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郝新明专利>正文

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3175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整流电路、恒流源产生电路、自动控制定时电路、治疗结束声光显示电路、输出剂量指示切换电路、输出剂量指示电路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机集成化程度高,以恒流源做治疗电场,输出电流恒定,不受药液温度降低,人体电阻变化、离子数量减少和皮下离子堆反电场增大的影响;能微量控制治疗剂量并用数字表精确指示;以电子自控电路分别控制两路输出,能同时治疗两位患者或两处病变;工程注塑机壳;镍板电极,长期使用无副作用。(*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的名称为《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机》,属于电子医疗器械。涉及到集成电路元器件、数码显示及通用电子电路技术和中医药学技术,是现代电子学和医学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产品。《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机》又称“直流电疗仪”。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将药物离子经皮肤导入人体,到达组织间隙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医疗仪器。药物分子在水溶液中呈胶体微粒状态,离解后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而呈电性。当通以直流电时,带电微粒便向异性电极方向移动,发生离子迁移运动,这种药物离子迁移与电离理论是一致的。因此,离子导入疗法就是利用在直流电场中,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使药物进入人体,达到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学中有大量疗效显著的验方、秘方。近年来,经广泛临床实践,将这些优良方剂制成药膜、药垫、药液,敷在人体病变部位,在电疗仪作用下,药物成分透入人体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止痛消炎、祛风散寒、改善组织机能等治疗作用,比单纯口服药物疗效更为显著。目前,市场上见到的药物导入机器,如“骨质增生治疗机”。其输出指示均采用指针式电流表,输出电流显示不精确、不直观;直流电场均为稳压型,当人体电阻变化后,输出电流亦变,稳定性差,直接影响药物导入效果;仪器外壳均属金属结构,笨重而携带不便,作为医疗仪器,绝缘性差,不安全;定时器又都是机械式,精度差、体积又大;治疗时作用于人体的电极板均采用铅板,长期使用,对人体的危害是显见的。本技术是针对前述机型的缺点而设计的一种指示精确、直观;输出稳定、可靠、安全;定时准确;外形美观;携带方便;操作简单;-->长期使用无副作用;能顺利准确,高效地对人体进行药物导入治疗的新型《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机》。本技术是这样实现上述目标的。整机由交直流变换、恒流源、自动控制、电子定时、声光显示、输出指示等有关电路组成。其中采用LED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数字表代替指针式电流表,最大输出指示值99.9毫安,精度在小数点后一位数,指示精确直观。恒流源集成电路化,结构简单、功耗低、体积小、稳定度却很高,并且有过流短路保护,避免烧坏机器。两路输出,能对两位病人或两个部位同时治疗,互不干扰。两路输出分别有电子定时器控制治疗时间,能自动切断输出电流,并以音乐奏鸣,发光二极管闪亮来区别何路治疗结束。采用了工程注塑机壳,外形更美观,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绝缘度和安全性得以提高;治疗电极板采用镍板,免除传统铅板电极对人体的危害,长期使用无副作用。本技术采取了以上改进措施后,使仪器功能和性能明显提高,增强了治疗效果。配合特制的中药药垫、药膜、药液,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胸、腰椎、肘、膝关节、足跟等骨质增生症,肩周炎、腰肌劳损、腰骶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及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等病症均有显著疗效,经北京积水潭、263等医院临床验证,总有效率达95%。本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电路结构集成化程度高,显著区别于其它机器,这样就使机器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了保证。比如采用数字表,病人在每个疗程中首次和以后各次治疗中所施加的电流值有所不同。另外,病人性别、年龄、体质、敏感耐受程度以及身体电阻各有差异。