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3727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3 01:00
一种电梯,包括能够滑动设置于轿厢导轨上的轿厢、能够滑动设置于对重导轨上的对重、曳引系统,曳引系统包括固定于井道顶部的曳引机、设置于对重上的对重返绳轮、设置于轿厢上的轿厢返绳轮、钢丝绳,曳引系统还包括设置于井道底部的井底返绳轮、设置于井道顶部的导向轮,曳引机偏离轿厢正上方,并且曳引机位于对重的上方,钢丝绳的一端部由曳引机的一侧向下绕过对重返绳轮后向上与井道顶部相固定,钢丝绳的另一端部由曳引机的另一侧向下绕过井底返绳轮后再向上绕过导向轮,再向下绕过轿厢返绳轮后向上与井道顶部相固定。曳引机偏离轿厢的正上方,钢丝绳绕过导向轮,再向下绕过轿厢返绳轮后向上与井道顶部相固定,轿厢尺寸不受曳引机的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电梯,通常包括能够滑动设置于轿厢导轨上的轿厢、能够滑动设置于对重导轨上的对重、曳引系统,曳引系统输出与传动动力,在电梯工作中轿厢与对重相对重量差保持在某一限额范围之内,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所述曳引系统包括固定于井道顶部的曳引机、设置于所述对重上的对重返绳轮、设置于所述轿厢上的轿厢返绳轮、钢丝绳等。通常,曳引机的位置设置于轿厢的正上方,由于曳引机的体积较大,特别是对于无机房电梯来说,井道空间十分有限,因而大大限制了轿厢设计的尺寸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包括能够滑动设置于轿厢导轨上的轿厢、能够滑动设置于对重导轨上的对重、曳引系统,所述曳引系统包括固定于井道顶部的曳引机、设置于所述对重上的对重返绳轮、设置于所述轿厢上的轿厢返绳轮、钢丝绳,所述曳引系统还包括设置于井道底部的井底返绳轮、设置于井道顶部的导向轮,所述曳引机偏离轿厢正上方,并且所述曳引机位于所述对重的上方,所述钢丝绳的一端部由曳引机的一侧向下绕过所述对重返绳轮后向上与井道顶部相固定,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部由曳引机的另一侧向下绕过所述井底返绳轮后再向上绕过所述导向轮,再向下绕过轿厢返绳轮后向上与井道顶部相固定。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井道顶部具有偏离所述轿厢正上方的主机梁,所述曳引机、所述钢丝绳一端部分别安装于所述主机梁上,所述井道顶部具有绳头架,所述绳头架位于所述主机梁的上方,所述导绳轮、所述钢丝绳另一端部分别安装于所述绳头架上。进一步的,所述井底返绳轮位于所述主机梁正下方。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曳引机的输出轴心线、所述对重返绳轮的轴心线相平行,所述井底返绳轮的轴心线、所述导绳轮的轴心线相平行,所述曳引机的输出轴心线、所述井底返绳轮的轴心线相空间垂直。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轿厢导轨具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轿厢一对角线两端的对角处。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轿厢返绳轮位于所述对角线所在的铅垂面上,并且所述轿厢返绳轮的轴心线与该铅垂面相垂直。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轿厢具有两个轿厢门,两个所述轿厢门分别位于所述对角线所在的铅垂面的两侧。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轿厢返绳轮为安装于所述轿厢顶部的两个轿顶轮。以上所涉及到的井道顶部,只是说明连接、安装、固定的位置,空间上来说是位于井道的顶部,与井道顶部的连接,是指和井道顶部的一些构造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曳引机偏离轿厢的正上方,钢丝绳绕过所述导向轮,再向下绕过轿厢返绳轮后向上与井道顶部相固定,轿厢尺寸不受曳引机的限制。附图说明附图1为井道内平面布置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X-X剖面图;附图3为附图1的Y-Y剖面图;附图4为绳头架示意图;附图5为主机梁示意图;其中:1、曳引系统;11、曳引机;12、对重返绳轮;13、轿厢返绳轮;14、导向轮;15、钢丝绳;16、井底返绳轮;2、轿厢;3、轿厢导轨;4、对重;5、对重导轨;6、主机梁;7、绳头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各附图所示,一种电梯,包括能够滑动设置于轿厢导轨3上的轿厢2、能够滑动设置于对重导轨5上的对重4、曳引系统1等。