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心包膜注射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13833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9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包膜注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注射器、内侧注射器、外侧注射针、内侧注射针、横截面、内侧注射器管活塞棒、固定装置、阀门、负压装置;所述内侧注射器和外侧注射器通过固定装置无缝隙固定,外侧注射器一端连接外侧注射针,内侧注射器同一端连接内侧注射针;内侧注射器筒体内设有内侧注射器管活塞棒,外侧注射器管壁上设有阀门,阀门与负压装置相连,所述外侧注射针近端部内侧设置有横截面。能确保注射针穿刺深度,提高心内注射手术的成功率,从而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心包膜穿刺给药装置,属于医疗器材结构

技术介绍
临床上对于心脏疾病的治疗,无创治疗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方面,而药物治疗分为口服治疗、静脉注射给药、心包膜注射给药。前两种给药方式因药物经全身多个器官后抵达心脏,则易被其他器官组织吸收,影响心脏对药物的充分吸收并导致不必要副作用的产生。心包膜穿刺对于心包积血及心包压塞已有很显著的疗效,因其对心脏直接给药,效果尚佳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临床上对于心包膜穿刺以及药物注射的技术中,针头刺入心包膜后,因心包膜和心脏紧贴,加之心脏搏动导致位置难以控制,所以存在刺破心脏,导致更严重心脏损伤的风险。因此需要医护人员严格把控进针速度及深度。然而,现阶段发现,很难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无法有效控制穿刺针进针深度,以避免刺破心脏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简捷,使用起来方便可靠,易于定位控制进针深度的心包膜注射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使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心包膜注射装置,包括外侧注射器、内侧注射器、外侧注射针、内侧注射针、横截面、内侧注射器管活塞棒、固定装置、阀门、负压装置;所述内侧注射器和外侧注射器通过固定装置无缝隙固定,外侧注射器一端连接外侧注射针,内侧注射器同一端连接内侧注射针;内侧注射器筒体内设有内侧注射器管活塞棒,外侧注射器管壁上设有阀门,阀门与负压装置相连,所述外侧注射针端部内侧设置有横截面。内侧筒体筒腔直径小于外侧筒体并置于外侧筒体内,内外侧筒体两端连接固定,所述内外侧筒体的同一端皆连接有空心针头,密封性良好且可拆卸,内侧筒体对应针头同样固定于外侧筒体对应的针头内(外侧针头靠近针口部内置一镂空横截面,材质与针头相同,横截面分为三圈,内圈连接内侧针头,连接处紧密无 缝隙,中圈为一实心平面区域,外圈为放射网状镂空区域),外侧针头粗钝,内侧针头细锐。外侧筒侧壁连有一接口通向一制造负压的阀门,使得内外侧针头针管之间这一连通区域处于负压状态,通过阀门,可调节负压大小。所述内侧注射器管内侧设有内侧注射器管活塞棒,内侧注射器管活塞棒游离端部具有拿持部。本注射装置通过负压阀门能够使内外侧注射器连接针头之间存在负压,使得外侧针头与内侧针头之间的区域具有向内吸附作用,粗钝外侧针头刺破皮肤到达心包膜后可将心包膜向针孔内吸附至横截面处,使心包膜远离搏动的心脏,使得内侧针头安全刺入心包膜而避免刺破心脏,从而使得心包穿刺及注射给药更为安全。在上述的心包膜注射给药装置中,内外侧针筒分别与内外侧针头连接紧密无缝隙,且可拆卸,使得内外侧针筒可多次使用,更为便捷;同时,也使得内外侧针筒之间能够维持良好的负压环境而不出现漏气以及负压影响内侧注射器针筒的情况。在上述的心包膜注射给药装置中,内外侧针筒之间的负压形成依靠外侧针筒筒壁上连接的控制阀门来保持负压恒定,使得心包膜能够持续稳定得吸附于外侧针头。在上述的心包膜注射给药装置中,外侧针头内置的横截面,内圈固定内侧针头,使得内侧针头略超过横截面平面,以便心包膜被吸附上平面后顺利穿刺;中圈为实心平面,便于心包膜贴附在平面上;外圈镂空放射网状,提供负压的有利场所,更加方便心包膜的贴附。