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防臭地漏,包括地漏基体、地漏盖和漏水碗,地漏基体的下端设有U形碗,U形碗的中心空心处设置排水筒,排水筒包括筒身、可活动筒底和闭合机构,可活动筒底连接在筒身的底部,闭合机构与筒身及可活动筒底相配合设置,以使得可活动筒底在被打开时能自动闭合筒身的底部;地漏盖设置在地漏基体的上端,地漏盖上设有多个开口;漏水碗的开口朝下设置在U形碗上并套在排水筒上,漏水碗的碗身四周设有多个漏水孔,漏水孔的顶部低于筒身的顶部;漏水碗的开口处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碗沿,碗沿的底部与U形碗的底部贴合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多功能防臭地漏在实现水流时和长时间没有水流时的防臭功能的基础上更便于清理垃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漏,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防臭地漏。
技术介绍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是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卫生间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现有的常用的防臭地漏通常是使用在地漏的下端增加一个U型结构,这个U型结构在地漏中有水流的时候会存积水,将下水通道与室内隔断而不相通,从而可以防止下水通道的臭气通过地漏进入到室内。但是这种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地漏在长时间没有水流的情况下,U型结构中的水因为蒸发而干掉后,下水通道内的臭气会通过地漏进入到室内,从而失去防臭功能。为使得地漏具有较好的防臭功能,中国专利文献201520271606.9提出一种多功能防臭地漏,不仅在有水流的时候有防臭功能,而且即使在长时间没有水流的情况下也具有防臭功能;但是当水流中夹杂垃圾而流入地漏中时,垃圾容易残留在该地漏的地漏基体中,在长时间不清理后可能就导致地漏堵塞,由于垃圾是残留在地漏基体上,地漏基体通常是固定安装在地板上而使得清理垃圾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多功能防臭地漏,在实现水流时和长时间没有水流时的防臭功能的基础上,更便于清理垃圾。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防臭地漏,包括地漏基体、地漏盖和漏水碗,其中:所述地漏基体的下端设有U形碗,所述U形碗的中心空心处设置排水筒,所述排水筒包括筒身、可活动筒底和闭合机构,所述可活动筒底连接在所述筒身的底部,所述闭合机构与所述筒身及所述可活动筒底相配合设置,以使得所述可
活动筒底在被打开时能自动闭合所述筒身的底部;所述地漏盖设置在所述地漏基体的上端,所述地漏盖上设有若干个开口;所述漏水碗的开口朝下设置在所述U形碗上并套在所述排水筒上,所述漏水碗的碗身四周设有若干个漏水孔,所述漏水孔的顶部低于所述排水筒的筒身的顶部;所述漏水碗的开口处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碗沿,所述碗沿的底部与所述U形碗的底部贴合设置。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本技术的多功能防臭地漏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筒身与所述U形碗的中心侧壁一体设置。所述筒身套合连接在所述U形碗的中心空心处。所述漏水孔的顶部低于所述U形碗的中心侧壁的高度的一半以下。所述漏水碗的外径从顶部位置至开口位置逐渐增大。所述漏水碗的顶部设置提手部。所述地漏盖的中心处设有连接排水管的连接开口。所述漏水碗的顶部与所述地漏盖之间的距离为5~30mm。所述所述漏水碗的顶部与所述排水筒的筒身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为5~3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公开的多功能防臭地漏,在地漏基体上设有U形碗,并在U形碗的中心空心处设置可自动闭合的排水筒结构,从而实现在水流过程中以及在长时间没有水流时都具有防臭功能,此外,在U形碗上设置开口朝下的漏水碗,该漏水碗套在排水筒上,且漏水孔设置在漏水碗的四周,以使得流入到地漏中的水从漏水孔进入到排水筒,再排至下水道中;其中漏水碗的开口处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碗沿,使得夹杂的垃圾可以残留在该碗沿处,而漏水碗是活动设置在地漏基体内的,因此在清理垃圾时,仅需打开地漏盖,将漏水碗取出再将垃圾清理掉即可,方便快速;另由于漏水碗的设置,使得地漏盖的中心处也可以设置开口,开口设置的面积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增大,从而更有利于污水的排出。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本技术中设置的排水筒的筒身可以是套合连接在U形碗的中心空心处,还可以是与U形碗的中心侧壁一体设置的,通过一体设置可以减少该地漏的零件数量,也可以省略筒身与U形碗之间的密封件设置,在进一步提高地漏的性能的同时还降低成本。