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块间的并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1424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9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块间的并联装置,它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均由众多电芯经串、并联组合而成,同一个电池模块中的这些电芯分层排布,且处于同一层的电芯并联连接而形成并联电芯层,这些并联电芯层再相互串联而形成所述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的侧部均设置有一块线路板,线路板上设置有与该电池模块中各个并联电芯层分别一一对应连接的若干条并联线,线路板的端部设置有与各根并联线相连的快接插口,还包括其上连接有至少两根引入线的总输出接口,每一根引入线内均设置有与单个线路板上并联线数量相同的若干条线芯,每一根引入线的端部均设置有一个与该引入线内的各条线芯均相连的快接插头,各个快接插头分别插入各个电池模块上的快接插口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非常方便地将处于分离位置的各个电池模块并联连接起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是锂电池
,具体为一种电池模块间的并联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长循环寿命、低自放电率、且对环境友善等诸多传统电池无法比拟的优点,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参照图1所示,电池模块1由众多电芯2经串、并联组合而成,在实际应用时,通常需将多个电池模块并联起来,以提高电池的容量,采集各电池模块中的电池信号,进行电压均衡调校。单个电池模块1的具体结构为:同一个电池模块1中的这些电芯分层排布,且处于同一层的电芯通过电芯夹具8并联在一起而形成并联电芯层A,这些并联电芯层再相互串联而形成所述电池模块1。然后再通过跨接在不同电池模块1中各个并联电芯层电芯夹具间的并联片9将这些电池模块1并联起来,然后在其中个电池模块侧部设置PCB板,并在PCB板一端设置总输出接口。使用时,利用连接线将外接设备与该总输出接口相连,以采集整个电池组的电池信号,或者通过该总输出接口获取整个电池组的电能而做功。由上可见,在传统结构中,各个电池模块必须紧挨布置在一起,才能够利用并列片实现各个电池模块的并联连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容量电池的装配难度,而且采用并联片焊接连接各电池模块的方式也存在装配工艺复杂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既能作为电池并联线、又能作为电池信号线使用的电池模块间并联装置,以更加方便地将各个电池模块并
联连接起来,而且通过该装置并联在一起的各个电池模块无需紧挨布置在一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模块间的并联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均由众多电芯经串、并联组合而成,同一个电池模块中的这些电芯分层排布,且处于同一层的电芯并联连接而形成并联电芯层,这些并联电芯层再相互串联而形成所述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的侧部均设置有一块线路板,线路板上设置有与该电池模块中各个并联电芯层分别一一对应连接的若干条并联线,线路板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各根并联线相连的快接插口,还包括若干个并联接头,每个并联接头上均设置有两个接线插口以及与这两个接线插口相连的引入线,每一根引入线内均设置有与单个所述线路板上并联线数量相同的若干条线芯,每一根引入线的端部均设置有一个与该引入线内的各条线芯相连的快接插头,各个并联接头上的快接插头分别插入所述各个电池模块的快接插口中,相邻两并联接头通过插接在这两个并联接头的接线插口中的连接线相连,从而实现各个电池模块间的并联连接。本技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所述线路板为PCB板。所述并联线以蚀刻方式设置在所述线路板上。处于同一层的电芯是通过电芯夹具并联在一起的,从而形成所述并联电芯层。所述的电芯为圆柱形结构的锂离子电芯。所述引入线上连接有限流保护装置。所述限流保护装置为保险丝。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本技术这种结构可以非常方便地将分离布置的多个电池模块并联连接在一起,而无需像传统技术那样必须将各个电池模块紧挨布置在一起,大大方便了不同电池模块之间的并联装配。而且该装置既具有电池组并联线的功能,又具有电池组信号采集线的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传统的电池模块间并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池模块间并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池模块间并联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池模块间并联装置的电气原理图;其中:A-并联电芯层,1-电池模块,2-电芯,3-线路板,3a-并联线,4-快接插口,5-引入线,5a-线芯,6-并联接头,7-快接插头,8-电芯夹具,9-并联片,10-连接线,11-限流保护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图2、图3和图4示出了本技术这种电池模块间的并联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其包括至少两个(本例具体为三个)电池模块1,每个电池模块1均由众多电芯2经串、并联组合而成,同一个电池模块1中的这些电芯2分层排布,且处于同一层的电芯2通过电芯夹具8并联在一起而形成并联电芯层A(不难理解,一个电池模块具有多个并联电芯层),这些并联电芯层A再相互串联而形成所述电池模块1。再参照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关键改进在于:每个电池模块1
