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59805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6 21:10
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其中温差发电阵列设置在收费站的左侧,压力发电阵列设置在收费站的下方,减速带设置在收费站的右边,储气瓶设置在减速带的下方,蓄电池设置在温差发电阵列和压力发电阵列下方,激振器设置在上缓冲体的正上方,压电陶瓷组设置在上缓冲体下方,上缓冲体设置在激振器和压电陶瓷组的中间,并且上缓冲体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在下外壳体的左右两端。下外壳体设置在压电陶瓷组下方位置,固定转轴设置在减速带的左端,弹簧设置在减速带的右端,气囊设置在减速带的内部,减速带前后两端与通气管道连接,前端通气管道上设置有进气单向阀和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设置在进气单向阀前端。后端通气管道上设置有出气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路面太阳照射与地底温差进行发电;压力发电的引入利用车流量补充了部分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更认识到常规能源利用过程中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各国纷纷开始把可再生、无污染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温差发电技术在近几年的发展尤为迅速,但是由于自然环境中很少有高温低温同时存在的方便利用的情况,使得温差发电技术利用范围较小,而且由于温差的改变导致所发的电能不稳定。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行业迅猛发展,为了保障公路安全,必须控制车辆的行驶速度,因此在小区、学校、停车场等地方都设有减速带。汽车通过减速带产生的巨大压力加剧地面的破坏,同时伴有振动和噪音,整个过程中产生巨大的能量浪费。道路降耗节能成为未来能源行业重要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系统由铺设在路面上的减速带通过减速带蓄能装置将车辆振动能转化为连续可控的空气压力能,储存于储气瓶中后经透平机发电,将车辆驶过减速带的压力能耗重新利用;利用路面由于太阳照射与地底温差进行发电,间接利用了太阳能;压力发电的引入既利用了丰富的车流量,又补充了部分电能;系统引入间冷蓄热换热器,将地面热量以及透平过程中的废热收集起来,并为后续热泵系统提供热源,同时发电部分为其提供电力输入,实现储能、发电与热泵空调功能,保证了收费站制冷供电供暖能耗自给。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收费站发电供能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包括温差发电阵列、收费站、压力发电阵列、激振器、上缓冲体、压电陶瓷组、下外壳体、减速带、固定转轴、气囊、弹簧、出气单向阀、进气单向阀、空气过滤器、通气管道、蓄电池和储气瓶,系统由铺设在路面上的减速带通过减速带蓄能装置将车辆振动能转化为连续可控的空气压力能,储存于储气瓶中后经透平机发电,将车辆驶过减速带的压力能耗重新利用;利用路面由于太阳照射与地底温差进行发电,间接利用了太阳能;压力发电的引入既利用了丰富的车流量,又补充了部分电能;系统引入间冷蓄热换热器,将地面热量以及透平过程中的废热收集起来,并为后续热泵系统提供热源,同时发电部分为其提供电力输入,实现储能、发电与热泵空调功能,保证了收费站制冷供电供暖能耗自给。温差发电阵列设置在收费站的左侧,压力发电阵列设置在收费站的下方,减速带设置在收费站的右边,储气瓶设置在减速带的下方,蓄电池设置在温差发电阵列和压力发电阵列下方,激振器设置在上缓冲体的正上方,压电陶瓷组设置在上缓冲体下方,上缓冲体设置在激振器和压电陶瓷组的中间位置,并且上缓冲体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在下外壳体的左右两端。下外壳体设置在压电陶瓷组下方位置,固定转轴设置在减速带的左端,弹簧设置在减速带的右端,气囊设置在减速带的内部,减速带前后两端与通气管道连接,前端通气管道上设置有进气单向阀和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设置在进气单向阀前端。后端通气管道上设置有出气单向阀,出气单向阀设置在靠近储气瓶的位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所述的储气通过通气管道与减速带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
所述的蓄电池通过导线与温差发电阵列和压力发电阵列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所述的储气瓶材料为钛合金,并且储气瓶中装有透平发电机。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所述的压电陶瓷组中装有压电片。本技术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系统由铺设在路面上的减速带通过减速带蓄能装置将车辆振动能转化为连续可控的空气压力能,储存于储气瓶中后经透平机发电,将车辆驶过减速带的压力能耗重新利用;利用路面由于太阳照射与地底温差进行发电,间接利用了太阳能;压力发电的引入既利用了丰富的车流量,又补充了部分电能;系统引入间冷蓄热换热器,将地面热量以及透平过程中的废热收集起来,并为后续热泵系统提供热源,同时发电部分为其提供电力输入,实现储能、发电与热泵空调功能,保证了收费站制冷供电供暖能耗自给。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的减速带4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的压力发电装置3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的减速带4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图中:温差发电阵列1;收费站2;压力发电阵列3;激振器3-1;上缓冲体3-2;压电陶瓷组3-3;下外壳体3-4;减速带4;固定转轴4-1;气囊4-2;
