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01984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7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用于表示水制热水温的模拟温度量;判断所述模拟温度量是否有效;如果所述模拟温度量有效,则进入多重供暖模式,否则进入氟制热单供暖模式,其中,所述多重供暖模式下同时采用水制热和氟制热的方式供暖。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一个水温测量元件获取的模拟温度量的有效性,来判断是否可以进入多重供暖模式,达到了高效稳定地对供暖模式进行自适应切换的目的,实现了空调制热效率的最大化,并可仅使用一台室内机控制器实现单供暖模式与多重供暖模式的切换,因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一种空调系统,其具有单供暖模式和多重供暖模式,其中,单供暖模式可以仅采用氟或暖气热水进行制热,多重供暖模式则是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供暖,特别适用于北方地区使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这种空调型号系列是相互独立的,每个型号系列具有不同的系统,且系统中机型的识别与内机控制器一一对应。此外,独立的空调系统仅可控制一种供暖形式,无法实现同时控制两种供暖形式。如果想要实现两种供暖形式,那么针对同一空调系统,现有技术需要使用不同的内机控制器,即需要使用两个不同的机型分别控制,不但增加了成本的,而且也使得整个空调系统控制不够智能、灵活,无法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在单供暖模式与多重供暖模式之间进行自适应切换的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和装置,以提高空调系统的灵活性、降低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包括:获取用于表示水制热水温的模拟温度量;判断所述模拟温度量是否有效;如果所述模拟温度量有效,则进入多重供暖模式,否则进入氟制热单供暖模式,其中,所述多重供暖模式下同时采用水制热和氟制热的方式供暖。作为优选,判断所述模拟温度量是否有效包括:判断所述模拟温度量是否超出预定范围,如果是,则所述模拟温度量有效,否则,所述模拟温度量无效。作为优选,在判断所述模拟温度量是否有效之前,还包括对所述模拟温度量进行滤波的步骤。作为优选,如果所述模拟温度量无效,则判断空调系统中未接入水温测量元件或接入的水温测量元件损坏。作为优选,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水制热单供暖模式下,如果所述模拟温度量所对应的温度小于第一预定温度,则自动切换至所述多重供暖模式。作为优选,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多重供暖模式下,如果所述模拟温度量所对应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温度,则退出所述多重供暖模式并进入水制热单供暖模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装置,包括:模拟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于表示水制热水温的模拟温度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模拟温度量是否有效;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模拟温度量有效时,进入多重供暖模式,否则进入氟制热单供暖模式,其中,所述多重供暖模式下同时采用水制热和氟制热的方式供暖。作为优选,所述判断模块包括: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模拟温度量是否超出预定范围;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的结果为真时,判断所述模拟温度量有效,否则,判断所述模拟温度量无效。作为优选,所述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装置还包括:滤波模块,用于对所述模拟温度量进行滤波。作为优选,所述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一自动切换模块,用于在水制热单供暖模式下,如果所述模拟温度量所对应的温度小于第一预定温度,则自动切换至所述多重供暖模式。作为优选,所述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二自动切换模块,用于在多重供暖模式下,如果所述模拟温度量所对应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温度,则退出所述多重供暖模式并进入水制热单供暖模式。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一个水温测量元件获取的模拟温度量的有效性,来判断是否可以进入多重供暖模式,达到了高效稳定地对供暖模式进行自适应切换的目的,实现了空调制热效率的最大化,并可仅使用一台室内机控制器实现单供暖模式与多重供暖模式的切换,因而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针对现有空调系统的系统局限性,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自适应切换供暖模式的方法,以实现单供暖模式与多重供暖模式的切换,使得空调系统更加灵活智能。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其可用于在单供暖模式和多供暖模式下进行切换,其中,所述多重供暖模式可以指同时采用水制热和氟制热的方式供暖,而单供暖模式可以指仅采用水制热或仅采用氟制热的方式供暖。