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锁装置以及具备该门锁装置的门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34187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2 18:34
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以及具备该门锁装置的门系统,为了能够凭借一个检测开关来检测当上锁解锁机构处于非锁定位置时的操作把手的开门操作,具备:噛合机构,在门关闭时能够与撞针啮合;连杆(20),能够移动到非锁定位置以及锁定位置,在所述非锁定位置,使设置于门的操作把手的开操作有效,能够解除噛合机构的噛合,在所述锁定位置使操作把手的开操作无效,不能解除噛合机构的噛合;智能杆(26),当打开连杆(20)处于非锁定位置时能够伴随操作把手的开操作工作,当打开连杆(20)处于锁定位置时,不能伴随操作把手的开操作工作;智能杆检测开关(27),能够检测智能杆(26)的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检测门的开操作的功能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以及具备该门锁装置的门系统
技术介绍
在具备用于将门保持为关闭状态的门锁装置以及用于使车窗玻璃进行开闭动作的车窗升降器的车辆的门系统中,为了实现无框式的门的密封条的密封性提高,或者为了防止在闭门的瞬间,室内的压力上升致使门的关闭力变大,存在如下技术:根据门被实施开操作,对车窗升降器的驱动源进行驱动控制,使车窗玻璃自动地进行规定量开工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82808号公报如上所述,车窗玻璃根据开门操作自动打开规定量的工作,出于防盗性以及实用性的观点,需要在以下三个条件全部满足时方可执行。(1)门为关闭状态、(2)门锁装置的上锁解锁机构为非锁定状态、(3)设置于门的开门用的操作把手(外侧把手或者内侧把手)被实施开门操作。但是,为了能够仅在三个条件全部满足时才执行上述工作,需要多个用于检测各要素的状态的检测开关。特别是,为了检测门锁装置的上锁解锁机构的非锁定位置以及开门操作,至少需要2个检测开关,因此存在用于控制门锁装置的结构以及车窗升降器的电动驱动源的控制电路装置的控制变得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凭借一个检测开关便可检测上锁解锁机构处于非锁定位置时的操作把手的开门操作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以及具备该门锁装置的门系统。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1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噛合机构,在门关闭时能与撞针啮合;上锁解锁机构,能够移动到非锁定位置以及锁定位置,在所述非锁定位置,使设置于所述门的操作把手的开操作有效,能够解除所述噛合机构的噛合,在所述锁定位置,使所述操作把手的开操作无效,不能解除所述噛合机构的噛合;智能杆,在所述上锁解锁机构处于非锁定位置时,所述智能杆能够伴随所述操作把手的开操作工作,在所述上锁解锁机构处于锁定位置时,所述智能杆不能伴随所述操作把手的开操作工作;以及智能杆检测开关,能够检测所述智能杆的工作。第2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1专利技术中,所述智能杆在所述上锁解锁机构处于非锁定位置时,通过与伴随所述操作把手的开操作而工作的所述上锁解锁机构抵接而工作。第3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或者第2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锁装置;门开闭检测开关,能够检测门的关闭;车窗升降器,能够通过电动驱动源的动力将设置于所述门的车窗玻璃开闭;以及控制电路装置,对所述电动驱动源的驱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电路装置在所述门开闭检测开关检测到所述门的关闭时,以所述智能杆检测开关检测到所述智能杆的工作为契机,对所述电动驱动源进行规定时间的开驱动控制,另外,以所述门开闭检测开关检测到所述门的关闭为契机,对所述电动驱动源进行闭驱动控制。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具有当上锁解锁机构处于非锁定位置时能够伴随操作把手的开操作而工作、当上锁解锁机构处于锁定位置时不能伴随操作把手的开操作而工作的智能杆以及检测智能杆的工作的智能杆检测开关,凭借一个智能杆检测开关便能够可靠地检测当上锁解锁机构处于非锁定位置时的操作把手的开门操作。而且,通过将具有智能杆以及智能杆检测开关的门锁装置应用于具备车窗升降器的门系统中,能够凭借简单的控制使车窗玻璃伴随开门操作自动地进行规定量开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的示意性的侧视图。图2同样为门锁装置的主视图。图3同样为从门锁装置的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图4同样为从门锁装置的车外侧观察的侧视图。图5同样为从门锁装置的车内侧观察的侧视图。图6为处于打开位置时的噛合单元的主视图。图7为处于打开位置时的噛合单元的背面图。图8为处于全锁位置时的噛合单元的主视图。图9为处于全锁位置时的噛合单元的背面图。