弹簧4-3;出气单向阀4-4;进气单向阀4-5;空气过滤器4-6;通气管道4-7;蓄电池5;储气瓶6。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2、3、4、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收费站发电供能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包括:温差发电阵列1、收费站2、压力发电阵列3、激振器3-1、上缓冲体3-2、压电陶瓷组3-3、下外壳体3-4、减速带4、固定转轴4-1、气囊4-2、弹簧4-3、出气单向阀4-4、进气单向阀4-5、空气过滤器4-6、通气管道4-7、蓄电池5和储气瓶6,系统由铺设在路面上的减速带通过减速带蓄能装置将车辆振动能转化为连续可控的空气压力能,储存于储气瓶中后经透平机发电,将车辆驶过减速带的压力能耗重新利用;利用路面由于太阳照射与地底温差进行发电,间接利用了太阳能;压力发电的引入既利用了丰富的车流量,又补充了部分电能;系统引入间冷蓄热换热器,将地面热量以及透平过程中的废热收集起来,并为后续热泵系统提供热源,同时发电部分为其提供电力输入,实现储能、发电与热泵空调功能,保证了收费站制冷供电供暖能耗自给。温差发电阵列1设置在收费站2的左侧,压力发电阵列3设置在收费站2的下方,减速带4设置在收费站2的右边,储气瓶6设置在减速带4的下方,蓄电池5设置在温差发电阵列1和压力发电阵列3下方。激振器3-1设置在上缓冲体3-2的正上方,压电陶瓷组3-3设置在上缓冲体3-2下方,上缓冲体3-2设置在激振器3-1和压电陶瓷组3-3的中间位置,并且上缓冲体3-2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在下外壳体3-4的左右两端。下外壳体3-4设置在压电陶瓷组3-3下方位置,固定转轴4-1设置在减速带4的左端,弹簧4-3设置在减速带4的右端,气囊4-2设置在减速带4的内部,减速带4前后两端与通气管道4-7连
接,前端通气管道4-7上设置有进气单向阀4-5和空气过滤器4-6,空气过滤器4-6设置在进气单向阀4-5前端。后端通气管道4-7上设置有出气单向阀4-4,出气单向阀4-4设置在靠近储气瓶6的位置。车辆进入收费站2时,经过压力发电阵列3上的路基,路基所受的压力经激振器3-1叠加施加给下缓冲体3-2,下缓冲体3-2将受到的压力经过缓冲之后平稳的施加在压电陶瓷组3-3上,压电陶瓷组3-3内装有压电片,压电片内的电介质在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包括温差发电阵列(1)、收费站(2)、压力发电阵列(3)、减速带(4)、蓄电池(5)和储气瓶(6),其特征在于:压力发电阵列(3)中设置有激振器(3‑1)、上缓冲体(3‑2)、压电陶瓷组(3‑3)和下外壳体(3‑4),减速带(4)中设置有固定转轴(4‑1)、气囊(4‑2)、弹簧(4‑3)、出气单向阀(4‑4)、进气单向阀(4‑5)、空气过滤器(4‑6)和通气管道(4‑7);温差发电阵列(1)设置在收费站(2)的左侧,压力发电阵列(3)设置在收费站(2)的下方,减速带(4)设置在收费站(2)的右边,储气瓶(6)设置在减速带(4)的下方,蓄电池(5)设置在温差发电阵列(1)和压力发电阵列(3)的下方,激振器(3‑1)设置在上缓冲体(3‑2)的正上方,压电陶瓷组(3‑3)设置在上缓冲体(3‑2)下方,上缓冲体(3‑2)设置在激振器(3‑1)和压电陶瓷组(3‑3)的中间,并且上缓冲体(3‑2)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在下外壳体(3‑4)的左右两端;下外壳体(3‑4)设置在压电陶瓷组(3‑3)的下方位置,固定转轴(4‑1)设置在减速带(4)的左端,弹簧(4‑3)设置在减速带(4)的右端,气囊(4‑2)设置在减速带(4)的内部,减速带(4)前后两端与通气管道(4‑7)连接,前端通气管道(4‑7)上设置有进气单向阀(4‑5)和空气过滤器(4‑6),空气过滤器(4‑6)设置在进气单向阀(4‑5)前端;后端通气管道(4‑7)上设置有出气单向阀(4‑4),出气单向阀(4‑4)设置在靠近储气瓶(6)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收费站发电供能系统,包括温差发电阵列(1)、收费站(2)、压力发电阵列(3)、减速带(4)、蓄电池(5)和储气瓶(6),其特征在于:压力发电阵列(3)中设置有激振器(3-1)、上缓冲体(3-2)、压电陶瓷组(3-3)和下外壳体(3-4),减速带(4)中设置有固定转轴(4-1)、气囊(4-2)、弹簧(4-3)、出气单向阀(4-4)、进气单向阀(4-5)、空气过滤器(4-6)和通气管道(4-7);温差发电阵列(1)设置在收费站(2)的左侧,压力发电阵列(3)设置在收费站(2)的下方,减速带(4)设置在收费站(2)的右边,储气瓶(6)设置在减速带(4)的下方,蓄电池(5)设置在温差发电阵列(1)和压力发电阵列(3)的下方,激振器(3-1)设置在上缓冲体(3-2)的正上方,压电陶瓷组(3-3)设置在上缓冲体(3-2)下方,上缓冲体(3-2)设置在激振器(3-1)和压电陶瓷组(3-3)的中间,并且上缓冲体(3-2)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在下外壳体(3-4)的左右两端;下外壳体(3-4)设置在压电陶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乐杨召徐龙赵晓萍钱杨杨璐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