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体表大面积烧烫伤及食道、气管粘膜内烧烫伤的医疗仪器,该机由电源、支架系统、治疗头及微机控制系统组成,治疗头由工作电压为12至28千伏的同极性负电极发射系统、空气微尘净化器等组成,能产生具有优良的医疗特性的弥散离子流、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调整机体整体功能,也直接作用于皮肤粘膜,促进皮肤再生与愈合,该机能有效地使患者渡过疼痛、渗出、感染、休克四大难关,达到最佳疗效。(*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人体治疗烧烫伤的医疗仪器,特别是涉及用弥散离子流治疗大面积烧烫伤的仪器。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如钢铁、石油、化工厂的生产现场,经常发生烧烫伤事故,一般医疗的常规处置办法,是采用对创面药物治疗和处置,这会使患者非常痛苦,不能有效地抑制渗出与控制感染,愈后多数留有疤痕。在<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1年第15卷第2期87-90页<SM-1型烧伤治疗机的研制>一文中,公开了采用微机控制喷药、远红外线烘烤创面,并可自动定时进行紫外线烧伤创面消毒,来治疗大面积烧烫伤。这种治疗方法,对烧烫伤患者来说,不能从机体整体功能上促进病员的康复,不能起到镇痛、抑制渗出的作用,难于有效地防止感染和发生休克,更不能治呼吸道、食道等内烧伤。在中国专利局公开的平顶山空气离子研究所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烧伤治疗机>说明书中,因该机无微尘净化装置,对微尘含有的细菌、病毒未净化处理,易加重创面感染;其方法所产生的负离子不纯,其中小离子不占优势,稳定性差,影响疗效;热风辐射烧伤创面,会加重疼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所述的不足,设计一种能产生优良医疗特性的弥散离子流,该弥散离子流烧烫伤治疗仪,能减轻患者疼痛,抑制创面渗出、防止感染和发生休克,既能有效地治疗体表大面积烧烫伤,又能治疗食道、呼吸道等内烧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的仪器实现的。本烧烫伤治疗仪,它由电源、支架系统、治疗头及微机控制系统组成。产生弥散离子流的治疗头,是由同极性负电极发射系统、空气微尘净化器及电能供给系统组成,同极性负电极发射系统由两枚以上同极性负电极和电极支撑板组成,其工作电压范围为12至28千伏;空气微尘净化器为静电除尘器,其电子发射极电压为10至25千伏,它与组合式同极性负电极发射系统相连通,其周围以绝缘板作为电场屏蔽。安装在支架系统上的治疗头,通过发射面主面转轴结构可在180°范围内转动、水平转轴机构可在360°范围内转动,通过支架系统及底座,可使治疗头在三维方向上均能移动和调整,以满足治疗工作的需要。操作控制台,由治疗头工作状态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打印机、数字操作键盘等组成,并能通过微机运行逻辑进行人-机对话,完成病例记录、存贮和打印。内存量可达300个病例。由治疗头产生的具有优良医疗特性的弥散离子流其特点是(1)至少用一个治疗头;产生的荷负电弥散离子流,其中荷负电小离子与荷负电气溶胶,在距治疗头发射面50厘米以内占优势,其迁移率大于1厘米2/秒.伏;(2)上述荷负电弥散离子流,发射总强度大于1012离子/秒。在一米范围内,所荷负电的空间密度不低于1.6×10-13库仑/厘米3;(3)上述荷负电弥散离子流,在1米处相对于治疗头发射面30厘米处,衰减10%,并具有相同的离子浓度梯度场;(4)上述荷负电弥散离子流,形成一个离子覆盖区,并在30-50厘米范围内,可有效覆盖110×60厘米2的创面;(5)上述荷负电弥散离子流,组成纯净,有较强的抑菌能力,在所覆盖的区域内,培养菌落数不超过1。上述具有优良医疗特性和特定能量的、纯净的弥散离子流其积极效果是,它通过呼吸道,透过肺泡上皮层进入血液循环,能促进和调节机体机能代谢,提高脑啡肽、呐啡肽和干扰素水平,起到快速镇痛、镇静的作用;能降低机体对组织胺的敏感性,具有明显的脱敏止痒作用。