在上述的心包膜注射给药装置中,外侧针头粗钝,用力可刺穿皮肤及胸膜,而缓慢触碰心包膜时,并不会对心包膜造成刺破伤害,待负压吸附提起心包膜脱离心脏以后,心包膜再接触到内侧细锐针头,以达到安全穿刺的目的。为了帮助医护人员能够在进行心脏穿刺时候,尽量避免刺入过深损伤心脏,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内外针筒之间的负压将心包膜提起脱离心脏,吸附于外针孔内的横截面上,由内侧小针头进行穿刺。能确保注射针穿刺深度,提高心内注射手术的成功率,从而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A部横截面部分的放大图。图中a‐内圈(内侧针头固定处),b‐中圈(心包膜贴附处),c‐外圈(放射状负压供给);图中1‐外侧注射器,2‐内侧注射器,3‐外侧注射针,4‐内侧注射针,5‐外侧注射针管内横截面,6‐内侧注射器管活塞棒,7‐固定装置,8‐阀门,9‐负压装置,10‐心包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以下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心内注射装置,包括外侧注射器1,内侧注射器2,两注射器通过固定装置7相连接密封固定,外侧注射器一端连接外侧注射针,内侧注射器同一端连接内侧注射针,连接紧密无缝并可拆卸,形成内外连体装置。医护人员用普通医用穿刺针刺破皮肤后,通过手动操作将外侧注射针3刺入胸腔,到达心脏表面止住,开启负压装置9,此时,心包膜10在负压作用之下被吸入外侧注射针3内,贴附于横截面5上,贴附的同时内侧注射针4刺入心包膜10中。医护人员手动操作内侧注射器2中活塞棒6通过内侧注射针4注入病人心脏。负压装置9背面设有电池腔,用于放置为负压装置供电的电池,正面还设有负压控制开关及可供调控负压大小,方便医护人员自行调控,到达心脏表面,开启负压,调压力于合适值,药物注射完之后,给予向外拉力时撤销负压,负压撤销之后,安全抽出整套装置。所述横截面分为三圈,内圈a直径大小与内侧注射器针头一致,内侧注射针置于其内,针尖超出横截面但与外侧注射器针头仍留有距离;中圈b为实心区域,用于牢固贴附心包膜;外圈c为一放射状镂空区域,与内外侧注射器针筒之间区域相通。使用时,医护人员手动操作技术,将注射器装置定位在病人第4肋间胸骨左缘1‐2cm处,当普通穿刺针刺入之后,外侧注射针头较为粗钝,慢慢抵达心包之后,前进遇阻则停,启动装置9开关,提吸心包膜10于外侧注射针3内,由内侧注射针4刺破心包膜10,将药物注入病人心脏,心内注射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手动操作给予向外抽力,此后停止负压装置9运作,此时由于之前施加的外抽力,内侧注射针头4自然脱离心包膜,将装置从胸腔内拔出,结束本实用 新型的使用。本技术中的负压装置9,其内部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并掌握,此处不再赘述。本说明书未提及的技术特征均为现有的已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心包膜注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注射器、内侧注射器、外侧注射针、内侧注射针、横截面、内侧注射器管活塞棒、固定装置、阀门、负压装置;所述内侧注射器和外侧注射器通过固定装置无缝隙固定,外侧注射器一端连接外侧注射针,内侧注射器同一端连接内侧注射针;内侧注射器筒体内设有内侧注射器管活塞棒,外侧注射器管壁上设有阀门,阀门与负压装置相连,所述外侧注射针端部内侧设置有横截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包膜注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注射器、内侧注射器、外侧注射针、内侧注射针、横截面、内侧注射器管活塞棒、固定装置、阀门、负压装置;所述内侧注射器和外侧注射器通过固定装置无缝隙固定,外侧注射器一端连接外侧注射针,内侧注射器同一端连接内侧注射针;内侧注射器筒体内设有内侧注射器管活塞棒,外侧注射器管壁上设有阀门,阀门与负压装置相连,所述外侧注射针端部内侧设置有横截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包膜注射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面分为三圈,内圈直径大小与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宇翔许师明杨莹傅国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