图10为上锁解锁机构处于非锁定位置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11为上锁解锁机构处于锁定位置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12为当上锁解锁机构处于非锁定位置时被进行开门操作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13为当上锁解锁机构处于锁定位置时被进行开门操作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14为用于对车窗升降器的控制进行说明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门锁装置1的基本结构)首先,在对门锁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之前,对具备本专利技术的门锁装置1以及车窗升降器WR的门D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门D为无框结构,前部(图1中的左侧)被具有上下方向的旋转轴的门铰链DH可开闭地枢转支承于车体。在门D的内部安装有通过作为电动驱动源的马达M的动力将车窗玻璃G支承为能够沿上下方向开闭的车窗升降器WR,以及用于将门D保持为关闭状态的门锁装置1。而且,在门D的外侧面设置有在从车外打开门D时被操作的外侧把手(操作把手)OH,以及用于从车外对后述的上锁解锁机构进行锁定或非锁定操作的锁芯K,另外,在门D的室内侧设置有在将门D从车内打开时被操作的内侧把手(操作把手)IH,以及用于从车内对上锁解锁机构进行锁定或非锁定操作的锁捏手LK。此外,门铰链DH以及车窗升降器WR采用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接下来,对于门锁装置1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门锁装置1安装于门D内,如图2~5所示,具备用于将门D保持为关闭状态的噛合单元2、安装于噛合单元2的操作单元3。噛合单元2主要如图2、6~9所示,作为主要的要素,具备:基座(无符号),所述基座包括通过螺栓(图示略)固定于门D内的后端部的合成树脂制的主体4、封闭主体4的朝向后面侧的开口的金属制的盖板5、以及固定于主体4的前面的金属制的背板6;噛合机构(无符号),收容于基座内,包括能够与固定于车体侧的撞针S啮合的闩锁7以及能够与闩锁7卡合的棘轮8;打开杆9,用于解除棘轮8与闩锁7的卡合关系。此外,图6、8为了明示噛合机构,省略了盖板5。主体4具有用于在后面侧收容闩锁7以及棘轮8的凹状的收容部41。闩锁7收容于主体4的收容部41,被朝向前后方向的锁定轴10枢转支承于主体4与盖板5之间。主要如图6、8所示,在闩锁7的外周下部设置有可供棘轮8卡合的全锁卡合部71以及半锁卡合部72。另外,闩锁7伴随门D的闭动作从打开位置(图6所示的位置)起克服图示略的弹簧的作用力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经过半锁位置后向全锁位置(图8所示的位置)转动。在门D进行开动作时,闩锁7反向转动。打开位置同未与撞针S啮合的门D的开状态对应。半锁位置同与撞针S略微啮合的门D的半门状态对应。全锁位置同与撞针S完全啮合的门D的全闭状态对应。棘轮8处于闩锁7的下方,被收容于主体4的收容部41,被朝向前后方向的棘轮轴11枢转支承于主体4与盖板5之间。棘轮8被弹簧12向卡合方向(图6、8中顺时针方向,且为与闩锁7的全锁卡合部71、半锁卡合部72卡合的方向)施力,伴随闩锁7的转动,棘轮8通过与闩锁7的全锁卡合部71卡合而将门D保持为全闭状态,另外棘轮8通过与半锁卡合部72卡合而将门D保持为半门状态。打开杆9被枢转支承于主体4的前面,与棘轮8同轴且能够与棘轮8一体转动。打开杆9在向车内侧(图7、9中的左侧)延伸的端部设置有被解除部91。主要如图3~5所示,操作单元3具备固定于主体4的合成树脂制的外壳15、收容于外壳15内的操作机构(无符号)。操作机构作为主要的要素,构成为包括马达16、通过马达16的旋转能够正反转的蜗轮17、能够向使开门操作有效的非锁定位置以及使之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门锁装置以及具备该门锁装置的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噛合机构,在门关闭时能与撞针啮合;上锁解锁机构,能够移动到非锁定位置以及锁定位置,在所述非锁定位置,使设置于所述门的操作把手的开操作有效,能够解除所述噛合机构的噛合,在所述锁定位置,使所述操作把手的开操作无效,不能解除所述噛合机构的噛合;智能杆,在所述上锁解锁机构处于非锁定位置时,所述智能杆能够伴随所述操作把手的开操作工作,在所述上锁解锁机构处于锁定位置时,所述智能杆不能伴随所述操作把手的开操作工作;以及智能杆检测开关,能够检测所述智能杆的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04 JP 2014-179807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噛合机构,在门关闭时能与撞针啮合;上锁解锁机构,能够移动到非锁定位置以及锁定位置,在所述非锁定位置,使设置于所述门的操作把手的开操作有效,能够解除所述噛合机构的噛合,在所述锁定位置,使所述操作把手的开操作无效,不能解除所述噛合机构的噛合;智能杆,在所述上锁解锁机构处于非锁定位置时,所述智能杆能够伴随所述操作把手的开操作工作,在所述上锁解锁机构处于锁定位置时,所述智能杆不能伴随所述操作把手的开操作工作;以及智能杆检测开关,能够检测所述智能杆的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榎本大亮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