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田田专利>正文

一种小针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40378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3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针刀,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小针刀握持不舒适,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等问题。本小针刀包括针体和与针体相连接的手柄,针体由针身和刀刃两个部分组成,刀刃位于针身末端且针身和刀刃为一体成型,针身为圆柱形,其特征在于,手柄包括握持部和连接部,针身顶端穿入连接部且与之相固连,握持部为圆盘状且握持部的两端面上分布有磨砂颗粒,磨砂颗粒将握持部的两端面分割形成太极图形状,握持部的两端面的中部具有向内凹陷的凹坑,刀刃的宽度与针身的直径相等,刀刃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圆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针体设计合理,握持舒适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小针刀
技术介绍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主要用于治疗一些慢性软组织劳损和粘连性疾病,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开工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符合中医“不通则痛”的理论。具有疗效好、痛苦小、施术无切口疤痕、见效快等特点,深受医患欢迎,现已成为一项普遍开展的骨伤科治疗方法。目前使用的小针刀一般由手柄和针体两部分组成,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针体的粗细长短不一。目前市面上小针刀的针体刀刃两侧为直角,由于小针刀疗法是在非直视环境下进行操作,如果对人体解剖或者局部组织不是特别了解或者操作手法不当,容易造成软组织的划伤与刮伤,特别是在进行深度剥离时容易加重患者的疼痛。并且大多数小针刀的手柄形状和结构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导致操作人员握持不舒适,容易出现操作失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针体设计合理,握持舒适的小针刀。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小针刀,包括针体和与针体相连接的手柄,所述的针体由针身和刀刃两个部分组成,所述的刀刃位于针身末端且针身和刀刃为一体成型,所述的针身为圆柱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包括握持部和连接部,所述的针身顶端穿入连接部且与之相固连,所述的握持部为圆盘状且握持部的两端面上分布有磨砂颗粒,所述的磨砂颗粒将握持部的两端面分割形成太极图形状,所述的握持部的两端面的中部具有向内凹陷的凹坑,所述的刀刃的宽度与针身的直径相等,所述的刀刃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圆角。在上述的一种小针刀中,所述的刀刃的两面从刀刃端部开始往刀刃顶部方向形成切削面,所述的切削面与握持部的两端面朝向相同。在上述的一种小针刀中,所述的磨砂颗粒的材料为硅橡胶。在上述的一种小针刀中,所述的握持部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在上述的一种小针刀中,所述针身的直径为0.5mm至0.8mm之间,所述针体的长度为8mm至12mm之间。在上述的一种小针刀中,所述的刀刃的长度占针身长度的1/6至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小针刀的刀刃两侧宽度方向的两端为有圆角,能够减轻患者软组织的损伤和疼痛;手柄的结构设计便于在使用时增加手部的摩擦力,并且符合人体工程学握感更舒适。附图说明图1是本小针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小针刀的正面视图。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面图。图4是图1圆圈B中的放大图。图5是图2圆圈C中的放大图。图中,1、针体;2、手柄;3、针身;4、刀刃;5、握持部;6、连接部;7、磨砂颗粒;8、凹坑;9、圆角;10、切削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小针刀包括针体1和与针体1相连接的手柄2,针体1由针身3和刀刃4两个部分组成,刀刃4位于针身3末端且针身3和刀刃4为一体成型,针身3为圆柱形,手柄2包括握持部5和连接部6,针身3顶端穿入连接部6且与之相固连,握持部5为圆盘状且握持部5的两端面上分布有磨砂颗粒7,磨砂颗粒7将握持部5的两端面分割形成太极图形状,握持部5的两端面的中部具有向内凹陷的凹坑8,刀刃4的宽度与针身3的直径相等,刀刃4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圆角9,磨砂颗粒7的材料为硅橡胶。本小针刀的刀刃4两侧宽度方向的两端为有圆角9,即可铲拔软组织,又可钝性分离软组织,同时减少原有的刀刃4两侧90°角对软组织的划伤和刮伤,能够减轻患者软组织的损伤和疼痛。手柄2上设置的材料为硅橡胶的磨砂颗粒7,以及凹坑8设计便于在使用时增加手部的摩擦力,并且符合人体工程学握感更舒适。进一步细说,本小针刀中,其刀刃4的两面从刀刃4端部开始往刀刃4顶部方向形成切削面10,切削面10与握持部5的两端面朝向相同。当需要判断刀口在人体内处于横向或者竖直方向,或者斜角度的时,只需根据手柄2的角度即可,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实施人员进行小针刀的操作精确度。进一步细说,本小针刀的握持部5和连接部6为一体成型。进一步细说,本小针刀的针身3的直径为0.5mm至0.8mm之间,针体1的长度为8mm至12mm之间。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选取不同范围的小针刀。进一步细说,本小针刀的的刀刃4的长度占针身3长度的1/6至1/7。在实际使用中这种比例可以更好的利用刀刃4分进行组织纤维的铲剥、断离或松解。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针体1、手柄2、针身3、刀刃4、握持部5、连接部6、磨砂颗粒7、凹坑8、圆角9、切削面1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针刀,包括针体(1)和与针体(1)相连接的手柄(2),所述的针体(1)由针身(3)和刀刃(4)两个部分组成,所述的刀刃(4)位于针身(3)末端且针身(3)和刀刃(4)为一体成型,所述的针身(3)为圆柱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2)包括握持部(5)和连接部(6),所述的针身(3)顶端穿入连接部(6)且与之相固连,所述的握持部(5)为圆盘状且握持部(5)的两端面上分布有磨砂颗粒(7),所述的磨砂颗粒(7)将握持部(5)的两端面分割形成太极图形状,所述的握持部(5)的两端面的中部具有向内凹陷的凹坑(8),所述的刀刃(4)的宽度与针身(3)的直径相等,所述的刀刃(4)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圆角(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针刀,包括针体(1)和与针体(1)相连接的手柄(2),所述的针体(1)由针身(3)和刀刃(4)两个部分组成,所述的刀刃(4)位于针身(3)末端且针身(3)和刀刃(4)为一体成型,所述的针身(3)为圆柱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2)包括握持部(5)和连接部(6),所述的针身(3)顶端穿入连接部(6)且与之相固连,所述的握持部(5)为圆盘状且握持部(5)的两端面上分布有磨砂颗粒(7),所述的磨砂颗粒(7)将握持部(5)的两端面分割形成太极图形状,所述的握持部(5)的两端面的中部具有向内凹陷的凹坑(8),所述的刀刃(4)的宽度与针身(3)的直径相等,所述的刀刃(4)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圆角(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田田李正祥
申请(专利权)人:李田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