光透镜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杆相契合的可旋转螺帽,所述可旋转螺帽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上部。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调焦螺纹和紧固螺纹,所述调焦螺纹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上部、且与所述可旋转螺帽的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紧固螺纹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下部、且与所述螺孔的内螺纹相匹配。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侧面绝缘固定板与所述导体滑轨槽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侧面绝缘固定板与所述导体滑轨槽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为30W4Cr2VA合金弹簧钢结构。优选地,所述导电金属片包括铜片。优选地,所述采光透镜包括凸透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散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绝缘衬底、采光透镜、支撑杆和集成架,其中,所述集成架集成固定所述绝缘衬底的两端,且所述绝缘衬底上固定设置所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支撑杆分别固定于所述绝缘衬底的两端,所述采光透镜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且位于所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上方。本技术是利用透镜聚光的原理,将原本成一整体的太阳能电池板分割成若干小块,分别进行聚光处理后,再将每个聚光处理的供电基本单元整合到一起,从而使得单位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吸收更多的阳光。不仅使得光伏发电的成本降低,相对减小了聚光装置的体积,并且拥有更灵活的入射光角度调节设计与散热片设计,提高了单晶硅的利用率,而且降低了光伏发电的条件,使得太阳能电池板在多云天气或是雨天,也能更好的工作,此外,单元分割与集成化设计使得整个太阳能电池板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的调整电压与电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散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绝缘衬底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杆与采光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光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架结构示意图;图1-图5,符号表示:1-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2-绝缘衬底,3-支撑杆,4-采光透镜,5-集成架,21-螺孔,22-导电金属片,31-调焦螺纹,32-紧固螺纹,41-可旋转螺帽,51-导体滑轨槽,52-侧面绝缘固定板,53-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太阳能发电是利用电池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子学特性实现P-V转换的固体装置,在广大的无电力网地区,该装置可以方便地实现为用户照明及生活供电。太阳能发电主要分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能发电两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组成,其中太阳能电池是光伏发电系统的关键部分,太阳能电池板的质量和成本将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质量和成本。参见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散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离散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板包括: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1、绝缘衬底2、采光透镜4、支撑杆3和集成架5,其中,所述集成架5集成固定所述绝缘衬底2的两端,且所述绝缘衬底2上固定设置所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1;所述支撑杆3分别固定于所述绝缘衬底2的两端,所述采光透镜4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杆3上、且位于所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1的上方。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两类,前者包括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
池两种,后者主要包括非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和碲化镉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5%左右,最高可达23%,在太阳能电池中光电转换效率最高,但其制造成本高。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可达15年,最高可达25年。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4%到16%,其制作成本低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因此得到大量发展,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要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要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太阳能电池板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提高太阳能发电竞争力的途径,就是要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硅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提高太阳光辐照能转化为电能的光电转换效率;二是大幅度降低单瓦成本。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绝缘衬底2为陶瓷拱形结构,具有绝缘、散热的作用,避免大量聚光使太阳能电池板的P-N结温度升高,以致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并且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散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1)、绝缘衬底(2)、采光透镜(4)、支撑杆(3)和集成架(5),其中,所述集成架(5)集成固定所述绝缘衬底(2)的两端,且所述绝缘衬底(2)上固定设置所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1);所述支撑杆(3)分别固定于所述绝缘衬底(2)的两端,所述采光透镜(4)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杆(3)上、且位于所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1)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散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1)、绝缘衬底(2)、采光透镜(4)、支撑杆(3)和集成架(5),其中,所述集成架(5)集成固定所述绝缘衬底(2)的两端,且所述绝缘衬底(2)上固定设置所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1);所述支撑杆(3)分别固定于所述绝缘衬底(2)的两端,所述采光透镜(4)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杆(3)上、且位于所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1)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散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衬底(2)为陶瓷拱形结构,所述绝缘衬底(2)的两端对称分布螺孔(21),所述支撑杆(3)固定于所述螺孔(2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散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衬底(2)还包括两个导电金属片(22),所述导电金属片(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绝缘衬底(2);所述导电金属片(2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1)两表面的铝印丝网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散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架(5)包括导体滑轨槽(51)和侧面绝缘固定板(52),所述导体滑轨槽(51)位于两个所述侧面绝缘固定板(52)之间,所述绝缘衬底(2)两端端部均位于所述导体滑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渊梁仕斌昌明刘二勇熊新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