的侧部均设置有一块线路板3,线路板3上设置有与该电池模块1中各个并联电芯层A分别一一对应连接的若干条并联线3a,线路板3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各根并联线相连的快接插口4。还包括若干个(本例具体为三个)并联接头6,每个并联接头6上均设置有两个接线插口以及与这两个接线插口相连的引入线5。每一根引入线5内均设置有与单个所述线路板3上并联线3a数量相同的若干条线芯5a。每一根引入线5的端部均设置有一个与该引入线内的各条线芯相连的快接插头7。各个并联接头6上的快接插头7分别插入所述各个电池模块1的快接插口4中,相邻两并联接头6通过插接在这两个并联接头6的接线插口中的连接线10相连,连接线10的两端设有与所述接线插口对应的接线插头,连接线10内具有与所述引入线5内各线芯分别连接的线芯,如图4,从而实现各个电池模块1间的并联连接。因为每个并联接头6上设有两个接线插口,那么位于最端部的两个电池模块1上对应连接的并联接头6中,有一个接线插口为空接状态(即无连接线连接),那种这两个处于空接状态的接线插口可以作为电池的电能总输出接口使用,又可以作为电池的信号总采集接口使用,利用外界引线与所述空接状态的接线插口相连后,能够将由各个电池模块1构成的整个电池组的电能或相应的电池信号向外引出。也就是说,由连接线10、并联接头6、引入线5和快接插头7形成的结构,既可作为电池的并联线,又可作为电池的信号采集线使用,便于对电池作电压均衡调校。本例中,所述线路板3为PCB板,所述并联线是以蚀刻方式设置在线路板3上的。电芯2为圆柱形结构的锂离子电芯。而且,本例在所述引入线5上连接有限流保护装置11,该限流保护装置可以是保险丝或其他结构,以防止电流过大而引发危险。在图2~图4中,电池模块1的数量一共为三个,本例利用上述结构将这三个电池模块1并联起来,如果需要并联更多的电池模块,我们只需对应地增设更多数量的连接线10、并联接头6、引入线5和快接插头7,并在增加的这些电
池模块上也设置线路板3和快接插口4,然后利用连接线10、并联接头6、引入线5和快接插头7将这些电池模块1并入图2所示的这三个电池模块1即可,以此实现更多数量电池模块的并联连接。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模块间的并联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模块(1),每个电池模块(1)均由众多电芯(2)经串、并联组合而成,同一个电池模块(1)中的这些电芯(2)分层排布,且处于同一层的电芯并联连接而形成并联电芯层(A),这些并联电芯层(A)再相互串联而形成所述电池模块(1),其特征在于:每个电池模块(1)的侧部均设置有一块线路板(3),线路板(3)上设置有与该电池模块(1)中各个并联电芯层(A)分别一一对应连接的若干条并联线(3a),线路板(3)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各根并联线相连的快接插口(4),还包括若干个并联接头(6),每个并联接头(6)上均设置有两个接线插口以及与这两个接线插口相连的引入线(5),每一根引入线(5)内均设置有与单个所述线路板(3)上并联线(3a)数量相同的若干条线芯(5a),每一根引入线(5)的端部均设置有一个与该引入线内的各条线芯相连的快接插头(7),各个并联接头(6)上的快接插头(7)分别插入所述各个电池模块(1)的快接插口(4)中,相邻两并联接头(6)通过插接在这两个并联接头(6)的接线插口中的连接线(10)相连,从而实现各个电池模块(1)间的并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块间的并联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模块(1),每个电池模块(1)均由众多电芯(2)经串、并联组合而成,同一个电池模块(1)中的这些电芯(2)分层排布,且处于同一层的电芯并联连接而形成并联电芯层(A),这些并联电芯层(A)再相互串联而形成所述电池模块(1),其特征在于:每个电池模块(1)的侧部均设置有一块线路板(3),线路板(3)上设置有与该电池模块(1)中各个并联电芯层(A)分别一一对应连接的若干条并联线(3a),线路板(3)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各根并联线相连的快接插口(4),还包括若干个并联接头(6),每个并联接头(6)上均设置有两个接线插口以及与这两个接线插口相连的引入线(5),每一根引入线(5)内均设置有与单个所述线路板(3)上并联线(3a)数量相同的若干条线芯(5a),每一根引入线(5)的端部均设置有一个与该引入线内的各条线芯相连的快接插头(7),各个并联接头(6)上的快接插头(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玉林王爱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靠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