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毛毡输送带,包括:中间层,其为由毛毡制成,中间层的上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中间层的下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上层和下层,分别通过聚氨酯胶水粘结于中间层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层和下层均为由聚氨酯高分子材料制成,上层向下伸出有多个第一突起,且下层向上伸出有多个第二突起,第一突起伸入至第一凹槽内,第一突起的周向侧壁与第一凹槽紧密接触,第一突起的端面与第一凹槽的底部之间保留1~1.5mm的间隙,第二突起伸入至第二凹槽内,第二突起紧密地嵌入至第二凹槽内。输送带所承受的应力能够得到的有效地释放,进而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延长,稳定性好,力学性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毛毡输送带。
技术介绍
目前输送带经常由几层不同材料层叠制成,不同层之间粘贴在一起,共同作为输送带使用。对于这种结构的输送带,即便是不同层之间的粘结再紧密,仍会影响到到输送带整体的使用性能,如输送带的走形稳定性,拉伸强度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稳定性好,强度高的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毛毡输送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毛毡输送带,包括:中间层,其为由毛毡制成,所述中间层的上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中间层的下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上层和下层,分别通过聚氨酯胶水粘结于所述中间层的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均为由聚氨酯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上层向下伸出有多个第一突起,且所述下层向上伸出有多个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伸入至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突起的周向侧壁与所述第一凹槽紧密接触,所述第一突起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之间保留1~1.5mm的间隙,所述第二突起伸入至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突起紧密地嵌入至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彼此间隔设置。优选的是,所述的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毛毡输送带中,所述上层开设多条缝隙,所述缝隙贯穿所述上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沿着所述上层的长度方向
延伸,所述缝隙的宽度为0.3~0.5mm,所述缝隙的长度为8~10cm。优选的是,所述的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毛毡输送带中,多条缝隙分成两组,每一组沿着所述上层的宽度方向排列。优选的是,所述的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毛毡输送带中,所述第一凹槽为圆柱形,所述第二凹槽也为圆柱形。优选的是,所述的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毛毡输送带中,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径为0.5~0.7cm,所述第二凹槽的直径为1~1.2c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毛毡输送带的上层与中间层之间,中间层与下层之间结合得更紧密,并且本专利技术通过结构上的设计,输送带所承受的应力能够得到的有效地释放,进而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延长,稳定性好,力学性能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毛毡输送带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毛毡输送带,包括:中间层3,其为由毛毡制成,所述中间层3的上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4,所述中间层的下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9;上层1和下层6,分别通过聚氨酯胶水粘结于所述中间层的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均为由聚氨酯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上层向下伸出有多个第一突起2,且所述下层向上伸出有多个第二突起5,所述第一突起5伸入至所述第一凹槽4内,所述第一突起的周向侧壁与所述第一凹槽紧密接触,所述第一突起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之间保留1~1.5mm的间隙8,所述第二突起5伸入至所述第二凹槽9内,所述第二突起紧密地嵌入至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彼此间隔设置。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带的中间层为由毛毡制成,两侧的上层和下层为由聚氨酯高分子材料制成,上层和下层分别粘结于中间层的两侧。多个第一突起插入至第一凹槽内,并且第一突起的周向侧壁与第一凹槽紧密接触,第一突起的端面与第一凹槽的底部之间保留1~1.5mm的间隙。当上层承受到较大的拉伸力时,多个第一突起可以将外力传递至中间层,从而使外力得到分散;且第一突起与第一凹槽之间的间隙更有利于上述外力在中间层处就被分散掉,而减少向下层传递,以避免与下层直接接触的动力设备或辊部件受到外力的影响。另外,第二突起伸入第二凹槽内,第二突起紧密地嵌入至第二凹槽内,下层所承受到的外力也可以经由多个第二突起向中间层传递,并在中间层得到消解、分散。而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间隔设置,可以避免上层和下层传递的外力过于集中,而且也有利于输送带整体保持稳定和平衡,使输送带整体运行时不变形。优选的是,所述的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毛毡输送带中,所述上层1开设多条缝隙7,所述缝隙7贯穿所述上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沿着所述上层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缝隙的宽度为0.3~0.5mm,所述缝隙的长度为8~10cm。在行进过程中,输送带可能会受到外力牵扯而发生变形,导致输送带的输送面(即上表面)不平整,进而影响被输送物体的移动路径。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上层设计了多条缝隙。一旦输送带受到外力,多条缝隙处可以发生极其微小的变形,进而将外力消耗掉,从而避免输送带的上表面发生过大的变形。缝隙的宽度需要经过设计,当缝隙过宽时,会影响输送带的性质,比如会导致杂物容易掉落到缝隙内,这些杂质会被夹在缝隙内,容易对输送带的上层或中间层造成损伤;当缝隙过窄时,又不足以分散外力。优选的是,所述的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毛毡输送带中,多条缝隙分成两组,每一组沿着所述上层的宽度方向排列。基于该设计,可以保证输送带的上表面始终平稳,始终处于一个平面上,保证对被输送物体的输送。优选的是,所述的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毛毡输送带中,所述第一凹槽为圆
柱形,所述第二凹槽也为圆柱形。优选的是,所述的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毛毡输送带中,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径为0.5~0.7cm,所述第二凹槽的直径为1~1.2cm。由于第一突起的周向侧壁与第一凹槽紧密接触,第二突起紧密嵌入至第二凹槽内,因此,第一突起的直径与第一凹槽的直径一致,第二突起的直径与第二凹槽的直径一致。当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直径过大时,容易导致输送带的整体强度下降;当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直径过小时,又容易难以发挥分散外力的作用。而且第二突起的直径大于第一突起的直径,即第二突起可以发挥对中间层的支撑作用,减少中间层的变形。经测试,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带的物理性质如下:拉断强度498N/mm,1%延伸受力69N/mm,2%延伸受力97N/mm。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毛毡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层,其为由毛毡制成,所述中间层的上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中间层的下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上层和下层,分别通过聚氨酯胶水粘结于所述中间层的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均为由聚氨酯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上层向下伸出有多个第一突起,且所述下层向上伸出有多个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伸入至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突起的周向侧壁与所述第一凹槽紧密接触,所述第一突起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之间保留1~1.5mm的间隙,所述第二突起伸入至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突起紧密地嵌入至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彼此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毛毡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层,其为由毛毡制成,所述中间层的上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中间层的下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上层和下层,分别通过聚氨酯胶水粘结于所述中间层的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均为由聚氨酯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上层向下伸出有多个第一突起,且所述下层向上伸出有多个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伸入至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突起的周向侧壁与所述第一凹槽紧密接触,所述第一突起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之间保留1~1.5mm的间隙,所述第二突起伸入至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突起紧密地嵌入至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彼此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
申请(专利权)人:日志动力传送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