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化钒改性的高绝缘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62007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31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碳化钒改性的高绝缘电缆及其制备方法,该高绝缘电缆包括相互绞合的多股线芯单元,多股线芯单元的外部套设有镀银芳纶丝编织套,镀银芳纶丝编织套内填充有沥青;镀银芳纶丝编织套的外部沿着由内向外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层、临界层和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为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层,临界层填充有纳米碳化钒,第二绝缘层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通过该方法制得的电缆具有优异的绝缘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绝缘电缆,具体地,涉及一种纳米碳化钒改性的高绝缘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高速迅猛发展及我国国防现代化发展建设的迫切需要,军事工业正在朝着高科技、高速度的方向发展。航空、航天、兵器工业的技术水平代表和象征着国防实力,为适应国防现代化高速发展的需要,与之配套的产品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装备的电气化、自动化、系统化程度不断提高,作为“血管和神经”的电缆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对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国防现代化高速发展的需要,与之配套的产品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研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为军事工业配套对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军事装备的技术实力有着重要作用及意义。目前,航空航天产品受其使用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对材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结构材料而言,其中最关键的是轻质高强度和高温耐腐蚀。从这一点上可以说,航空航天产业把结构材料的能力提高到了它的极限水平。航空航天产品在追求轻质和减重方面可以说是“克克计较”,飞行器每减重1kg的经济效益逾万美元。因此,航空航天领域对电子元器件要求向小型化、轻型化方向发展。其中,尤其是航天电缆的性能制约着航空航天产品的整体的性能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航天电缆在航天的恶劣环境中难以保持稳定的高绝缘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碳化钒改性的高绝缘电缆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得的电缆具有优异的绝缘性和稳定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碳化钒改性的高绝缘电缆,该高绝缘电缆包括相互绞合的多股线芯单元,多股线芯单元的外部套设有镀银芳纶丝编织套,镀银芳纶丝编织套内填充有沥青;镀银芳纶丝编织套的外部沿着由内向外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层、临界层和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为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层,临界层填充有纳米碳化钒,第二绝缘层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优选地,镀银芳纶丝编织套的直径为0.85-0.90mm,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0.15-0.20mm,临界层的厚度为0.05-0.12mm,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0.20-0.25mm。优选地,镀银芳纶丝编制套中的镀银芳纶丝的外表面上的镀银层的厚度为1-2μm。优选地,以镀银芳纶丝编织套的横截面的面积为基准,镀银芳纶丝编织套的横截面中沥青占有的面积为35-45%。优选地,线芯单元包括相互绞合的多股镀银铜丝,多股镀银铜丝的外部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由聚苯乙烯填充而成。优选地,镀银铜丝的直径为0.05-0.08mm,保护层的直径为0.20-0.30mm。优选地,多股镀银铜丝的外表面的镀银层的厚度为0.5-0.9μ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纳米碳化钒改性的高绝缘电缆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1)将多股线芯单元相互绞合,接着将镀银芳纶丝编织套套设于多股线芯单元的外部,然后将沥青填充至镀银芳纶丝编织套的内部;2)将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挤包于镀银芳纶丝编织套的外部以形成第一绝缘层,接着将纳米碳化钒嵌设于第一绝缘层的表面形成临界层,然后将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挤包于第一绝缘层的外部形成第二绝缘层以制得纳米碳化钒改性的高绝缘电缆。优选地,在步骤1)之前,方法还包括:将芳纶丝浸泡于酸液中,接着取出并在芳纶丝的外表面上镀上银层以制得镀银芳纶丝,然后将镀银芳纶丝编织成镀银芳纶丝编织套。优选地,酸液选自盐酸溶液、硝酸溶液和硫酸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且,酸液的浓度为50-70重量%。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多股线芯单元的外部依次设置沥青、镀银芳纶丝编织套、第一绝缘层、临界层和第二绝缘层,通过各部件的协同作用使得该电缆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同时,该电缆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优异的稳定性;其中,临界层中的纳米碳化钒能够向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中扩散进而使得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形成一体进而提高了两者单独的绝缘性能。