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青专利>正文

一种增强增韧硬聚氯乙烯管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3708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3 0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强增韧硬聚氯乙烯管材,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16份、热塑性聚氯酯11‑13份、硬脂酸钙3‑5份、氢氧化钠3‑7份、甘油3‑8份、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3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3‑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8份、十二烷基硫酸钠5‑9份、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9份、聚氯乙烯树脂70‑8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各原料复配,各胶料混炼改性,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硬聚氯乙烯管材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有较高的抗冲击强度和较高的环刚度等特点,减少生产工序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强增韧硬聚氯乙烯管材
技术介绍
塑料管材是高科技复合而成的化学建材,而化学建材是继钢材、木材、水泥之后,当代新兴的第四大类新型建筑材料。化学建材在我国取得了长足进步迅猛发展,尤其是新型环保塑料管材的广泛使用,掀起了一声替代传统建材的革命。塑料管材因具有水流损失小、节能、节材、保护生态、竣工便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给排水、城镇给排水以及燃气管等领域,成为新世纪城建管网的主力军。塑料管材与传统的铸铁管、镀锌钢管、水泥管等管道相比,具有节能节材、环保、轻质高强、耐腐蚀、内壁光滑不结垢、施工和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给排水、城乡给排水、城市燃气、电力和光缆护套、工业流体输送、农业灌溉等建筑业、市政、工业和农业领域。塑料和传统材料不同,技术进步的的步伐更快,不断的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使塑料管相对传统材料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塑料管材与传统的金属管和水泥管相比,具有重量轻,一般仅为金属管的1/6-1/10,有较好的耐腐蚀性,抗冲击和抗拉强度,塑料管内表面比铸铁管光滑的多、摩擦系数小、流体阻力小、可降低输水能耗5%
以上,综合节能好,制造能耗右降低75%,运输方便,安装简单,使用寿命长达30-50年。塑料管材在世界各国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在给水领域和燃气领域应用已占绝对的优势塑料管材不但大量用来代替传统的钢管、铸铁管等,原因就在于技术创新。一方面材料有重大的进步;另一方面应用技术有新的发展,使传统管材在适合采用这种方法的场合根本没有竞争能力。还有很多新材料、新技术正在研究,或已经研究出来正在试用考给,可以肯定,今后10年塑料管的技术进步将促使塑料管更迅速地发展,更广。硬聚氯乙烯管,是由聚氯乙烯树脂与稳定剂、润滑剂等配合后用热压法挤压成型,是最早得到开发应用的塑料管材。PVC-U管抗腐蚀能力强、易于粘接、价格低、质地坚硬,但是由于有PVC-U单体和添加剂渗出,只适用于输送温度不超过45℃的给水系统中。塑料管道用于输送饮用水,废水,化学品,加热液和冷却液,食品,超纯液体,泥浆,气体,压缩空气和真空系统的应用。我国新型材料的生产技术落后,大多设备都需进口,再加上外来企业的影响,使得我国生产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但是随着各种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不断地涌现,将促使中国的塑料管材朝着品种多样化、专用化以及具备多功能的塑料管材方向发展。目前技术中,为了改善硬聚氯乙烯的耐冲击性能,常采对硬聚氯乙烯进行增韧改性,但改性在提高复合材料的韧性的同时也降低了材料的强度、硬度及耐热性能。因此急需提供一种高性能,并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拓展其使用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强增韧硬聚氯乙烯管材,将该产品对织物使用后,具有很好的给湿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增强增韧硬聚氯乙烯管材,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搅拌制成: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16份、热塑性聚氯酯11-13份、硬脂酸钙3-5份、氢氧化钠3-7份、甘油3-8份、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3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3-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8份、十二烷基硫酸钠5-9份、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9份、聚氯乙烯树脂70-80份。优选方案之一: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份、热塑性聚氯酯11份、硬脂酸钙3份、氢氧化钠3份、甘油3份、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3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5份、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份、聚氯乙烯树脂70份。优选方案之二: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6份、热塑性聚氯酯13份、硬脂酸钙5份、氢氧化钠7份、甘油8份、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3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8份、十二烷基硫酸钠9份、对羟基苯甲酸乙酯9份、聚氯乙烯树脂80份。优选方案之三: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2份、热塑性聚氯酯12份、硬脂酸钙4份、
氢氧化钠4份、甘油5份、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5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6份、对羟基苯甲酸乙酯4份、聚氯乙烯树脂74份。优选方案之四: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4份、热塑性聚氯酯12份、硬脂酸钙4份、氢氧化钠6份、甘油7份、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5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份、十二烷基硫酸钠8份、对羟基苯甲酸乙酯7份、聚氯乙烯树脂78份。其制备方法为:按配方称取各原料在高速混料机中在100-120℃混合均匀,并在该温度范围内保持5-10分钟;搅拌完成后冷却至40-55℃时放入到冷混料机中并保持该温度范围混合5-10分钟,放料入干燥料仓共挤;然后将共混后的原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由模具挤出成型,挤出机筒温度一区为:196-205℃;二区为:185-195℃;三区为:180-190℃;四区为:175-186℃;五区为:170-180℃;过渡段温度为:160-170℃;模体温度一区为:165-180℃;二区为:165-180℃;三区为:170-180℃;口模温度为:170-210℃;挤出机转速为:15-30r/min;喂料器转速为:15-25r/min;机头压力为:6-20Mpa;水箱真空度为:0.03-0.06MPa;牵引速度为:5-7m/min。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各原料复配,各胶料混炼改性,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硬聚氯乙烯管材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有较高的抗冲击强度和较高的环刚度等特点,减少生产工序和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一种增强增韧硬聚氯乙烯管材,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搅拌制成: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份、热塑性聚氯酯11份、硬脂酸钙3份、氢氧化钠3份、甘油3份、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3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5份、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份、聚氯乙烯树脂70份。实施例2一种增强增韧硬聚氯乙烯管材,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搅拌制成: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6份、热塑性聚氯酯13份、硬脂酸钙5份、氢氧化钠7份、甘油8份、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3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8份、十二烷基硫酸钠9份、对羟基苯甲酸乙酯9份、聚氯乙烯树脂80份。实施例3一种增强增韧硬聚氯乙烯管材,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搅拌制成: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2份、热塑性聚氯酯12份、硬脂酸钙4份、氢氧化钠4份、甘油5份、烷氧基聚二甲
基硅氧烷2.5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6份、对羟基苯甲酸乙酯4份、聚氯乙烯树脂74份。实施例4一种增强增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强增韧硬聚氯乙烯管材,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16份、热塑性聚氯酯11‑13份、硬脂酸钙3‑5份、氢氧化钠3‑7份、甘油3‑8份、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3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3‑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8份、十二烷基硫酸钠5‑9份、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9份、聚氯乙烯树脂70‑8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增韧硬聚氯乙烯管材,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16份、热塑性聚氯酯11-13份、硬脂酸钙3-5份、氢氧化钠3-7份、甘油3-8份、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3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3-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8份、十二烷基硫酸钠5-9份、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9份、聚氯乙烯树脂70-8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增韧硬聚氯乙烯管材,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份、热塑性聚氯酯11份、硬脂酸钙3份、氢氧化钠3份、甘油3份、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3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5份、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份、聚氯乙烯树脂7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增韧硬聚氯乙烯管材,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6份、热塑性聚氯酯13份、硬脂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青
申请(专利权)人:叶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