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登记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62912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2 0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版权登记方法及系统,至少能够解决传统的人工登记方式所存在的耗时耗力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提交的版权信息,将所述版权信息发送给版权审核平台进行审核;接收所述版权审核平台审核通过后下发的版权证书;将所述版权证书嵌入所述版权信息中,在嵌入所述版权证书后的版权信息中插入保护代码并重新打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网络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版权登记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企业和个人越来越重视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版权作为知识产权中的重要内容,对保护专利技术人的劳动成果起着重大作用。例如,软件、应用、影视、动漫、图片等诸多领域都可能涉及到版权的保护问题。以移动APP为例来说,由于移动APP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不同功能的移动APP。因此,为了保护移动APP的开发人员的智力劳动成果,需要为移动APP申请版权证书。在现有技术中,需要申请人准备大量的纸质资料,并亲自前往国家版权局进行人工办理。由此可见,现有的版权登记方法耗时耗力,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版权登记方法及系统。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版权登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提交的版权信息,将所述版权信息发送给版权审核平台进行审核;接收所述版权审核平台审核通过后下发的版权证书;将所述版权证书嵌入所述版权信息中,在嵌入所述版权证书后的版权信息中插入保护代码并重新打包。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版权登记系统,包括:版权信息提交模块,适于接收用户提交的版权信息,将所述版权信息发送给版权审核平台进行审核;版权证书接收模块,适于接收所述版权审核平台审核通过后下
发的版权证书;打包模块,适于将所述版权证书嵌入所述版权信息中,在嵌入所述版权证书后的版权信息中插入保护代码并重新打包。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版权登记方法及系统中,能够通过电子渠道接收并提交版权信息,并且能够在接收到版权审核平台下发的版权证书后,将版权证书嵌入版权信息中,在嵌入版权证书后的版权信息中插入保护代码并重新打包。由此可见,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式,能够通过电子渠道在线进行版权登记,省去了人工前往国家版权局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和人力成本,使版权登记过程变得简捷便利。而且,通过打包加固的方式还提高了版权文件的安全性。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版权登记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版权登记方法的流程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步骤S290的具体执行流程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版权登记系统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版权登记方法及系统,至少能够解决传统的人
工登记方式所存在的耗时耗力的技术问题。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版权登记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版权登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0:接收用户提交的版权信息,将版权信息发送给版权审核平台进行审核。其中,以移动APP为例,版权信息包括APP的名称、功能代码、开发者信息等。可选地,为了提高安全性,在本步骤中,还可以对版权信息进行签名处理。步骤S120:接收版权审核平台审核通过后下发的版权证书。其中,版权审核平台审核版权信息无误后,为其颁发对应的电子版版权证书,该电子版版权证书用以证明该版权的合法性。步骤S130:将版权证书嵌入版权信息中,在嵌入版权证书后的版权信息中插入保护代码并重新打包。其中,通过嵌入版权信息并重新打包的方式能够提高版权文件的安全性。由此可见,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式,能够通过电子渠道在线进行版权登记,省去了人工前往国家版权局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和人力成本,使版权登记过程变得简捷便利。而且,本专利技术利用打包加固的方式提高了版权文件的安全性。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版权登记方法的流程图。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以移动APP的版权登记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其他内容(例如动漫、影视等)的版权登记都可以利用本专利技术实现。如图2所示,该版权登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10:通过第一身份信息入口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身份信息。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的执行主体为安装在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上的应用软件。第一身份信息入口可以是设置在该应用软件的界面上的输入框,用于输入姓名以及身份证号等身份信息。步骤S220:通过感应接口感应获取电子身份识别载体中存储的第二身份
信息。其中,感应接口可以通过NFC技术等各类感应技术来实现。NFC为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缩写,即近场通信,是一种标准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它基于RFID技术,结合了非接触式感应以及无线连接技术,能够实现在短距离内对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进行数据交换。NFC通信常在发起设备和目标设备之间产生,两者之间以交流磁场的方式相互耦合,并以ASK方式或FSK方式进行载波调制,传输数字信号。发起设备产生无线信号来初始化通信,目标设备则响应发起设备发出的命令,并选择由发起设备所发出的或是自行产生的无线射频磁场进行通信。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由应用软件所在的移动终端作为发起设备,由电子身份识别载体作为目标设备。具体实现时,NFC之间的通信分为主动通信模式和被动通信模式,主动通信模式为20cm,被动通信模式为10cm。主动模式下,每台设备向另一台设备发送数据时,都必须产生自己的射频场;而被动模式下,NFC发起设备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提供射频场,本专利技术既可以采用主动模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被动模式实现。由于NFC通信是极短距离的点对点通信,可以避免传输的信息遭监控或窜改,其安全机制也可以通过加/解密系统来确保移动装置间的安全通信。且NFC处理速度非常快,从检测移动设备、身份确认到数据的存取仅需要0.1s的时间即可实现,故本实施例基于NFC技术进行近距离通信时具有安全性高、处理速度快等诸多优势。电子身份识别载体可以是智能卡芯片等各类载体。电子身份是指对个人身份信息加密生成的数字化身份标识,如Electronic Identity,简称为eID,也可以为经由其他手段生成的用于表征个人身份信息的数字化身份标识。其中,所述eID以密码技术为基础,智能卡芯片为载体,在不泄露用户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可以在互联网上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远程识别。eID由公安部建设和开发,使用eID在网络中来标识用户身份时,eID信息与传统的身份证号码不同,其将个人身份证号、姓名、年龄、户籍等个人信息经过算法加密,生成不可逆的加密字符串。eID信息未包含任何个人隐私,且在每个站点都是不同的,即使被窃也不会发生隐私泄漏,故eID的技术手段可以用于本专利技术对移动终端的支付过程进行鉴权。本实施例中以
eID为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进行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版权登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提交的版权信息,将所述版权信息发送给版权审核平台进行审核;接收所述版权审核平台审核通过后下发的版权证书;将所述版权证书嵌入所述版权信息中,在嵌入所述版权证书后的版权信息中插入保护代码并重新打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版权登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提交的版权信息,将所述版权信息发送给版权审核平台进行审核;接收所述版权审核平台审核通过后下发的版权证书;将所述版权证书嵌入所述版权信息中,在嵌入所述版权证书后的版权信息中插入保护代码并重新打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嵌入所述版权证书后的版权信息中插入保护代码并重新打包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所述版权信息中包含的原始安装包,提取所述原始安装包中的可执行文件;解析所述可执行文件,并在解析后的可执行文件中插入所述保护代码;根据插入所述保护代码后的可执行文件重新打包,以生成加固安装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保护代码包括用于对所述可执行文件进行加壳和解壳的代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保护代码还包括解壳触发代码和反编译工具的崩溃代码;则所述在解析后的可执行文件中插入保护代码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在解析后的可执行文件中的每一类的代码中置入解壳触发代码和反编译工具的崩溃代码,所述解壳触发代码被执行时,调用所述解壳代码对该类进行解密。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取所述版权信息中包含的原始安装包的步骤之后,进一步包括:提取所述原始安装包中的全局配置文件,且所述在解析后的可执行文件中插入保护代码的步骤之后,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保护代码的入口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伟华刘文博孟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