特别地,空调系统在上电后默认的可以是氟制热单供暖模式。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上述的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可在室内机中安装一个用于检测用于水制热的水温的水温测量元件,例如水温感温包或线控器等,这样,就可以通过水温测量元件获取用于表示水制热水温的模拟温度量。为了保证空调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防止系统在单供暖模式与多重供暖模式之间频繁切换,本专利技术还在判断所述模拟温度量是否有效之前,对所述模拟温度量进行滤波。这样,通过滤波可滤除噪声,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当进行滤波处理后,可以利用得到滤波值来判断模拟温度量是否
为有效数据。当发现是无效数据时,则可以判断空调系统中未安装水温测量元件或安装的水温测量元件损坏。因此,应当采用氟制热单供暖模式。反之,当所述模拟温度量有效时,则表明系统中接入了可用于水制热的水,因此进入多重供暖模式。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一个水温测量元件获取的模拟温度量的有效性,来判断是否可以进入多重供暖模式,达到了高效稳定地对供暖模式进行自适应切换的目的,实现了空调制热效率的最大化。更优选地,该水湿测量元件可与空调的控制器主板连接,这样,可仅使用一台室内机控制器,就能实现单供暖模式与多重供暖模式的切换,因而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水温检测元件输出的模拟量的范围是可以预期的,即在安装了水温检测元件的情况下,测量得到的模拟温度量的大小应当位于预定范围之内。因此,可以利用获取的模块温度量是否位于该预定范围内,来判断所述模拟温度量是否有效。例如,如果所述模拟温度量超出预定范围,则可以认为模块温度量有效,否则可认为所述模拟温度量无。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当空调系统处于水制热单供暖模式下时,如果所述模拟温度量所对应的温度小于第一预定温度,则自动切换至所述多重供暖模式。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预定温度是位于该预定范围内的一个值,当水温小于该第一预定温度时,表明水温较低,仅用水制热的方式,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制热效果,因此,当用户将空调系统的供暖模式设定为水制热单供暖模式时,如果不对水温的高低进行判断,而直接进入水制热单供暖模式,那么是无法达到预期的制热效果的。为此,本实施例在水温低于第一预定温度时,进入多重供暖模式,同时开始水制热和传统的氟制热,以便达到预定的制热效果。同样地,在多重供暖模式下,如果所述模拟温度量所对应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温度,那么本专利技术则退出所述多重供暖模式并进入水制热单供暖模式。这此实施例中,水温已经达到了足够的温度,因此单纯地利用水制热就能达到预期的制热效果,为了节省能源,本
专利技术从多重供暖模式下自动退出,并进入水制热单供暖模式。请参考图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装置,其对应于上述的方法,因此,与该方法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装置包括:模拟温度获取模块、判断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模拟温度获取模块获取用于表示水制热水温的模拟温度量,判断模块判断所述模拟温度量是否有效,而控制模块则在所述模拟温度量有效时,控制空调系统进入多重供暖模式,否则进入氟制热单供暖模式。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用于表示水制热水温的模拟温度量;判断所述模拟温度量是否有效;如果所述模拟温度量有效,则进入多重供暖模式,否则进入氟制热单供暖模式,其中,所述多重供暖模式下同时采用水制热和氟制热的方式供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用于表示水制热水温的模拟温度量;判断所述模拟温度量是否有效;如果所述模拟温度量有效,则进入多重供暖模式,否则进入氟制热单供暖模式,其中,所述多重供暖模式下同时采用水制热和氟制热的方式供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模拟温度量是否有效包括:判断所述模拟温度量是否超出预定范围,如果是,则所述模拟温度量有效,否则,所述模拟温度量无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模拟温度量是否有效之前,还包括对所述模拟温度量进行滤波的步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模拟温度量无效,则判断空调系统中未接入水温测量元件或接入的水温测量元件损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水制热单供暖模式下,如果所述模拟温度量所对应的温度小于第一预定温度,则自动切换至所述多重供暖模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多重供暖模式下,如果所述模拟温度量所对应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温度,则退出所述多重供暖模式并进入水制热单供暖模式。7.一种空调供暖模式自适应切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博邓忠文唐杰贺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