同时,该电缆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性能,进而保证其能够稳定工作。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纳米碳化钒改性的高绝缘电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线芯单元 2、镀银铜丝3、镀银层 4、保护层5、沥青 6、镀银芳纶丝编织套7、第一绝缘层 8、临界层9、第二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碳化钒改性的高绝缘电缆,如图1所示,该高绝缘电缆包括相互绞合的多股线芯单元1,多股线芯单元1的外部套设有镀银芳纶丝编织套6,镀银芳纶丝编织套6内填充有沥青5;镀银芳纶丝编织套6的外部沿着由内向外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层7、临界层8和第二绝缘层9;第一绝缘层7为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层,临界层8填充有纳米碳化钒,第二绝缘层9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上述的多股线芯单元1的外部依次设置沥青5、镀银芳纶丝编织套6、第一绝缘层7、临界层8和第二绝缘层9,通过各部件的协同作用使得该电缆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同时,该电缆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优异的稳定性;其中,临界层8中的纳米碳化钒能够向第一绝缘层7和第二绝缘层9中扩散进而使得第一绝缘层7与第二绝缘层9形成一体进而提高了两者单独的绝缘性能。同时,该电缆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性能,进而保证其能够稳定工作。在本专利技术中,镀银芳纶丝编织套6、第一绝缘层7、临界层8和第二绝缘层9的尺寸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缆的绝缘性和
稳定性,优选地,镀银芳纶丝编织套6的直径为0.85-0.90mm,第一绝缘层7的厚度为0.15-0.20mm,临界层8的厚度为0.05-0.12mm,第二绝缘层9的厚度为0.20-0.25mm。同时,镀银芳纶丝编制套中的镀银芳纶丝的镀银层的厚度可以在宽的范围内调整,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缆的电磁屏蔽性能以及稳定性,优选地,镀银芳纶丝编制套中的镀银芳纶丝的外表面上的镀银层的厚度为1-2μm。此外,在本电缆中,沥青5的含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改变,但是为了使得沥青5能够充分地填充于多股线芯单元1之间以及线芯单元1与镀银芳纶丝编织套6之间,优选地,以镀银芳纶丝编织套6的横截面的面积为基准,镀银芳纶丝编织套6的横截面中沥青5占有的面积为35-45%。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线芯单元1的具体结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提高电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号的稳定性以及信号的传输质量,优选地,线芯单元1包括相互绞合的多股镀银铜丝2,多股镀银铜丝2的外部设置有保护层4,保护层4由聚苯乙烯填充而成。这样,通过聚苯乙烯能够充分地将各个线芯单元1之间绝缘开来,进而保证每个单独的线芯单元1能够传输不同的信号,并且各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碳化钒改性的高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绝缘电缆包括相互绞合的多股线芯单元(1),所述多股线芯单元(1)的外部套设有镀银芳纶丝编织套(6),所述镀银芳纶丝编织套(6)内填充有沥青(5);所述镀银芳纶丝编织套(6)的外部沿着由内向外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层(7)、临界层(8)和第二绝缘层(9);所述第一绝缘层(7)为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层,所述临界层(8)填充有纳米碳化钒,所述第二绝缘层(9)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碳化钒改性的高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绝缘电缆包括相互绞合的多股线芯单元(1),所述多股线芯单元(1)的外部套设有镀银芳纶丝编织套(6),所述镀银芳纶丝编织套(6)内填充有沥青(5);所述镀银芳纶丝编织套(6)的外部沿着由内向外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层(7)、临界层(8)和第二绝缘层(9);所述第一绝缘层(7)为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层,所述临界层(8)填充有纳米碳化钒,所述第二绝缘层(9)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银芳纶丝编织套(6)的直径为0.85-0.90mm,所述第一绝缘层(7)的厚度为0.15-0.20mm,所述临界层(8)的厚度为0.05-0.12mm,所述第二绝缘层(9)的厚度为0.20-0.25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绝缘电缆,其中,所述镀银芳纶丝编制套中的镀银芳纶丝的外表面上的镀银层的厚度为1-2μ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镀银芳纶丝编织套(6)的横截面的面积为基准,所述镀银芳纶丝编织套(6)的横截面中沥青(5)占有的面积为35-45%。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芯单元(1)包括相互绞合的多股镀银铜丝(2),所述多股镀银铜丝(2)的外部设置有保护层(4),所述保护层(4)由聚苯乙烯填充而成。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作文姜国庆董俊朱文玲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