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降低噪音且散热良好的对旋风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4197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3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降低噪音且散热良好的对旋风机结构,包括主流风道、出口耙子、第一风轮、第一电机、第一风轮间轴、第二风轮间轴、第二电机、第二风轮、散热孔、真空外壳和对旋风机本体,对旋风机本体的内部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外边侧设有散热孔,第一风轮内部设有第一风轮间轴,第二风轮的内部设有第二风轮间轴,第对旋风机本体的外边侧设有真空外壳,该种对旋风机结构,通过在对此旋风机本体外侧设置的真空外壳,能够显著地降低对旋风机产生的噪音,从而保证了煤矿生产环境和矿区人民的身心健康,通过在电机外侧设有的散热孔,使电机散热充分,明显改善了电机的散热效果,大大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旋风机结构,具体为一种能降低噪音且散热良好的对旋风机结构
技术介绍
对旋风机是轴流式通风机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前后两级叶轮直接安装于两台电动机的轴端,既是工作叶轮又互为导叶轮,因转向相反而形成对旋结构。对旋风机因其结构紧凑,安装使用方便,以及在压力特性和反风性能方面的一些优点,近年来在矿井通风、隧道换气和锅炉引风等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矿用风机是煤矿耗能大户,我国重点大型煤矿主通风机平均电耗占全矿总耗电量的16%以上,部分高达20%-30%。我国矿用风机总体能耗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矿用风机的很大一部分主通风机、局部通风机都采用对旋风机,但由于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大量陈旧产品仍在运行使用,新产品又鲜有突破。我国目前重点煤矿使用的主通风机共有5000余台,平均运行效率不到60%;非重点煤矿共有主通风机约20000台,平均运行效率不到50%;另外,我国目前矿用局部通风机共有约25万台,平均运行效率只有55%左右,国家对高效对旋风机的需求是巨大而迫切的。然而,由于我国矿用风机设计及节能技术水平较低,运行工况恶劣,流动分离明显,流场较不合理,很大一部分能量转化为噪音,严重影响煤矿生产环境和矿区人民的身心健康。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矿用风机效率低、通风能力不足,煤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和谐社会和安全生产蒙上了阴影,并且对旋风机内部的电机散热较差,经常容易导致电机过载,而烧坏电机,从而增加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降低噪音且散热良好的对旋风机结构,可以有效解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能降低噪音且散热良好的对旋风机结构,包括主流风道、出口耙子、第一风轮、第一电机、第一风轮间轴、第二风轮间轴、第二电机、第二风轮、散热孔、真空外壳和对旋风机本体,所述对旋风机本体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外边侧设有所述散热孔,所述第一电机的顶端设有所述主流风道,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风轮相连,所述第一风轮内部设有所述第一风轮间轴,所述第一风轮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二风轮间轴,所述第二风轮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电机相连,所述对旋风机本体的顶端设有所述出口耙子,所述对旋风机本体的外边侧设有所述真空外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对旋风机本体的底端设有调压阀,所述第二风轮的底部设有吸附流量测量口,所述真空外壳的底端设有支撑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风轮呈机翼形,所述第二风轮呈圆弧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风轮间轴的尺寸比所述第二风轮间轴的尺寸长50%-60%。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能降低噪音且散热良好的对旋风机结构,通过在对此旋风机本体外侧设置的真空外壳,能够显著地降低对旋风机产生的噪音,从而保证了煤矿生产环境和矿区人民的身心健康,通过在电机外侧设有的散热孔,使电机散热充分,明显改善了电机的散热效果,使轴承高速运转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大大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能降低噪音且散热良好的对旋风机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能降低噪音且散热良好的对旋风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流风道;2、出口耙子;3、第一风轮;4、第一电机;5、第一风轮间轴;6、第二风轮间轴;7、第二电机;8、调压阀;9、吸附流量测量口;10、第二风轮;11、散热孔;12、真空外壳;13、对旋风机本体;14、支撑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种能降低噪音且散热良好的对旋风机结构,包括主流风道1、出口耙子2、第一风轮3、第一电机4、第一风轮间轴5、第二风轮间轴6、第二电机7、第二风轮10、散热孔11、真空外壳12和对旋风机本体13,对旋风机本体13的内部设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外边侧设有散热孔11,使电机散热充分,明显改善了电机的散热效果,使轴承高速运转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大大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第一电机4的顶端设有主流风道1,第一电机4的一侧与第一风轮3相连,第一风轮3内部设有第一风轮间轴5,第一风轮3的一侧设有第二风轮10,第二风轮10的内部设有第二风轮间轴6,第二风轮10的一侧与第二电机7相连,对旋风机本体13的顶端设有出口耙子2,对旋风机本体13的外边侧设有真空外壳12,能够显著地降低对旋风机产生的噪音,从而保证了煤矿生产环境和矿区人民的身心健康。对旋风机本体13的底端设有调压阀8,第二风轮10的底部设有吸附流量测量口9,真空外壳12的底端设有支撑座14,第一风轮3呈机翼形,第二风轮10呈圆弧形,能够显著地提高对旋风机的效率,第一风轮间轴5的尺寸比第二风轮间轴6的尺寸长50%-60%,让对旋风机运行稳定可靠,极大的降低电机烧毁的现象发生。具体的,电机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孔11,主流风道1内的气流对热量进行散发,能够快速的对电机进行降温,对旋风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通过真空外壳12被很好地阻挡下来,从而降低机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并且将第一风轮间轴5的尺寸设置成比第二风轮间轴6的尺寸长50%-60%,能够让对旋风机的运行更加稳定,从而有效地降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对电机的负载。该种能降低噪音且散热良好的对旋风机结构,通过在对此旋风机本体13外侧设置的真空外壳12,能够显著地降低对旋风机产生的噪音,从而保证了煤矿生产环境和矿区人民的身心健康,通过在电机外侧设有的散热孔11,使电机散热充分,明显改善了电机的散热效果,使轴承高速运转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大大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是国家自然基金《对旋风机机电耦合特性与性能匹配研究》项目编号51275137的成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降低噪音且散热良好的对旋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流风道(1)、出口耙子(2)、第一风轮(3)、第一电机(4)、第一风轮间轴(5)、第二风轮间轴(6)、第二电机(7)、第二风轮(10)、散热孔(11)、真空外壳(12)和对旋风机本体(13),所述对旋风机本体(13)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外边侧设有所述散热孔(11),所述第一电机(4)的顶端设有所述主流风道(1),所述第一电机(4)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风轮(3)相连,所述第一风轮(3)内部设有所述第一风轮间轴(5),所述第一风轮(3)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风轮(10),所述第二风轮(10)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二风轮间轴(6),所述第二风轮(10)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电机(7)相连,所述对旋风机本体(13)的顶端设有所述出口耙子(2),所述对旋风机本体(13)的外边侧设有所述真空外壳(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降低噪音且散热良好的对旋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流风道(1)、出口耙子(2)、第一风轮(3)、第一电机(4)、第一风轮间轴(5)、第二风轮间轴(6)、第二电机(7)、第二风轮(10)、散热孔(11)、真空外壳(12)和对旋风机本体(13),所述对旋风机本体(13)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外边侧设有所述散热孔(11),所述第一电机(4)的顶端设有所述主流风道(1),所述第一电机(4)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风轮(3)相连,所述第一风轮(3)内部设有所述第一风轮间轴(5),所述第一风轮(3)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风轮(10),所述第二风轮(10)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二风轮间轴(6),所述第二风轮(10)的一侧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才孟大伟郭佳雄张副强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