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4231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3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其包括依次设置的高温发酵罐、两中温发酵罐以及二次发酵罐,所述高温发酵罐的进水口与一总热水进水管线相连通,所述高温发酵罐的出水口通过第一输送管线与两中温发酵罐的进水口相连通,两所述中温发酵罐的出水口通过第二输送管线与所述二次发酵罐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二次发酵罐的出水口与一总热水回流管线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可厌氧发酵原材料范围广,同时发挥了中高温发酵的优势,避免能源浪费,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厌氧发酵装置,尤其是一种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
技术介绍
温度是厌氧消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由于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机废弃物品种的多样化,各种产甲烷菌的适宜温度区域不一致,因而对其进行有机厌氧发酵所需的温度也不尽相同。根据产甲烷菌适宜温度条件的不同,厌氧消化分为常温消化(10-30℃),中温消化(32-38℃)和高温消化(50-55℃)。其中,中高温更适合厌氧发酵,温度高,发酵效率增大、产气率增大,但能耗高,容易造成能源浪费,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高温消化有利于处理机械分选、较高浓度的垃圾,而对于源分选、较低浓度的垃圾中温消化更为合理。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可厌氧发酵原材料范围广,同时发挥了中高温发酵的优势,避免能源浪费,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其包括依次设置的高温发酵罐、两中温发酵罐以及二次发酵罐,所述高温发酵罐的进水口与一总热水进水管线相连通,所述高温发酵罐的出水口通过第一输送管线与两中温发酵罐的进水口相连通,两所述中温发酵罐的出水口通过第二输送管线与所述二次发酵罐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二次发酵罐的出水口与一总热水回流管线相连通。如上所述的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输
送管线及第二输送管线均为三通管线。如上所述的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其中,所述高温发酵罐中环设有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的两端对应与所述高温发酵罐的进水口及出水口相连通,所述中温发酵罐中环设有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二加热管的两端对应与所述中温发酵罐的进水口及出水口相连通,所述二次发酵罐中环设有第三加热管,所述第三加热管的两端对应与所述二次发酵罐的进水口及出水口相连通。如上所述的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其中,所述高温发酵罐为工作温度介于53~55℃的厌氧发酵罐,所述中温发酵罐为工作温度介于35~38℃的厌氧发酵罐。如上所述的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其中,所述高温发酵罐、两所述中温发酵罐以及所述二次发酵罐沿周向依次顺序设置。本技术提出的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通过将中、高温发酵罐联合厌氧发酵,可规模化项目,有利于产业化,可处理有机废弃物范围广,使加热热源循环利用,既提高了产气效率,又避免了加热能源的浪费,实现能量梯级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的组成示意图,图中箭头为热水的流动方向。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 高温发酵罐 11 进水口12 出水口 13 第一加热管2 中温发酵罐 21 进水口22 出水口 23 第二加热管33 第三加热管 3 二次发酵罐31 进水口 32 出水口4 总热水进水管线 5 第一输送管线6 第二输送管线 7 总热水回流管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的组成示意图,图中箭头为热水的流动方向。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其包括依次设置的高温发酵罐1、两中温发酵罐2以及二次发酵罐3,所述高温发酵罐1的进水口11与一总热水进水管线4相连通,所述高温发酵罐1的出水口12通过第一输送管线5与两中温发酵罐2的进水口21相连通,两所述中温发酵罐2的出水口22通过第二输送管线6与所述二次发酵罐3的进水口31相连通,所述二次发酵罐3的出水口32与一总热水回流管线7相连通。为便于连接,优选所述第一输送管线5及第二输送管线6均为三通管线,也即,所述第一输送管线5的其中一端口与所述高温发酵罐1的出水口11相连通,其余两端口与两所述中温发酵罐2的进水口21相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线6的其中一端口与所述二次发酵罐3的出水口相连通,其余两端口与两所述中温发酵罐2的出水口22相连通。另外,所述高温发酵罐1中环设有第一加热管13,所述第一加热管13的两端对应与所述高温发酵罐1的进水口11及出水口12相连通,所述中温发酵罐2中环设有第二加热管23,所述第二加热管23的两端对应与所述中温发酵罐2的进水口21及出水口22相连通,所述二次发酵罐3中环设有第三加热管33,所述第三加热管33的两端对应与所述二次发酵罐3的进水口31及出水口32相连通,此外,所述高温发酵罐1为工作温度介于53~55℃的厌氧发酵罐,所述中温发酵罐2为工作温度介于35~38℃的厌氧发酵罐。如图所示,优选所述高温发酵罐1、两所述中温发酵罐2以及所述二次发酵罐3沿周向依次顺序设置,由此,既能节省工作场地及资源,又便于管线的连接。在实际使用中,优选所述高温发酵罐1内的原材料采用适宜高温厌氧发酵的废弃物,其设定工作温度为53~55℃,而所述中温发酵罐2内的原材料为适宜中温厌氧发酵的废弃物,其设定工作温度为35~38℃,所述二次发酵罐3内的原材料优选为高温发酵罐1发酵后的固液混合物,在具体工作时,可另外在所述高温发酵罐1
及二次发酵罐之间设置输料管线,以便于发酵物的直接转移。其中:本技术加热时,通过将所述高温发酵罐1、中温发酵罐2以及二次发酵罐3按一定顺序放置,锅炉中的热水经由所述总热水进水管线4,首先通过所述高温发酵罐1的进水口11流进所述第一加热管33,从而对所述高温发酵罐1内循环加热,随后,热水通过所述高温发酵罐的出水口12,经由所述第一输送管线5以及进水口21,进入两所述中温发酵罐2的加热管23,对所述中温发酵罐2进行加热,之后,排出的水经由出水口22以及所述第二输送管线6,排入到所述二次发酵罐3,并经所述二次发酵罐3内的第三加热管33循环加热后,经由二次发酵罐的出水口32,从总热水回流管线7流回至锅炉。在本技术中,利用所述高温发酵罐及中温发酵罐中的原材料不同,使得可厌氧发酵原材料范围广,同时发挥了中高温发酵的优势,其中,高温发酵效率高,但不够充分,可在二次发酵罐中再次发酵,而热水由高温发酵罐到中温发酵罐,再到二次发酵罐,充分利用了加热水源的热量,避免能源浪费,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高温发酵罐、两中温发酵罐以及二次发酵罐,所述高温发酵罐的进水口与一总热水进水管线相连通,所述高温发酵罐的出水口通过第一输送管线与两中温发酵罐的进水口相连通,两所述中温发酵罐的出水口通过第二输送管线与所述二次发酵罐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二次发酵罐的出水口与一总热水回流管线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高温发酵罐、两中温发酵罐以及二次发酵罐,所述高温发酵罐的进水口与一总热水进水管线相连通,所述高温发酵罐的出水口通过第一输送管线与两中温发酵罐的进水口相连通,两所述中温发酵罐的出水口通过第二输送管线与所述二次发酵罐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二次发酵罐的出水口与一总热水回流管线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管线及第二输送管线均为三通管线。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特大型中高温组合罐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发酵罐中环设有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的两端对应与所述高温发酵罐的进水口及出水口相连通,所述中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张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宇蓝天生态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