曳引系统输出动力与传动动力,使得轿厢2沿着轿厢导轨3上下滑动,对重沿重导轨5上下滑动,在电梯工作中轿厢与对重相对重量差保持在某一限额范围之内,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本具体实施方式以无机房为例,如附图1-3所示,曳引系统1包括固定于井道顶部主机梁6上的曳引机11、设置于对重4上的对重返绳轮12、设置于轿厢2上的轿厢返绳轮13、钢丝绳15,曳引系统1还包括设置于井道底部的井底返绳轮16、设置于井道顶部绳头架7上的导向轮14,主机梁6、曳引机11偏离轿厢2正上方,并且曳引机11位于对重4的上方,钢丝绳15的一端部由曳引机11的一侧向下绕过对重返绳轮12后向上与井道顶部的主机梁6相固定,钢丝绳15的另一端部由曳引机11的另一侧向下绕过井底返绳轮16后再向上绕过绳头架7上的导向轮14,再向下绕过轿厢返绳轮13后向上与井道顶部的绳头架7相固定。如附图2、3、5所示,主机梁6,曳引机11、钢丝绳15一端部分别安装于主机梁6上。井底返绳轮16位于主机梁6的正下方。曳引机11的输出轴心线、对重返绳轮12的轴心线相平行,井底返绳轮16的轴心线、导绳轮的轴心线相平行,曳引机11的输出轴心线、井底返绳轮16的轴心线相空间垂直。如附图2-4所示,绳头架7,绳头架7位于主机梁6的上方,导绳轮、钢丝绳15另一端部分别安装于绳头架7上。以上绕绳方式同样适用于有机房电梯,有机房电梯也能采用此绕绳方式从而来驱动轿厢2与对重4。只是主机梁6与绳头架7都直接固定于机房同一地面层上。通过以上绕绳方式,还方便将轿厢设置于直角双开门电梯,如各附图所示,轿厢导轨3具有两个,分别设置于轿厢2一对角线两端的对角处。轿厢返绳轮13位于对角线所在的铅垂面上,并且轿厢返绳轮13的轴心线与该铅垂面相垂直。该轿厢返绳轮13所在平面与导向轮14所在平面相交。轿厢返绳轮13为安装于轿厢顶部的两个轿顶轮。轿厢2具有两个轿厢门,两个轿厢门分别位于对角线所在的铅垂面的两侧。两个门分别靠近一个对角处。导向轮14、井底返绳轮16靠近另一个对角处。 如上,我们完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
的从业者可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包括能够滑动设置于轿厢导轨(3)上的轿厢(2)、能够滑动设置于对重导轨(5)上的对重(4)、曳引系统(1),所述曳引系统(1)包括固定于井道顶部的曳引机(11)、设置于所述对重(4)上的对重返绳轮(12)、设置于所述轿厢(2)上的轿厢返绳轮(13)、钢丝绳(15),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系统(1)还包括设置于井道底部的井底返绳轮(16)、设置于井道顶部的导向轮(14),所述曳引机(11)偏离轿厢(2)正上方,并且所述曳引机(11)位于所述对重(4)的上方,所述钢丝绳(15)的一端部由曳引机(11)的一侧向下绕过所述对重返绳轮(12)后向上与井道顶部相固定,所述钢丝绳(15)的另一端部由曳引机(11)的另一侧向下绕过所述井底返绳轮(16)后再向上绕过所述导向轮(14),再向下绕过轿厢返绳轮(13)后向上与井道顶部相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梯,包括能够滑动设置于轿厢导轨(3)上的轿厢(2)、能够滑动设置于对重导轨(5)上的对重(4)、曳引系统(1),所述曳引系统(1)包括固定于井道顶部的曳引机(11)、设置于所述对重(4)上的对重返绳轮(12)、设置于所述轿厢(2)上的轿厢返绳轮(13)、钢丝绳(15),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系统(1)还包括设置于井道底部的井底返绳轮(16)、设置于井道顶部的导向轮(14),所述曳引机(11)偏离轿厢(2)正上方,并且所述曳引机(11)位于所述对重(4)的上方,所述钢丝绳(15)的一端部由曳引机(11)的一侧向下绕过所述对重返绳轮(12)后向上与井道顶部相固定,所述钢丝绳(15)的另一端部由曳引机(11)的另一侧向下绕过所述井底返绳轮(16)后再向上绕过所述导向轮(14),再向下绕过轿厢返绳轮(13)后向上与井道顶部相固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顶部具有偏离所述轿厢(2)正上方的主机梁(6),所述曳引机(11)、所述钢丝绳(15)一端部分别安装于所述主机梁(6)上,所述井道顶部具有绳头架(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
申请(专利权)人:舒马克电梯张家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