运用数字表显示治疗剂量,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可以因人、因情况而异,可选择地精密微量控制治疗剂量,提高了传统中医药应用的现代化水平,使其更具可靠性和科学性。再比如直接用于治疗的直流电场,运用了高精度集成稳压器件构成恒流源代替恒压源,比传统电路效率大为提高。能自动保持初始确定的治疗剂量,不受药物温度降低、人体体表电阻变化、离子数量减少以及皮下离子堆反电场增大等情况影响,有利于药物离子导入体内病变处,而有助于提高疗效。本机的自动控制、声光显示电路也采用集成器件,可靠性-->很高。外壳采用工程注塑机壳,具有区别于其它机器的显著外观特点。治疗电极采用镍板,物理特性稳定,对人体无副作用,既免除了铅板对人体的危害,同时具备铅板特有的可塑性,以适应治疗部位的不同生理解剖形状。综上所述,该仪器具有明显区别于其它机器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方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数字显示电流表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的交直流变换、恒流源、输出指示及指示切换和输出插座电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的自动定时控制和治疗结束声光显示单元的电原理图。图1所示是本仪器的原理方框图,其中(1)是交直流变换单元;(2)、(5)分别为Ⅰ、Ⅱ路恒流源产生单元;(7)是输出电流指示切换单元;(8)是数字电流表单元;(3)、(4)分别为Ⅰ、Ⅱ路自动定时控制单元;(6)是两路输出共用的治疗结束声光显示单元。图2所示是本治疗仪两路输出共用的数字显示电流表电路图。内有两块数模转换集成器件IC3、IC4,其型号分别为74LS47和MAX7130或CA3161E和CA3162E。加上若干阻容、晶体管等元件,驱动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数码显示器LED。工作电压为直流5V,由机内的一组稳压电源供给,接在图2左侧的+5V和0V端。在整机中见图3,其输入端(IN)的“+”端接在输出电流指示切换开关K1-1的公共点1上,“-”端接在K1-3的公共点1上。该表通常接在Ⅰ路输出回路内,指示Ⅰ路输出电流。按下指示切换开关K1,数字表切换至Ⅱ路输出回路,Ⅰ路电流仍由其接点K1-4的1、3接点接通,不影响Ⅰ路输出(详细情况见第4页第3自然段)。图3所示是本机交直流变换电路、两路恒流源的产生电路、输出指示切换电路、数字表在机内的具体接线电路和输出插座接线电路的总图。D1~D4是交直流变换器(整机所有电源取自一个电源变压器,在图中未画出,其它各图同),取自电源变压器的交流电经D1~D4整流后分别加给由集成器件IC1、IC2组成的两路恒流源产生电路、恒流-->源产生电路的输出电流经自动控制定时电路的控制接点、输出剂量指示切换电路的转换开关至治疗电极板。恒流源有多种实现方法,本机采用集成器件,型号是LM317,所用外围元件极少,恒流精度却很高。每路恒流源只需一块集成器件和电容、电阻各一只以及两只二极管和一只晶体管组成,W是电流调节电位器,由其控制输出剂量。图3中J1-1是Ⅰ路输出的通断控制接点,J3-1是Ⅱ路输出的通断控制接点。治疗开始时,由机内自动控制电路接通,治疗结束时自动断开切断输出电流。图3中K1-1、K1-2、K1-3、K1-4即为本机方框图1中输出指示切换单元(7)的实际接线图。它是一个四刀八掷的多层开关。为了降低成本,本机采用一块数字电流表分别指示两路输出电流值,故必须用此开关做切换。如图3所示时,数字表接在Ⅰ路输出回路中(但不影响Ⅱ路输出电流,Ⅱ路输出电流由恒流源IC2产生后,经输出继电器J3-1的1、2接点-→K1-2的1、3接点-→Ⅱ路输出插座的“+”端-→治疗电极板“+”极-→人体病变部位-→治疗电极板“-”端,-→Ⅱ路输出插座“-”端-→恒流源公共“-”端,完成Ⅱ输出回路)。Ⅰ路输出电流由恒流源IC1产生后,经输出继电器J1-1的1、2接点-→K1-1的2、1接点-→数字电流表LED的输入端“IN+”端(数字表电路详见图2,其输入端为“IN+”,输出端为“IN_”,由于篇幅限制,在图3中未画出数字表全电路,仅以LED示意图代替,但其上端IN+即为输入端,其相对应的下端即为输出端IN_,特此注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机》包括:整流电路、恒流源产生电路、自动控制定时电路、治疗结束声光显示电路、输出剂量指示切换电路、输出剂量指示电路,其特征在于:(a)恒流源产生电路的输出电流经自动控制定时电路的控制接点、输出剂量指示切换电路的转换开关至治疗电极板;(b)输出剂量指示采用三位数字表;(c)定时器是电子定时器;(d)机壳采用工程注塑通用机壳;(e)治疗电极板采用镍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机》包括:整流电路、恒流源产生电路、自动控制定时电路、治疗结束声光显示电路、输出剂量指示切换电路、输出剂量指示电路,其特征在于:(a)恒流源产生电路的输出电流经自动控制定时电路的控制接点、输出剂量指示切换电路的转换开关至治疗电极板;(b)输出剂量指示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新明郝贝佳
申请(专利权)人:郝新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