在更进一步的方案中,漏水碗的漏水孔的顶部低于U形碗的中心侧壁的高度的一半以下,使得在排水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水封高度,从而保证了更佳的防臭效果;漏水碗的外径从顶部位置至开口位置逐渐增大,使得水在流入地漏进入漏水孔的过程中更加通畅;在漏水碗的顶部设置提手部可以使得用户在清理垃圾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取出漏水碗;另外,在地漏盖的中心处还可以设置连接外置的排水管(如洗衣机的排水管)的连接开口,从而使得该防臭地漏可以同时实现定向排水以及普通排水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多功能防臭地漏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多功能防臭地漏的使用状态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多功能防臭地漏中的漏水碗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多功能防臭地漏的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多功能防臭地漏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多功能防臭地漏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多功能防臭地漏示意图,多功能防臭地漏包括地漏基体1、地漏盖2和漏水碗3,其中地漏基体1的下端设有U形碗11,U形碗11的中心空心处设置排水筒12,排水筒12包括筒身121、可活动筒底122和闭合机构,筒身121套合连接在U形碗11的中心空心处,即与U形碗11的中心侧壁111贴合设置,闭合机构与筒身121及可活动筒底122相配合设置,以使得可活动筒底122在被打开时能自动闭合筒身121的底部;地漏盖2设置在地漏基体1的上端,地漏盖2上设有若干个开口21;漏水碗3的开口朝下设置在U形碗11上并套在排水筒12上,漏水碗3的碗身四周设有若干个漏水孔31,漏水孔31的顶部低于排水筒12的筒身121的顶部;漏水碗3的开口处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碗沿32,碗沿32的底部与U形碗11的底部贴合
设置。在可活动筒底122的中心处设有向上延伸的滑动杆1221,滑动杆1221的上端设有凸缘12211;筒身121的中心处设有滑动筒1211,滑动筒1211的下端设有止挡部12111;滑动杆1221与滑动筒1211滑动连接,止挡部12111可以止挡凸缘12211脱离滑动筒1211,以使得可活动筒底122不会脱离筒身121。其中滑动筒1211与筒身121的外圆周通过多个支架(图中未示)相连。在本实施例中,闭合机构包括弹簧123,弹簧123套合在滑动杆1221上,并设置在凸缘12211与止挡部12111之间,弹簧123使得可活动筒底122在不受到压力的情况下保持闭合在筒身121的底部位置。本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防臭地漏在工作过程中,污水从开口21流入,经过引流区13(引流区13连接在U形碗11的外侧上端,用于将流入地漏的水引流至U形碗11内)流入U形碗11内,并通过漏水碗3的碗身上的漏水孔31流入至漏水碗3内,待U形碗11内盛满水后,漏水碗3内的污水流入排水筒12的筒身121内,可活动筒底122受到污水的压力,弹簧123压缩变形,滑动杆1221沿着滑动筒1211向下滑动,可活动筒底122向下滑动,使得筒身121的底部被打开,如图2所示,污水即经过筒身121的底部流入到下水通道内,其中图2中所示的箭头为污水经过本技术的多功能防臭地漏的流动方向。本实施例的多功能防臭地漏,结合U形碗11和底部可开合的排水筒12使得该地漏不仅在常用状态下可以防止臭气流入室内,而且在长时间不用的情况下依旧可以防臭。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使用漏水碗3,使得污水中夹杂的垃圾会残留在漏水碗3的碗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漏基体、地漏盖和漏水碗,其中:所述地漏基体的下端设有U形碗,所述U形碗的中心空心处设置排水筒,所述排水筒包括筒身、可活动筒底和闭合机构,所述可活动筒底连接在所述筒身的底部,所述闭合机构与所述筒身及所述可活动筒底相配合设置,以使得所述可活动筒底在被打开时能自动闭合所述筒身的底部;所述地漏盖设置在所述地漏基体的上端,所述地漏盖上设有若干个开口;所述漏水碗的开口朝下设置在所述U形碗上并套在所述排水筒上,所述漏水碗的碗身四周设有若干个漏水孔,所述漏水孔的顶部低于所述排水筒的筒身的顶部;所述漏水碗的开口处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碗沿,所述碗沿的底部与所述U形碗的底部贴合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漏基体、地漏盖和漏水碗,其中:所述地漏基体的下端设有U形碗,所述U形碗的中心空心处设置排水筒,所述排水筒包括筒身、可活动筒底和闭合机构,所述可活动筒底连接在所述筒身的底部,所述闭合机构与所述筒身及所述可活动筒底相配合设置,以使得所述可活动筒底在被打开时能自动闭合所述筒身的底部;所述地漏盖设置在所述地漏基体的上端,所述地漏盖上设有若干个开口;所述漏水碗的开口朝下设置在所述U形碗上并套在所述排水筒上,所述漏水碗的碗身四周设有若干个漏水孔,所述漏水孔的顶部低于所述排水筒的筒身的顶部;所述漏水碗的开口处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碗沿,所述碗沿的底部与所述U形碗的底部贴合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与所述U形碗的中心侧壁一体设置。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卓,
申请(专利权)人:康云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