还能通过进入血液循环,促进细胞氧化还原过程,激活体内多种酶系统,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通过实验和临床试用表明,上述弥散离子流直接作用于创面时,能穿过皮肤粘膜,引起深部组织的生理反应,刺激神经感受器,引起温度和血管反应,减少血管通透性,减少创面渗出,加速创面上皮形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弥散离子流直接作用下,细菌存活率显著降低,故能有效地控制创面感染;同时,对呼吸道、食道等内烧烫伤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综合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使大面积烧烫伤病人,较顺利的渡过疼痛、渗出、感染以及发生休克四个难关;除了体表烧烫伤,还能有效地治疗食道、呼吸道等内烧烫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治疗方法的专用装置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治疗头工作原理图;图3是沿图2A-A方向剖视图;图4是组合式同极性负电极发射系统示意图;图5是空气微尘净化器原理图;图6是操作控制台布局示意图;图7是病例存贮人-机对话逻辑图;图8是病例存贮系统电路结构图;图9是治疗仪使用方法示意图;图10是弥散离子流质量和迁移率关系图;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案。图1是本治疗仪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中1是治疗头;2是控制台;支架系统包括3是发射面主面转轴机构;4是水平转轴机构;5是蜗杆减速机构;6是可升降吊杆;7是摇柄;8是底盘;9是导向轨道;10是走轮。治疗头1通过主面转轴机构3,安装在支架系统的悬吊杆6上,治疗头1的方位,可通过主面转轴机构3,依据患者烧烫伤部位的不同,在180°范围内调整弥散离子流发射面的角度。支架系统可在三维座标方向上调整治疗头1的空间位置,移动底座8及走轮10可使整体装置改变位置来满足治疗工作的需要。图2示出了治疗头的工作原理,它由组合式同极性负电极发射系统11,空气微尘净化器12,电能供给系统13等组成。组合式同极性负电极发射系统11,由图3所示的多于两枚同极性负电极14和电极支撑板15组成,其发射场强不低于1200千伏/米。图4是组合式同极性负电极发射系统11的全貌,表示了在电极支撑板15上的接线点16,导电中心点17和使净化空气透过的孔隙18的分布关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门捷列夫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42#、73#、74#、77#、87#等材料中,以74#作为同极性负电极材料最佳,如再选用合理的生产工艺及正确的几何形状,是确保弥散离子流优良医疗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图5为空气微尘净化器12原理图,它由微尘收集板19、净化板20、直流风机21、可拆后盖板22、电子发射极23及绝缘板25等组成,后盖板22与微尘收集板19相联结,当松开后盖板上四个滚花螺丝24后,可抽出微尘收集板19,并对所吸附的微尘及微生物进行清除。直流风机21可促进空气循环,其运行噪音不大于45分贝。当整个治疗头弥散离子流发射面的送风量为1.98立方米/分,微尘净化效率能达到99%。这样,既能使创面不受强流空气的影响,又能使患者创面感到舒适,并能有效的控制创面感染。表1是实验测定的空气环境本底的微尘数据。空气环境本底的微尘数据 表1通道数 微尘粒子直径(微米) 粒子数第十六通道 大于6.12 0第十五通道 5.37-6.12 0第十四通道 4.67-5.37 0第十三通道 4.02-4.67 1第十二通道 3.42-4.02 4第十一通道 2.87-3.42 6第十通道 2.37-2.87 10第九通道 1.92-2.37 20第八通道 1.52-1.92 22第七通道 1.17-1.52 73第六通道 0.87-1.17 332第五通道 0.62-0.87 2074第四通道 0.42-0.62 13132第三通道 0.27-0.42 104249第二通道 0.17-0.27 255249第一通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烧烫伤治疗仪,包括电源、支架系统、治疗头及微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a.产生弥散离子流的治疗头1,是由同极性负电极发射系统11、空气微尘净化器12及电能供给系统13组成;b.同极性负电极发射系统11,由两枚以上同极性负电极和电极支撑板组成,其工作电压范围为12至28千伏;c.空气微尘净化器12为静电除尘器,其电子发射极电压为10至25千伏,它与组合式同极性负电极发射系统11相连通,其周围以绝缘板作为电场屏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岳,吴日光,徐家境,岑运宁,方墨希,杨树筠,胡芳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